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如何指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如何指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教師結合小學生的有關數學方面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從廣義上講,實踐活動包括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形成,建立數學概念過程中親自進行的動手、動腦、動口等壹切操作活動,它貫穿於數學教學的始終。實踐活動是綜合應用的基礎,綜合應用是實踐活動的歸宿。在實踐活動中往往要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可見在“實踐活動”中就自然蘊涵“綜合應用”。因此,研究“實踐與綜合應用”,就應該重點研究怎樣為學生創設有數學研究價值的實踐活動。

壹、讓課堂實踐活動成為學生思維起飛的樂園

課堂實踐活動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課堂內圍繞著問題情景進行的實踐活動,主要有操作型、模擬型等形式。“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形成思維的工具的鏡子”(蘇霍姆林斯基語)。操作型實踐活動能很好地把學生手的動作和腦的思維結合起來,以活地勸促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它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某壹教片段應用較為普遍。如在教學“數的認識”,讓學生通過數小棒的圓片、撥數位順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體學具的操作過程抽象出數的概念;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讓學生通過折紙、畫圓等操作方式主動認識分數,都屬於這種形式。又如在“認識物體”教學時,學生通過看壹看、摸壹摸、搭壹搭鞋盒、牙膏盒、茶葉筒等自備學具,並進行“摸物體說特征”的遊戲活動,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敘說,再引導學生將這些自備“學具”分分類,總結出物體的聯系和區別,從而很好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球等基本幾何圖形的特征。這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通過各種感官獲得數學知識,不僅對知識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其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態度的形成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模擬性實際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比較靈活,可以是壹二個片段,也可以貫穿整個課堂;既可以安排在某壹階段,也可以單獨設計為生活實踐課。

二、讓校園實踐活動,成為學生知識運用的舞臺

當實踐活動內容在教室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時,就需要更大的空間,這時我們將活動空間自然延伸到校園中。校園實踐活動主要有測量型、體驗型、調查型等形式,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壹是課堂難以描述解釋的數學概念,通過校園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如較大單位千米、公頃的認識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為例,可以先讓學生到校園去走壹走,知道壹米約有兩步,再讓學生用步測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長”,從而估計操場的壹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約需要圍操場走幾圈,感受“1千米有多長”,最後進行實地測量驗證。還可以讓學生用目測的方法估計學校到哪裏有“1千米”。二是幫助學生確立方向感,形成空間表象,到校園環境中親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學中,讓學生繪制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也可以在效遊後讓學生通過回憶,畫出郊遊路線,促進學生形成方向與位置的感受。三是調查校園中可利用的實踐活動教學資源。壹是財產資源,如藏書量、占地面積、水電費數據等等;二是生命資源,如學生成長數據、睡眠時間、運動時間等,讓學生用調查數據了解自己的成長,還可以讓學生調查統計全校學生的上網時間、學習時間等,用數據分析同學們的學習習慣;三是活動數據資源,我校每學期都要開展許多如藝術節、科技節、運動會等大型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有許多可利用的數據(參與人數、獲獎人數等),學生通過調查整理利用分析數據來思考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如通過設計“科技作品的分數展出”這壹問題,學生就需要綜合運用空間幾何知識和分類思想等。

通過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能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如“植樹問題”的教學壹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壹個難點,學生對封閉的、不封閉的路線上植樹,兩端都植樹、兩端都不植樹、壹端植樹另壹端不植樹等類型很難分清,導致容易出錯。為了解決這壹教學難點,可以利用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校園尋找植樹問題的生活原型,並合作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由於校園裏這類生活原型非常多,學生很容易找,如跨樓梯、花壇四周的護欄和插紅旗、防欄柵、排隊伍等問題都是各種植樹問題的生活原型。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輕松地做出正確解答。

校園實踐活動比提煉出來的“純”數字問題更具綜合性、開放性、體驗性和挑戰性。因為校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非常熟悉校園環境,學生在校園實踐活動中能自常見地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方式、生活經驗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學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數學的優越性以及數學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的真正價值。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校園資源,加強校園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真正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真正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理念。

三、讓校外實踐活動成為學生能力發展的天地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又應用於生活實踐。現實生活、生產中處處蘊涵著數學問題,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教師應創設條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區,加強校外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在社會情景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校外實踐活動形式比較廣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調查型、測量型和課題型實踐活動等幾種形式。讓學生制作壹個正方體或長方體屬於制作型實踐活動。在學習“利率”之前,讓學生做以下幾項實踐活動:查看銀和地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錢存入銀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請教家長或銀行工作人員講解存款單和利息清單上的有關內容,了解利率的相關知識。這就是調查型實踐活動。教學“計量單位”,可以進行測量型實踐活動。學習面積單位之後,就可讓學生測量自家客廳、臥室的面積和估測社區、院子、廣場的占地面積。學習體積單位後,可讓學生估計小到教室大到醫院門診大樓、火車站主樓的體積。

課題型實踐活動也是校外實踐活動的好形式。小學階段課題型實踐活動易采用小課題研究,讓學生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問題,最終以數學小報告或小論文的形式體現。比較常見的是學習了某壹系統知識之後,組織引導學生的馬所學的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既可以使數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又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發現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式。如學了“可能性”組織學生分析社會上的壹些摸獎、買彩票的中獎概率問題;學習“百分數”後,引導學生去超市調查,尋找有關商品降價、打折或其他促銷手段的信息,想想怎樣購物最合算。再如我校新校區建設,針對“怎樣使新校區設計得更合理、更美麗?”這個問題,設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實地測量、展開想象、科學規劃,最後起草方案,向學校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又如數學實踐活動“可怕的白色汙染”,讓學生到社區通過調查統計塑料袋個數的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加強對不同統計量意義的理解,並且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亂丟塑料袋的行為會對大自然造成汙染,以此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這壹實踐活動大大超越了數學課堂的範圍,它既需要學生有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又需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無形中促進了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及實踐交往、創新能力的協調發展。

在低年級記數學日記也是壹種很好的形式,當學習了某壹單元的知識後讓學生自己到生活中找壹個能用這單元知識的問題加以解決,並記錄下來。

總之,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主動提出和解決問題,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校園資源、社區資源,整合教學內容,設計具有壹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創設有數學研究價值的實踐活動,組織課堂、校園和校外等多層面的實踐活動,才能幫助學生綜合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於學生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