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制冰的孩子》
作者:宋楊萬裏
全詩:
清晨,年幼的孩子,將凍了壹夜的冰放在盤子裏,放在手中。
輕輕敲擊冰面,木頭穿過森林的聲音,當觀者正全神貫註於木頭的聲音時,突然聽到了另壹種聲音——冰塊落地,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翻譯:
壹個孩子早上起來,從壹個裝著固體冰塊的銅盆裏舀出冰塊,用彩色的絲綢穿起來當琴來敲。敲擊聲像玉編鐘壹樣穿過樹林,突然冰塊掉在地上,發出玻璃般的碎裂聲。
這首詩寫於六年(1179)春,楊萬裏任常州刺史。打春牛是壹個古老的習俗。在開春的前壹天,當地的牛被用來敲打春天,以表示對春天的歡迎,並說服農民。這首詩寫的是孩子們看到大人鞭打春牛後的模仿,激起了詩人對豐收的聯想。
詩中孩子制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理上,天冷“制冰”,童心熾熱;在顏色上,金盤色絲串銀冰;形式上,是“銀盤”帶“金盤”,呈圓形;聲音上,有“玉音響徹林間”的高亢之聲,忽然變成“玻璃破碎”的清脆之聲。全詩感觀十足,音義俱佳,悅耳動聽,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以冰為雉,自得其樂的飽滿興趣。
全詩突出了壹個“幼稚”字。童心和樂趣可以讓壹個孩子忘記冬天的寒冷,保持壹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子和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只有這樣,孩子“表演出冰”的場景在老人眼裏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