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的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88年平陰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780公頃,產量3753公斤/公頃,總產量17940噸。1988以來,全鎮大力推廣實施農業科技,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種植養殖模式,挖魚塘,提糧田,治澇;山區開發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大棚西瓜、蔬菜實行反季節種植,逐步形成山區林果藥材、平原瓜菜蠶桑、城郊畜牧業、澇水漁業四大產業框架。1999年金水河、聖母山、白龍山除了傳統的蘋果、柿子、梨外,還完成了三個小流域(即核桃1000畝、石榴1000畝、花椒1000畝)等優質杏。平原瓜菜、大棚蔬菜、大棚西瓜各發展到1萬畝。常戎牧業公司萬只小尾寒羊繁育基地的建設,促進了以養羊為主的畜牧業的快速發展。2000年以來,對西部窪地進行了近70公頃的綜合治理,挖魚塘130多公頃,掀糧田400公頃,逐步形成了食漁並舉的種植養殖模式。糧食生產方面,夏秋雙高產播種,高產高效優質農業和四熟五收立體種植模式推廣,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紅薯全面豐收。2003年,全鎮農林牧漁總產值20947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4969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825公頃,糧食總產量19464噸;蔬菜種植面積912公頃,總產量60050噸。年底,果園933公頃,水果8443噸。年末大牲畜6765頭。肉類總產量為424噸。牛奶產量為466噸。農業機械總功率為57651 kW。
在第二產業建立之前,平陰鎮只有壹些私人手工業,如石料開采、石灰窯和錫加工廠。建國初期,絕大多數手工業作坊都關門了。1958年,公社、隊工業開始發展,先後建成農具廠、酒廠、磚瓦廠、鑄造廠、建築隊、運輸隊等小型村辦企業,從業人員1000多人。從1970到1977,在部分村莊建立了鑄造廠、塑料廠、木材廠、石材廠、施工隊、運輸隊、榨油廠等小企業。1978年產值179萬元,從業人員數萬人。1978後建有橡膠廠、織布廠、地毯廠、紙廠、彩印廠、建安公司、鋸片廠、鉚焊廠、汽車大修廠、預制廠、機械廠、面粉廠、化工廠等企業。1985後,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形成了鎮辦、村辦、戶聯辦等多種形式辦企業的良好態勢。九五期間(19952000),該鎮以富民強鎮為目標,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擴大經濟總量,提高經營質量,加大引進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建築、運輸、鑄造、造紙、彩印、糧食機械、汽車拖修、地毯、棉紡為骨幹的工業格局。1996引進臺資獨資企業濟南鄭弘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引進濟南薛瑞螺旋鋼管公司、招遠電力工程公司、宏遠清真食品廠、金工機械廠。截至2003年底,共有405家工業企業,465,438+030名員工。年末固定資產原值2.2億元,工業總產值654.38+0.42億元,利稅63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