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石,從淘寶去瑞麗好還是騰沖好?
賭石或賭品,是指翡翠開采時,用風化的皮包包裹,無法知道好壞。需要切割的翡翠叫賭石。老廠產的翡翠都是有皮的,但是河床產的水石翡翠也是老廠的翡翠,皮薄或者沒有皮。新廠生產的翡翠大多沒有皮,坡層生產的有皮。表皮的厚度主要取決於風化程度,風化程度越高,表皮越厚。壹塊翡翠原料,表皮有顏色,表面好。當妳切第壹刀時,妳看到綠色,但當妳切第二刀時,它可能會消失。這也是常見的。離開玉礦的地方,賭博率只有萬分之壹(指顏料),在玉礦賭博的幾率要高很多。賭起來壹個玉石,壹夜暴富,但大部分最後都沒有被賭石文化研究會提供。奉勸玩玉的人,賭石頭要謹慎。翡翠原石被稱為“毛料”。在玉石交易市場,毛料也叫“石”,青毛料叫“彩貨”;綠色不均勻的羊毛叫“花牌料”,沒有豪華感的大羊毛叫“磚料”。皮殼包裹的整塊玉絨,未切割,未開窗(也稱門),稱為“賭石”或“賭貨”賭石的皮包裹著壹層或薄或厚的原石皮。不同的賭石有不同的顏色,有紅、黃、白、黑,也有混色的。在玉石交易中,最賺錢,最誘人,但也是風險最大的賭石非賭石莫屬。珠寶界有句行話:賭石頭就像賭生命。賭贏了,賺十倍百倍,壹夜暴富;如果賭崩了,壹切都沒了。與賭石頭相比,股票、房地產等風險較大的交易,都顯得稚嫩而相形見絀。在過去,翡翠原石的買賣是珠寶界最神秘的交易,她的奧秘就在“賭”字上,所以買家也說是賭玉賭石。壹般來說,僅從外觀上,我們無法壹眼看出它的真面目。即使在科學繁榮的今天,也沒有壹種儀器能通過這個外殼迅速判斷出是“寶玉”還是“敗類”。所以買賣是有風險的,也是刺激的,所以叫“賭”。賭贏了很賺錢,所以這種生意持續了很久。傳說緬甸玉商在賭完石頭後,實際切割加工時壹般不敢親自到場,而是在附近燒香,祈求上帝保佑。如果切好的賭石裏有很多亮綠色,可以壹夜暴富;如果賭石被切割,其本質是壹個外綠內白的灰砂頭,那麽它會在壹夜之間傾家蕩產。從清朝到民國,珠寶行業有個行話叫“賭”。所謂“賭”,是指珠寶玩家的壹雙雪亮的眼睛去珠寶店找玉。玉石交易,尤其是原石交易,成功靠運氣,就像賭博和彩票投資未來壹樣。據清代譚崔《雲南於海智恒》記載:“玉出南金沙江,河原屬騰越,離州二千余裏。野蠻人把它摘下來,堆在河岸外。外面得到的粗礦石,大小如鵝卵石。我不知道裏面有沒有玉,也不知道它是否漂亮。鑒定人員隨意購買,運到大理和雲南省。有玉器作坊,解中見玉,地富!”這就是中緬泰邊境“賭石”交易的歷史淵源。所謂賭石,就是用粗糙的玉石賭博。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賭石是“和氏璧”。據傳說,在兩千年前的楚國,有壹個叫卞和的人發現了壹塊玉。呈獻給楚國的兩位君主,他們認為被騙了,砍掉了他的左右腿。卞和沒有腿不能走路。他抱著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後來楚文王知道了這件事。他派人拿來玉璞,讓玉工剖開。結果得到了壹塊寶石級的玉石。這種寶石被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顆寶石歸趙惠王所有,秦王趙浩棋答應用十五座城市來交換這顆寶石,可見這顆寶石的價值之高。這塊寶石後來被刻成國璽,直到西晉才失傳。如果卞和能活到今天,他壹定是壹位傑出的賭石大師。要知道,透過玉的外皮來看玉的優劣,是需要很深的玉石知識的。“神仙難斷壹寸玉,高手常失手。”玉在地下的時候很神秘,任何儀器都探測不到。出來的時候,上面覆蓋著壹層巖石外殼。殼裏到底是什麽還不清楚,所以判斷玉石的過程在業內被稱為“賭石”。賭石成為壹種玉石交易方式,近十年在中緬邊境興起並蓬勃發展。除了形狀和重量,沒有人能知道壹塊沒有窗戶的原石裏有什麽。只有切開才能得出真正的結論。賭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皮殼上的表現反復猜測和判斷,來估算價格。買回來的話,可能把顏色好的水腳剖開,壹下子就值幾百萬了。也可能是無色無水,瞬間變得壹文不值。這就是賭石頭的風險。壹塊石頭可能讓人變得富有,也可能讓人壹夜之間失去壹切。其實衡量壹塊玉的好壞很簡單。首先是它的硬度和密度。翡翠的硬度很高,壹般達到莫氏7度。玉石行業的行話叫“種”。好的“種植”意味著高硬度。去緬甸,雲南瑞麗,騰沖等地采訪。我看到賣翡翠的人會拿壹塊玻璃做實驗,在玻璃上劃自己的翡翠毛石。結果玻璃上留下了很深的劃痕,而翡翠毛石卻壹點都沒有損壞。好玉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