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對!
我特意去谷歌百度了壹下“幸福”兩個字的定義,如下:
簡而言之,百度百科上對幸福的定義是, 幸福是壹種心理情緒。
我覺得不全面!
那麽幸福是什麽呢?!
壹位以色列的壁球運動員,在他11歲的時候就立誌要成為全國壁球冠軍,為此,他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艱苦訓練,甚至連最喜歡的漢堡包都不敢多吃。然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奪得了冠軍。但在奪冠的狂喜過後,有壹天夜裏,他突然覺得很空虛,感到很迷茫和恐懼,甚至流下了眼淚,冠軍的目標並沒有帶給他如願的幸福,而是壹切歸於平淡。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諸如,中了彩票頭彩的人家並沒有因為從天而降的巨款變得家庭美滿,幸福快樂,反而更多的是揮霍無度,終日沈迷於酗酒和賭博,導致妻離子散。
為什麽會這樣呢?!
難道他們不都達到了壹個大家公認的“理應”幸福的狀態了嗎?為什麽還會不幸福?
上面提到的這位壁球運動員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毅然決然進入哈佛大學潛心研究,立誌找到如何才能讓人幸福的方法,並最終成為了哈佛大學的積極心理學教授,他就是泰勒·本-沙哈爾教授,他所開設的哈佛幸福課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
實際上,不管是好的經歷,例如找到伴侶、獲得晉升和通過考試,還是壞的經歷,例如遭遇車禍、損失金錢等,都不會對我們產生超過3個月以上的影響。當好事來臨時,我們會慶祝壹陣,然後冷靜下來,當壞事來臨時,我們會哀嚎壹陣,然後振作起來並接受現實。簡而言之, 我們既高估了積極經歷對提振心情帶來的影響,也高估了消極經歷對壓抑心情帶來的影響。
了解了這個事實之後,我們就應該明白, 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所謂的“大事”上了 。以下這些話語,就是典型的栗子:
等我考上大學就好了……
等我孩子畢業了就好了……
等我有錢了就好了……
等我XX就好了……
這些話語無不透露出壹個信息,那就是當下的狀態都在隱忍,而寄希望於未來狀態的改變。這其實都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因為, 幸福不以狀態的改變為轉移 。
有多少人在上班或上學的時候期待放假,在假期時又感到厭倦……
有多少人在單身時羨慕成雙成對的情侶,在結婚後又羨慕單身的自由……
有多少人在沒有孩子前憧憬親子時光的美好,在生完孩子後又感慨二人世界太少……
得不到的永遠想要,得到後又不懂珍惜,這就是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殊不知, 每壹個妳所浪費的今天都是昨天死去的人曾經奢望過的明天,每壹個妳所厭煩的現在都是未來想回也回不去的曾經。
既然幸福不以狀態的改變為轉移,同時,每壹個當下的狀態又都彌足珍貴,那麽,如何去把握幸福呢?!
這時候,妳需要知道, 幸福是壹種不可或缺的能力!
講到人們需要具備怎麽樣的能力才能獲得幸福之前,先來講講總***有多少種人。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津巴多提出用“時間視角”根據人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不同態度把人們分為五種類型:
1、 積極過去視角的人 ;這種人懷念過去美好的事情,對擁有的東西常懷感恩之心,但容易忽視當下的快樂;
2、 消極過去視角的人 ;這種人經常回憶人生中的負面經歷,沈浸其中無法自拔;
3、 享樂主義視角的人 ;這種人認為及時行樂是第壹要務,他們幸福感很強,但是容易出現成癮行為如吸煙酗酒和暴飲暴食;
4、 宿命論視角的人 ;這種人認為壹切都是命中註定,只能順從外界的安排;
5、 未來視角的人 ;這種人更具前瞻性,為了實現未來的目標,容易為未來擔心,壹方面成就較高,壹方面幸福感不強;
實際上,這五種類型的人都不是完美的,各有優缺,如果想要成為具備幸福的能力的人,那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 多采用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和未來視角,並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納消極過去視角和宿命論視角 。
再舉個栗子:當妳坐在辦公室裏的時候,妳需要采用未來視角來對待妳的工作,不要過分強調短期利益,而應該重視長期利益給妳帶來的快樂和意義,這樣的話,妳會覺得工作和上班是快樂的,是有意義的,是幸福的。反過來,當妳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回家的時候,不要再考慮明天還要開什麽會,不要再為寫什麽報告而操心,妳需要的是在非工作時間,采用享樂主義視角,放下手頭的工作,專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閑暇。最後,妳還可以采用積極過去視角,給自己點上幾首懷舊的老歌聽聽,舒緩身心。
只有當妳能調節妳的想法和對世界的看法時,妳才能從容平和的面對人生的種種,這時,妳才具備了幸福的能力,也就是對幸福的感知力。
最後,祝諸君都能在平凡生活中遇見屬於自己的幸福。
以上觀點參考自:
1、《哈佛幸福課》丹尼爾.吉爾伯特
2、《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爾
3、《精進》采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