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橋作為江蘇省特色文化“戲曲”之鄉,擁有蘇州市優秀業余文藝團隊——荷緣戲曲文化社,還擁有蓮花莊漕湖之聲、靈峰喜洋洋、莊基等優秀民間戲曲隊伍。
2015年 9月25日下午,相城區荷緣戲曲文化社惠民演出第三站來到蓮花莊村委會,為老人們送上了精彩的戲曲表演和親切的慰問。演員們表演的歌曲《蘇州好風光》、錫劇《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等節目博得了臺下老人們的陣陣掌聲。滬劇《阿必大》全場更是將老人們過了把戲癮。
2015年5月8日下午1點,相城區“法潤相城,春風送暖”法治綜合文藝巡演北橋專場在盛北公園廣場拉開帷幕。演出中,除了北橋當地特色的戲曲節目外,還有來自周邊鄉鎮的舞蹈、小品等節目。
2015年 4月17日下午,北橋街道“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在豐涇村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以“情韻戲鄉,德善北橋”為主題,分別於9日,16日、17日在蓮花莊村、芮埭村、豐涇村舉辦了三場精彩的群眾文藝節目演出。文藝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錫劇、滬劇、越劇、歌曲、說唱等壹連串惟妙惟肖的表演讓觀眾歡聲不斷,掌聲雷動。
2014年11月20日,由北橋街道選送的原創錫劇小戲《接待》參加在昆山市澱山湖鎮舉辦的第六屆江浙滬戲曲交流演出,獲金獎。
2010年12月13日,北橋中心小學首屆校園戲曲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報告廳隆重舉行,演出節目:錫劇《雙推磨》、錫劇《玲瓏女》、越劇《碧玉簪》、錫劇《青絲淚》、昆劇《扈家莊》。
至2000年底,文化站建築面積達2040平方米,擁有1場(籃球場)、2館(明星圖書館、少兒圖書館)、3廳(歌舞廳、娛樂廳、排練廳)、8室(電子遊戲室、桌球室、乒乓室、錄像出租室、2個茶室、電腦室、二胡培訓室),並有13支文體活動隊(組):錫劇演出隊、民樂合奏隊、女子鑼鼓隊、業余歌詠隊、文藝創作組、文學創作組、書畫攝影組、老年養鳥隊、太極拳隊、群眾體育隊(籃球、乒乓、象棋、足球隊)、業余軍樂隊、民間文藝隊[舞龍燈、挑花擔、打連廂(蘇地亦稱“蓮湘”)、蕩湖船、打腰鼓隊等]和集郵協會。
2000年1月28日,文化站協助鎮政府舉辦了“北橋鎮首屆民間藝術節”,有舞龍燈、走馬燈、打連廂、蕩湖船、挑花擔、打腰鼓、扭秧歌等16個民間文藝項目,800多人參加表演,觀眾達2萬人次。文化站於1981~1982年連續被評為“吳縣群眾文化工作先進單位”;1992年被評為“蘇州市壹級文化站”;1994~2000年被評為“吳縣市文化系統先進集體”;1996年被評為“江蘇省壹級文化站”;1999年獲得“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集體”稱號。2000年,北橋鎮獲“蘇州市迎接21世紀文化示範鄉鎮”稱號。 清代,初等教育擴展到農村,北橋地方私塾盛行。光緒三十壹年(1905),清政府推行新政,廢科舉,辦學堂。民國建立後,學堂壹律改稱學校,初等小學男女同校,廢止讀經。民國元年(1912),境內有吳縣南北橋市第五初級小學(芮埭小學前身)。民國17年(1928),國立吳縣北橋初級小學成立。
1992年,北橋街道獲蘇州市“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合格鄉鎮”稱號。1997年,被江蘇省政府評為“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先進單位”。1999年,通過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的驗收。
2000年,成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2000年,鎮內有中心幼兒園1所、村辦幼兒園13所、中心小學1所、完小4所、村小1所、中學1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 2015年 9月26日,蘇州市“體育彩票”杯第七屆“假日體育”活動暨第六屆武林大會,北橋街道代表隊在此次比賽中收獲了特等獎、壹等獎、二等獎等不同獎項。
2015年9月北橋街道辦事處報送的蘇州評彈《蘇州剪影》入選第三屆“嶽池杯”中國曲藝大賽決賽,《蘇州剪影》榮獲“嶽池杯”全國曲藝大賽銅獎。
2015年 5月16日—17日,北橋街道第十屆“北工杯”籃球賽在北橋中心小學舉辦。來自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的11支球隊參加比賽,活動參與人員近200人。北工杯”籃球賽已連續舉辦十屆。 明清時期,北橋地區居民生病都至私人診所就醫。清末,中醫朱積成醫術高明,在北橋地區及周圍壹帶頗有名氣,民國時期,在北橋鎮私人先後開業行醫的中醫診所有10家。
截至2015年11月北橋街道衛生院是壹所國有綜合性醫院壹級甲等衛生院,有衛技人員170余名,其中高級職稱衛技人員有30多名,擁有彩色GEB超,高頻X光機、DR、東芝400全自動生化儀、光電五分類全自動血球分析儀、酶標儀等設備,床位達到220張左右。 截至2011年11月北橋街道***有4567名農村居民享受農保待遇,有3760人享受征地保養金,累計參加企業社保的人員7530名,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達3.1萬人,村覆蓋率100%;目前已有364人享受農村低保,低保標準從原來的260元提高到380元,對未能納入政府補貼的邊緣困難人群,通過街道慈善基金會、結對幫扶、工會困難職工補助等多種途徑進行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