-------透過迷霧看紫砂
2010年5月16號,中國嘉德的壹場個人藏品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拍賣會上,顧景舟所制石瓢壺以1232萬元成交,這是宜興紫砂器首次突破千萬元人民幣大關。於是,許多人歡呼雀躍,仿佛中了千萬元彩票壹樣,為自己手中所擁有的那些顧景舟名款紫砂壺激動。
幾乎在同壹時間,也是2010年的五月份,央視相繼曝光了部分不良紫砂業者使用化工料制壺及美的紫砂堡生產真相,這壹熱壹冷,壹下子把紫砂行業推到了眾目睽睽之下。於是,又有人擔心,紫砂這個行業是否會像股市那樣壹夕之間崩盤?其實,面對這門這個延續了數百年的古老藝術,過度興奮與驚恐都是大可不必的。
因為,顧老先生的壺升值了,不等於妳手中擁有的顧景舟名款的壺壹樣會升值。顧老先生親手做的壺量畢竟是有限的,而且隨著顧老先生的離世也踏上了逐漸減少的進程;但打著顧景舟名款的壺量是無限的,並隨著顧老先生的離世彌發蔓延開來,我相信,隨著這把天價景舟石瓢壺的出現,打著顧老先生各種名款的壺會越來越多,關於顧老先生的壺故事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
而那些不良業者所生產出來的化料壺,假紫砂壺盡管已成規模,而且有時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但畢竟使用純正紫砂土做壺的人在宜興還是主流,只要我們練就壹雙慧眼,分清哪些是真紫砂,那些假紫砂?那些壺可以使用,那些壺只能做擺件?那些壺是實用品,那些壺是藝術品?就壹定會享受到紫砂收藏中的樂趣。
平時,我喜歡逛逛當地的文化市場,也喜歡到紫砂專賣店裏喝茶,與壺友們交流,與紫砂壺作者探討,也時常瀏覽網上壹些紫砂專業論壇裏的文章,並閱讀了許多關於紫砂方面的理論書籍,以我對紫砂界現狀的認識,認為目前在紫砂收藏界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壹、 老壺資源少,真真假假迷人眼。
許多新入門紫砂收藏隊伍的人,喜歡按圖索驥。常看到身邊壹些藏友,言必時大彬,陳鳴遠,顧景舟,有人專收所謂文革壺,又沒有多少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只認款不認壺。商販抓住壹些收藏者的這種心態,按需生產。甚至出現了許多臆造品,這些壺往往造型粗俗怪異,大多是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農民,采用普通黃土,翻模成型,低溫燒制。質感與磚瓦無異,為了造成壹種歷史的古舊感,常使用鞋油塗抹,墨汁浸染、烤箱烘烤等手段,引君入甕。
我剛開始喜歡紫砂壺的時候,曾在文化市場的地攤上看到個抽煙娃娃造型的小壺,腦後小辮彎曲為壺把,口中煙卷為壺嘴,頭上壹頂禮帽為壺蓋,造型奇特,攤主要價七十,我以30元買下。回到家中,本來想清洗下泡壺茶喝。結果,三盆水後還有墨汁飄出,待到把墨跡洗掉,小壺已經像褪毛雞壹樣露出了它那土坷拉的本性。
有次在壺店喝茶,有位老者從地攤興沖沖的抱了個博浪錐進來,造型古樸,色澤古舊,與老壺圖冊中那款經典款式頗為形似。老者讓店主幫忙鑒定下。店主只讓他再聞聞壺內的味道。老者再聞果真有壹股濃濃的鞋油味。只奇怪自己買壺時也註意過。道理很簡單,當時這位老者被檢漏的心態迷惑了,壹點沾便宜的心思幹擾了自己的判斷力。
這些鞋油壺、墨汁壺往往價錢便宜,屬於粗制的臆造品,賣主把它擺在攤位上,怕惹上後續的麻煩,壹般不說話,裝做自己不懂的樣子。隨妳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樣妳買回去,即使明白過來,也只能有苦憋在自己肚子裏,怨不得賣家。
稍高級些的作舊,會用正宗的紫砂料。壺呢,盡管是模具的,但是做的有款有型。為了讓壺盡快出來那種古舊感,有時會將壺放進盛滿茶水的缸裏,在太陽地裏曝曬數周,好讓新壺的土胎松透,去掉新壺的火氣,如此更近似古壺。有些高仿,也會用真正的茶湯每天澆養,數個月不綴。這種真正用茶湯滋養出來的,往往價格不菲,再加上主人煞有其事的編造個故事,最易使人上當。
曾有位小壺商從地攤上收了把顧景舟款的大仿古壺,型與泥都不錯。他不解的跟我說:這壺我都蒸過、煮過、刷過、泡過了,怎麽到現在,只要是壹上水,就會有油花飄出來。我笑道這壺大概是在排骨湯裏燉出來的,也算做舊的格外壹種方式。
壹般賣老壺的人都會編造個曲折的故事,把壹把偽造的老壺,傍上個大家,打扮成在江湖上有傳承的,弄上個小妾或者丫鬟的身份。最容易哄騙那些只認人名,不認名人的外行人。所以,非有壹定鑒賞知識的真明白人不要輕易涉足老壺這個領域。
二、鄉坯壺價廉物不美,用做飲器當慎重。
紫砂的基本泥料其實是紫泥、段泥及紅泥幾種泥料的統稱。再經過泥料的調配成為“五色土”,同時也可視需要調配出其它顏色,這也是紫砂泥的魅力所在。泥料變動、燒結變動都會造成壺的顏色變化。對於初入門者來說,紫砂土從外觀上難以辨識,很容易掉進假紫砂土的陷阱。
所謂鄉坯壺,指的是來自宜興紫砂礦脈周遭的礦土,再加上化工染料,做出幾可亂真的次品紫砂壺。而有些無良商人為了降低成本,增加賣相,用並非丁蜀紫砂原礦的普通陶土,加入氧化鉛或是氧化錳,添加著色劑,讓制出來的壺產生各種顏色變化,或利用化學原料如氧化鈷、氧化錳等配成墨綠泥、黑紫泥等新泥色。如此壹來,這些所謂的紫砂壺,既失去了紫砂土應有的透氣性,同時,因為含鉛量過高,長期泡飲,還會對人體產生壹定的傷害。目前、地攤市場上十元、二十元壹把叫賣的紫砂壺多是這類貨色,其已非泡茶的利器,而成為傷人的工具了,更遑論收藏升值了。
近期被央視暴光的“美的紫砂煲”,其所謂“全部選用純正紫砂燒制”的內膽,實際上就是用田土、紅土、黑泥、白泥等多種普通陶土配制,並添加“鐵紅粉”、二氧化錳等化工原料染色而成的,與那些化工壺做法如出壹轍。
有些賣化工壺的會教妳些鑒別紫砂壺的良法,比如說用火柴去劃壺身,火柴若能點燃,就是好壺。或是將壺放在地上踩,若不易碎裂,便是好壺。這種理論在壹些旅遊景點裏經常成為壹種賣點。有次,我們去蘇州旅遊,在途中,導遊把我們帶到了個紫砂壺的展銷地,就是灌輸的上述理論。後來,旅遊團進了蘇州城裏的壹個紫砂壺專賣店,我的壹位同事,又要敲壺蓋,又要踩壺的,嚇得老板趕緊把我們這位邪教人士請了出去。
俗語說:壹分價錢壹分貨,妳出高價未必買到真東西,但妳想用買磚瓦的錢買個純正紫砂壺來,那也是不可能的。曾經聽到壹位攤主跟人抱怨,自己攤上丟了把某位工藝師的大壹品竹段壺,價值二百多呢!旁邊也有人信以為真,這都是不讀書不看報,不了解市場行情,把自己的視野只局限於壹個小圈子裏造成的。
三、 模具壺多如山,等待升值壹萬年
紫砂壺從成型角度來看,主要分為三類:全手工,半手工和灌漿壺(模具壺)。
灌漿壺也叫模具壺,就是把泥漿灌到模具裏面,等泥巴幹了,可成壺,成杯,成雕塑,成花盆等等,適宜大批量生產,成品率極高,泥料較好的灌漿壺,可作為泡茶的器皿,但無任何的收藏價值。
壹把紫砂壺主要的部分就是:身桶,壺嘴,壺蓋,壺把,滴子。就是把壺的各個部分先分別用“全手工”做出雛形,然後把它們放入“各自”的模具裏面整形,規範化,最後再全手工“拼湊”到壹起成壺。這種方式做成的壺就叫半手工壺。半手工壺也是借助模具成型,所以,當灌漿壺只叫灌漿壺時,半手工壺就叫模具壺。 采取半手工方式做壺,有時是工手功力不能達到全手工做壺的水平,有時候是器型復雜,必須借助規範,這些都是允許的,這種做壺方式,要有壹定功力,但比全手工做同壹壺型要簡便,速度也快,所以相對而言,價格也比同壹作者的全手工作品便宜。所謂全手工壺呢,就是壺的各個部分分別用“全手工”做出,再全手工“拼湊”到壹起成壺。全手工壺也叫傳統手工壺,由於每把壺都傾註了作者的心力,具有自己的個性,當然是最有收藏價值的,這也是當下紫砂收藏者追捧的熱點。但世上之人都有趨利之心,壹旦全手工技法受到追捧後,許多仿全手工的作品便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了。比如說,全手工的壺可內壁嵌章,有人就琢磨著用橡皮軟章嵌印冒充。全手工壺有時保留拍打泥片時的泥凳痕,有人便用衛生紙之類粗紙按壓成痕。其實,不管是模具壺、半手工壺、全手工壺,只要泥料純正,都是泡茶的好用具。但如果是作為收藏品,最好選擇那些有個性,數量小,全手工成型的作品。這就要我們煉成壹雙慧眼,在全手工壺,半手工壺和模具壺中尋找出適合自己的物有所值的最愛來。
四、李逵李鬼合起手,真假名家並肩走。
如果要把紫砂壺作為收藏品或者投資品來看,那麽,名人壺確實應該是選擇的好對象。但目前的紫砂界裏,充滿了炒作與謊言。大師名人的名頭滿地都是、良莠不齊。
真做壺的真名家,這應該是紫砂界的主流,他們的作品是最值得收藏的,但價格也高得驚人。也有不做壺的真名家,天天滿天飛,作品照樣成量產,這就不能不讓人產生懷疑:莫非他那壺是在飛機上或者火車上做的嗎?對於那些代工壺,即使是有大師的名款,其價值早已打了大大的折扣。
還有壹種是真做壺的假名家。現在的紫砂界,職稱評定有多個系統,級別也有地方與國家、企業之別。常常有這個系統裏的高工,可能就是那個系統中的工藝美術員,或者連員都算不上。即使是正規的晉升體系,也不排除壹些活動能力強弱、世襲、背景的因素在內。就如同我們搞專業的壹樣,同樣是教授,水平也是千差萬別。
最惡劣的是妳碰到個不會做壺的假名家,有些壺商,做壺二把刀,或者根本不會做壺。買別人的壺敲上自己的名頭,通過宣傳與包裝,利用媒體制造知名度,也可以成為名家。這些假名家之所以能夠得逞於壹時,與許多收藏者迷戀名家脫不了幹系。
所以,紫砂壺收藏不能迷信名家,名家所做的壺也不壹定都是優秀之作,並不是所有名家的壺都值得高價收藏。要選擇那些有藝德、有潛力的工藝師作為自己集藏的重點和目標。買壺更不能只看名款,只看職稱。職稱不是重要的,甚至可以忽略。關鍵還是看作品,這就要充分培養我們的賞鑒力。壹把壺,從料、工、型、神方面入手,拋卻了它的出身,拋卻了它的背景,就看壺本身,只有以上四方面滿足了自己的要求,才是壹把值得收藏的好壺。
也只有壹件功力過硬的作品,才能經受住歲月的考驗,在今後的時間裏慢慢地體現出它的價值,給收藏者以使用中的愉悅與經濟上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