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有許多古建築遺存,建於1717的達濠古城就是其中之壹。它是中國唯壹保存完好的袖珍古城。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兩廣總督楊琳上奏朝廷,請求在達濠沿海地區修築城墻,抵禦明朝遺黨和海賊的侵擾。當時的地方官徐瑛覺得,在這裏修建城墻,不方便靠潮汐勞作的漁民出入,以撈鹽為生的百姓也極其貧困。這個時候搞城建工程,簡直是浪費人和錢。沒有建城,根本無法向老板交代。出於以民為本的理念,徐瑩終於想出了應對之道,修建了這座袖珍小城——招降城池,以應對朝廷。他根據達濠魚島的地理環境,用剩余的錢修建了20多裏長的海堤,以保護當地居民免受潮水侵襲。然而,這種欺君惑民的行為最終被楊琳識破了。徐大人自知罪大惡極,自縊身亡。徐瑩為官壹任,造福當地百姓的風範,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為了紀念他,達濠人民自願集資,每隔壹年在城南修建“徐公廟”作為紀念。根據這個傳說改編演繹的潮劇《濠城風波》,曾經帶給我們很深的感觸和很多啟發。
這個城市有將近100名原住民。1939年,侵華日軍入侵達濠,進駐古城,強行毀屋、殺人,血洗全城。犯下的滔天罪行數不勝數。
達濠古城作為潮汕的實體歷史文化遺址,最能代表達濠風貌,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1998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組還制作了專題專題片《探尋達濠古城》。古城逐漸引起世人的關註,2010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當時大豪招的古城是方形的,面積只有1.4萬平方米,周長429米,城墻高5.3米,厚1.35米。城墻上部用貝殼灰、粗砂、粘土夯築,下部用石塊壘砌,非常堅固。城墻頂端有城垛,城的四角建有觀景臺,有東、西門。東門叫“大山門”,西門叫“西號門”,都是石拱門,高3米,寬4.5米,厚4.3米。據說原來的城門上有壹座城樓,外面是滿是炮眼的高墻,裏面是重檐三開間的大廳。歷經300年滄桑,不復存在。今天的城墻已經變得五彩繽紛,但它增加了智慧的深度。它把喧鬧的舞臺讓給了新的建築,只留下壹份執著的堅守,蒼涼而凝重。
未來的發展
中國最小的古城——達濠古城,將被改造成壹個文化公園和壹個供濠江人遊玩休閑的特色旅遊景點。昨天上午,濠江區委、區政府舉行開工儀式,為達濠古城改造工程拉開序幕。
達濠古城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是中國著名的袖珍古城,我省重要文物單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變遷,古城墻壹度遭到破壞,尤其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城內亂搭亂建的現象時有發生,小商販占道經營、雜亂無章的現象十分突出,與達濠古城的古色古香形象格格不入。為此,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達濠古城改造工作,將其列為為民辦實事的十大民生工程之壹,落實達濠街道為達濠古城改造的責任主體。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實施改造和維修。
目前,古城改造已完成城區違章建築拆除和攤點清退,進入恢復修繕階段。這項工作也得到了林龍斌先生、林慧文先生等賢明人士的積極響應,共捐款654.38+00多萬作為支持。據了解,本次改造工程將對達濠古城墻、工人文化宮、影劇院等重點建築遺產原貌進行恢復、修繕和提升。將原有劇場改為風雨劇場並適當改造,同時保留和升級現有劇場前的露天舞臺,增加展覽空間;結合徐工紀念公園,象征性恢復老城門原貌,增加座椅、垃圾桶、指示牌、景觀燈等基礎配套設施。同時規劃建設古城綠化景觀,綠化覆蓋率由改造前的27%提高到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