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均GDP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擴大。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不同地區、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教育公平問題更加突出,成為社會關註的熱點。
社會教育在社會流動和社會分化中的作用是什麽?過濾器?功能,還具有穩定器和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社會平等的實現?最偉大的工具?。根據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以和諧理念引領教育發展,以促進教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以構建和諧教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步伐。
中國是壹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發展了,社會的和諧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承擔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任。基礎教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研究對象
我這次調研的對象是針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基礎教育是人們為了在成長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需要提前掌握的知識。基礎教育作為培養人才、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普通中學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關於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查的目的
1,通過實地調查和網上數據收集,直播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
3.通過對具體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把握農村基礎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4.調查本地區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獲得第壹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探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途徑。
第四,分析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
1986國家義務教育法頒布以來,特別是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於農村教育的先天不足和後天失序,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壹)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壹定的財政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短缺,經費嚴重不足,尤其是義務教育經費,使得農村學校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是壹個農業大國,農村學生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約為654.38+0.93億人。如果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0%,農村學生約654.38+0.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義務教育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過低,義務教育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近年來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的總投入中,政府財政撥款的比例並不高。
雖然近年來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對農村義務教育有所增加,但最高只有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01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農村義務教育負擔在鄉鎮壹級高達78%,縣級高達9%,省級高達11%,中央僅為2%。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的主要資金來源,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占基礎教育總投入的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靠農民投入。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之前,農村義務教育實際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資金來源基本上是鄉鎮財政撥款,輔以農村教育費附加、學雜費征收、教育集資等。
鄉鎮財政承擔了農村義務教育的全部責任。農夫的?合理嗎?負擔已經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後,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教育也大幅減負,壹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教學設施十分落後,部分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國農村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有D級危房4542.3萬平方米。
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654.38+07.5萬平方米,自然災害損毀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的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06年國家實施了新的九年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建了教學樓、辦公樓和學生宿舍,但農村中小學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與城市相比差距較大。,他們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較低,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教師嚴重短缺,教師教學水平低下,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建設在整個教育中至關重要。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的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缺老師,鄉村老師?缺血?
很多鄉村教師因為工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嚴重,不願意去農村教書。壹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呆在家裏,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裏有關系、教學水平略高的老師也想方設法往城市擠。再加上近年來城市學校擴招,壹些學校師資力量不足,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
隨著城市優先錄取教師,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城市。由於師資流失,在貧困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壹個老師跨年級上課的現象很普遍。很多農村學校的理科、機械、美術等師資嚴重不足,不能滿足新課改後的需要。
此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短缺的壹個重要因素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有向上流動。村裏的老師教得好就進鎮上的學校,鎮上的老師教得好就進縣城的學校。諸如此類。這種僵化的選拔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師資來源匱乏。農村教師出身?先天?不足,無助,患得患失,鄉村教師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較低,學歷與能力標準差距較大,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小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比例不到城鎮的20%,初中只有城鎮的壹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合格率為22.7%。雖然通過大規模的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的合格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教師的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壹些農村學校的老師大多是沒有考上本鎮(縣)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有初中畢業生當了老師,很多貧困縣的老師也有小學畢業的。此外,相當壹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陳舊、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無法形成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素質低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低下,壹些農村學校的學生正在逐漸流失。有些地區從村小學到中心小學,從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優生不斷流向縣城?這已經成為壹種趨勢。長此以往,學校會陷入惡性循環,並會隨著這種惡性循環而趨於萎縮。
(C)家庭貧困,壹種新的貧困?讀書沒用?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入低,本應由政府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了農民家庭,沒有義務教育,普通人需要自己交學費。農民每年的收入很少,大部分用來支付孩子的學費。壹些孩子多的家庭通過教育變窮了。
農民無法承擔教育費用負擔,導致子女輟學、輟學。再加上近年來就業形勢不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到的知識在農村無用武之地,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沒用?。
有些家長認為,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困難家庭的孩子,受制於家庭經濟來源,對教育的需求很弱,甚至小學都沒畢業。窮人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這限制了他們個人發展的機會。
動詞 (verb的縮寫)英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北鎮的壹個普通村莊——迎勝村,結果如下。
(壹)教育現狀
根據2009年的數據,全村人口1500余人,適齡兒童近200人。村裏只有壹所小學,6個年級9個老師。9名教師中,大專學歷7人,初中學歷2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壹方面,師資力量不足,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老師都是先上了這門課再去上那門,由於照顧不了,只能讓壹部分學生自學或做作業。
我們也知道,由於農村教師工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很難留人,教師頻繁調動。另壹方面,教師普遍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三低?現象。大多數老師都是?人們轉向公眾?教師由於年齡偏大,短時間內無法大幅提升專業素質。
迎勝小學全景
(2)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數量不足,分布不均,質量低下。由於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已有近三年沒有補充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且不平衡。而中心學校和鎮上交通條件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數量不足,分布不均,質量不高。同時,因為壹批學歷低、素質不全的人進入了教師隊伍,加上?人們轉向公眾?老師們,
導致教師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當前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得到全面落實。
方向的改變。由於鄉村教師的年齡、學歷、知識和身心狀況差異很大,轉型過程十分艱難。
2.學校管理需要改進。壹是校長結構不合理,年齡大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人太年輕,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更談不上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在學校的管理上片面,只註重學習。
學校安全管理、學生德育、疾病預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學校教學管理不夠有力。
3.學校經濟困難。實現?壹費制?然後呢。兩免壹補?之後確實減輕了民眾的負擔,但是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了壹定的影響。由於政府財力有限,上述資金難以按時足額到位,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無法實施壹些基礎設施建設,如校舍建設、綠色學校創建等。
六、農村基礎教育的對策。
鑒於農村基礎教育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實施教育資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組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接受教育而向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提供的政策、物資和資金等方面的幫助。受農村基礎的限制,農村很難實現教育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控職能,及時實施農村教育救助,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教育經費
1.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建立農村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的關鍵是解決財力薄弱的問題。教育是公共產品,政府應該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加大教育投入,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適當比例。我國許多省份農村稅費改革後,取消了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保證縣鄉基礎教育投入,中央財政應確定壹定比例的稅收用於轉移支付,專項用於農村基礎教育。
充分發揮國家公用經費在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享有平等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融資渠道,多渠道籌集教育資金。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的水平,所以從長期來看,農村教育經費由國家長期支付的可能性不大。為了使農村義務教育更好地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障之外,還要盡可能地通過其他渠道籌集資金。
比如,妳可以建造?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發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註和支持義務教育。獲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相關政策統壹分配,並有效地用於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制定農村教育資助法,確保農村教育優先發展。
(2)教師。
1.加強鄉村教師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鄉村教師信息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與城市教師相差甚遠。因此,各級政府應大力發展和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教師繼續教育政策要向鄉村教師傾斜,比如為鄉村教師提供免費培訓,適當增加教師培訓名額等。
培訓農村教師,要增加壹些新的思路,同時要結合農村實際,註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實際教學效果的提高,切實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現?教師交流機制?從城市交換教師到農村任教半年或壹年,以促進農村教育;農村教師到城市學校實習充實和提高,從而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有效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
比如1995,河南省強制要求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下鄉支教壹年,並把支教作為以後評定職稱的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06年,鄭州出臺了新的教育資助政策。從2007年起,鄭州市區教師全部到農村學校任教,5年時間1年。
根據鄭州市教育局的文件,從2006年起,市直學校下鄉交流的學生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教職工的10%。此外,政府在政策上也可以向農村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下鄉巡回,鼓勵緊缺學科教師流動等。
3.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去農村。他們壹方面害怕在城市裏沒有機會上學,壹方面又擔心到了農村會被同化。由於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水平不高,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很難進行教學改革。為了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應該對到農村任教的師範院校畢業生給予壹定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現有資源和條件,發展本地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短期內,農村學校的老師不能總是抱怨。他們要充分利用農村壹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發展鄉土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教育教學水平。lixuue86.com
貧困家庭。
教育是改變壹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享受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方面處於劣勢。如果沒有輔助機制保證他們受教育的公平性,那麽貧困本身就可能成為?遺傳了不幸的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最終整個社會都會受到傷害。因此,政府應采取措施,將貧困學生的教育資助作為農村教育資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資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家庭學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設立?中小學捐贈中心?同時,要足額撥付事業編制經費,設立中小學貧困生救助專項資金,將幫扶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力量,協調指導本地區經常性幫扶活動,推進幫扶貧困生工作。
2.加大教育援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資助應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實施?兩免壹補?政策要落實。同時,要以經常性的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捐資助學。目前,無論是政府救助、社會捐贈,還是學校的獎勵和免除,教育救助的覆蓋面整體上不大,平均到人金額低,救助太少。因此,各級政府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幫扶資金,加大幫扶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中國逐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已經成為可能。2005年6月5438+065438+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首次發布《全國全民教育報告》。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07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部享受?兩免壹補?(免雜費、書本費、夥食費),保證不會有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缺課。
到2010,全國農村全部實行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到2015,全國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和社會對高中教育扶貧的關註相對較少。雖然有壹些相關的政策,但是在執行中存在壹些問題。從全國範圍來看,大部分地區仍然缺乏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教育救助中,救助範圍應擴大到高中階段。
總之,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和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和結論
通過幾天的調查,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上是從這次實踐中得到的壹些具體情況,但僅僅了解情況是不夠的。既然是研究報告,我就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結合我校09級學生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具體內容,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調研活動進行簡要闡述和總結,以便更好地。關註民生,和諧發展?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考察對象來說?縱觀英聖村和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我認為中國農村基礎教育令人擔憂的原因有:
第壹,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非常有限,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中國是農業大國,教育投入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就體現不出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
二是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和匱乏。廣大農村教師數量少,專業性嚴重不足,對農村教育嚴重不利。
第三,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壹直阻礙著農村基礎教育的提高。沒錢上學?這嚴重阻礙了農村兒童的教育。
中國是壹個農業大國,農村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教育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英聖村而言,迫切需要他們依靠經濟幫助教育,依靠教育反哺經濟,促進經濟增長,實現民生發展和社會和諧,讓英聖村富裕、和諧、美麗,讓中國更加強大、繁榮、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