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很多人都會有壹個疑問:為什麽自己明明不傻,怎麽就這麽容易被騙呢?在我們的認知中,高智商的人意味著他們能做出更正確更好的決定。真的是這樣嗎?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會做傻事》這本書告訴妳,錯了!
想要生活得更好,實現人生目標,光有高智商是不夠的,還要有高理性。如果個人有理性障礙,直接後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錯過了人生本該取得的成就。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會做傻事?這本書是基思嗎?亞錫紐·基思·e·斯坦諾維奇的代表作是理性心理學的開山之作,獲得了2010年度格溫梅爾教育獎。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本書講的是什麽。
當今社會,從幼兒園招生,到國家足球聯盟選拔未來中後衛,都以智力測試為評價工具。但是,過分關註智力,往往忽視另壹種至關重要的能力——理性,是不合理的。
這本書采用了狹義的智力概念,將智力定義為MAMBIT,是智力測驗所測量的心智能力的首字母縮寫。它明確排除了許多廣義理論所包含的內容:適應環境的能力、現實生活中的決策能力、智慧和創造力。
看到這裏,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麽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的智商測試成績在120以上,卻頻頻在公開場合說出欠考慮的話,做出很多錯誤的決定。亞錫紐指出,他很可能患有理性障礙。所謂理性障礙,是指盡管有足夠的智力,但缺乏理性的思維和行動能力。
CHC理論,即卡特爾-霍恩-卡羅爾智力理論,認為智力包括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個方面。
流體智能(Gf)是指在不同領域(尤其是新領域)運用推理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抽象推理任務來衡量,如圖像分類、瑞文測驗和序列推理。
晶體智力(Gc)是指通過學習積累的陳述性知識,可以通過詞匯任務、閱讀理解和壹般知識測試來測量。
通常人們說壹個人聰明,是指通過智力測試明確測得的心智功能(MAMBIT,主要是Gf)。
認知科學家把理性分為工具理性和知識理性。
工具理性:以最優的方式實現個人目標(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勞無獲。),他們的行為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則。
知識理性:註重個體信念與現實世界的壹致性。
知識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間的橋梁是對未知時間發生概率的預測。
人腦的工作機制主要由ⅰ型加工和ⅱ型加工組成。第壹類和第二類加工與丹尼爾·卡內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的“系統1”和“系統2”相同。
類型1加工通常被稱為啟發式加工,這意味著它是快速的、自動的、計算負荷低的,並且不需要分析所有可能的情況。
第壹類加工包括:情緒對行為的調節;進化心理學家提出的解決特定適應性問題的封閉心理模塊;內隱學習的加工;過度學習連接導致的自動激活。在面部識別、本體感受、小姐語歧義、深度感知等方面發揮作用。
類型2加工相對較慢,並且計算量很大。它是意識的焦點,經常和type 1加工任務同時執行。基於語言和規則,心理學家稱之為控制加工。類型2加工的壹個重要作用是抑制類型1加工。
比如情侶吵架,容易翻舊賬,傷人的話脫口而出;心情不好,想吃甜食等。是類型壹處理的反應。
甲和乙在吵架。在A說出傷人的話之前,II型加工起到了抑制沖動的作用。這時在A的腦海裏進行了壹個模擬:如果說了傷人的話,不但不能緩解現狀,還會激化矛盾,所以用傷人的話來反擊是不對的。先示弱,安撫對方情緒,求* * *識和和解會不會更好?所以要做出正確的反應——表現出軟弱,安撫情緒。
第壹類加工包括自主思維,這是自發的,而第二類加工包括算法思維和反思思維。
反思性思維關註系統目標、與目標相關的信念以及基於當前系統目標和信念的優化行動。只有在內省和精神分析的層次上,理性才能參與其中。
算法思維和反思思維的區別;
(1)所有的智力測試或認知能力測試都是最優績效評價,而批判性思維和理性思維通常是在典型的績效情境中進行評價。
(2)思維傾向的個體差異可以通過反思性心理操作的測量得到,包括:目標管理、認知價值觀、自我管理認知理論等。
(3)更重要的是,算法思維的效率可以量化評估,但理性的效率無法評估。
理性的概念內涵包括兩個方面(反思心智的思維傾向和算法心智的效率),而智能的概念內涵(至少是眾所周知的運算定義)僅限於算法心智的效率,思維傾向不等於理性思維本身。
理性需求有三種不同的心理特征。
首先,我們需要具備算法心智層面的認知能力來維持抑制和模擬活動。
其次,反思性思維必須具備以下兩個特征:
(1)啟動自主心智產生的次等反應的抑制;
(2)啟動產生優化響應的模擬。
最後,在模擬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理性反應計算所需的心智程序。
布什之所以愚蠢,主要是因為他只具備理性思維的三個特征之壹:算法層面的認知能力。他缺少另外兩個核心因素——支持理性行為的心智程序和支持理性思考的反思心智的思維傾向。
為什麽聰明人經常做傻事?因為大腦有兩個特征讓人類變得不理性。壹個是信息處理上的缺陷,壹個是內容上的缺陷。我們壹個壹個來看看吧。
認知吝嗇鬼是指人類在思考問題時,大腦對認知資源的分配和使用極其吝嗇。我們稱之為“認知守財奴”。
1,完全析取推理失敗。
人們傾向於根據已知信息進行最簡單(錯誤)的推理,而不是進行稍微復雜但能得到正確答案的完全析取推理。
完全析取推理是指在推理任務中,在多選項決策或選擇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時,分析和選擇所有可能性及其結果的思維過程。
如果要做完全的析取推理,就要避免在對信息進行表面加工的基礎上給出答案。
我們來看壹個問題:
很多人會脫口而出馬上想到的答案:0.1而沒有仔細思考這個答案是否正確。想象壹下,如果球的價格是$ 0.1,那麽球拍比球貴$ 1,即$ 1.1,球和球拍的總價是$ 1.2而不是題目中的$ 1.1。稍微思考壹下就能知道$ 0.1的答案是錯的。
2、認知守財奴慣用伎倆:屬性替換。
屬性替換是指當人們需要評價屬性A時,發現評價屬性B更容易(A和B之間存在壹定的關系),於是改變為評價屬性B..在現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用過度概率替換屬性的策略往往會導致嚴重的錯誤。
3.識別吝嗇鬼的工具:生動效果。
(1)認知吝嗇鬼對信息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極其敏感。比如,大多數人認為坐飛機比坐汽車更危險,因為在我們的腦海裏,車禍的畫面不如飛機失事的場景生動真實。但事實是,坐車出事的概率比坐飛機要高得多。
(2)認知吝嗇鬼喜歡加工不尋常的信息,這往往會使認知吝嗇鬼誤入歧途。
許多人會認為前壹種疾病的風險水平更高。但是只要稍微想壹想就會知道,真實情況是第二危險等級更高。為什麽會這樣?那是因為當人們讀到“1286人死亡”時,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肯定比壹個抽象的百分比數字更生動,而這個畫面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導致了判斷的不準確。
4.認知守財奴的三種表現:
(1)啟發式加工
啟發式處理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節省認知資源,但如果過於依賴啟發式處理,就會失去自主性。所以,在決定我們壹生的重要決策中,要克服啟發式處理的影響。
(2)啟發式錨定和調整
錨定和調整的啟發法是由阿莫斯·特沃斯和丹尼爾·卡內曼發現的。在使用這種認知策略時,我們會先錨定壹個最容易從大腦中提取的相關數字,然後根據已知的具體信息進行調整,以獲得想要的結果。
比如我們在商場買東西,在和售貨員討價還價的時候會受到價簽的影響。
(3)直接使用默認值。
有時候,人們會因為問題的表達方式不同,對同壹本質的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這種現象被稱為“框架效應”。
同樣作為刺激消費的減稅政策,使用“稅收紅利”比“退稅”更能促進人們的消費。因為壹個“退”字,意味著曾經屬於妳的錢又回來了,妳的財務處於“維持現狀”的狀態。前景理論預測,在“維持現狀”的情況下,妳不太可能花錢。但“稅息”這個詞的意思是這筆錢是“附加的”,即在當前狀態的基礎上增加的。相比之下,人們更願意花這筆“額外的錢”。
廣告商充分意識到框架的重要性。比如在牛奶上,商業廣告會標註“95%脫脂”,而不是“含5%脂肪”。
人需要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同壹個問題,學會習慣性地打破框架,自己重新設定框架。
認知守財奴的缺陷之壹:我們位置信息的加工
因為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是壹件消耗認知資源的事情,所以人們傾向於只從自我的角度來評價情境。
對我們立場信息的處理不僅會損害我們客觀評價證據的能力,還會對我們出示證據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其性能主要包括:
(1)過度自信:人們會高估自己對體育比賽結果、行為後果、經濟趨勢等未來事件預測的準確性。
(2)計劃謬誤:人們往往低估了完成壹項任務(比如完成壹篇優秀的論文、完成當年的稅單、完成壹個基建項目)所需的時間。
(3)螺旋循環:人們總認為別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認知偏差的影響。
(4)控制錯覺:指個體相信隨機事件的結果可以通過個人的能力和努力來控制。比如在選擇彩票號碼時,人們相信自己所選號碼的中獎率會高於系統。
認知守財奴的第二個缺陷:深思熟慮後的失敗
我們之前提到過,人腦活動的過程是由ⅰ型加工和ⅱ型加工組成的,ⅱ型加工的主要作用是抑制ⅰ型加工。但是有的時候,失敗是會被壓制的,那麽壓制失敗會有什麽後果呢?
1,未能抑制情緒
電車難題:扳動開關,犧牲壹人救五人。大部分人認為是值得的。(個人問題,涉及個人困難較少)
天橋問題:把陌生人推倒,其他五個人就得救了。大多數人說不會做。(非個人問題,涉及更多個人困難)
人們普遍認為第二種情景令人尷尬和討厭,而第壹種情景不會給人帶來不愉快的煩惱。這說明人在做決策的時候很容易受情緒影響。
2.意識思維往往被無意識思維所取代。
例如:
其實只要稍微懂壹點概率論,算壹算,就知道兩個包的中獎概率,A包10%,B包8%,不過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從B包摸球。
為什麽?因為人們看到的是B袋紅球多,似乎贏錢的機會就多。但實際上,B袋中還含有更多的白球。這說明當人們知道哪壹個是最佳選擇時,對絕對數量的偏好戰勝了理性規則。
認知守財奴的缺陷之三:“跨時間偏好翻轉”的非理性行為
缺乏對及時獎勵和延遲獎勵的評估能力是很多人不理性行為的根源,阻礙了目標的最大化。
例如:
為什麽壹周的等待時間在壹種情況下很重要,但在另壹種情況下似乎無關緊要?可以用雙貼現曲線來解釋。雙曲線是預期收入貼現率的函數。
雙曲函數會讓人高估眼前的回報,忽略長遠的目標。也會讓人的喜好隨著時間而改變。
“心智程序”是指個體能夠從記憶中提取的規則、知識、程序和策略,以輔助決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心理程序的問題是決策失誤的壹個重要原因。有時候,個體沒有配備足夠的心智程序,也就是心智程序缺陷,比如忽略替代假設,不善於尋求證偽焦點假設;有時,它被安裝了受汙染的精神程序,如相信占星術和筆跡學。
21世紀概率論、經驗主義概念、邏輯和科學思維的發展,為人類從行動中形成信念、正確信念和推理提供了概念工具。而概率思維、邏輯、科學推理等理性工具通常不是很多個體所掌握的,所以會造成心智程序的缺陷。
(1)缺乏概率論知識——忽略替代假設
人們會發現很難找到可能推翻焦點假說的證據,也很難檢驗這個證據。原因是人們的自然思維傾向是尋找假設的證據,而不是證偽的證據。
因此,尋求可證偽性是推理過程中非常有用的原則。
(2)謹防概率論的謬誤:條件概率反演。
條件概率反演是指給定B,A的概率等價於B的概率,但實際上,兩者並不相同。人們在進行概率評價時,應該更多地關註子集與完備集之間的關系,而不應該基於相似性評價做出判斷。
(3)缺乏程序知識
程序性知識是指以特定方式處理信息的策略和傾向。概率推理的原理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反意維度是策略心智程序的代表。
龐氏騙局和傳銷為什麽會有人被騙?是因為精神程序被汙染的人,開始認為每天在身邊看到的,壹生經歷的經濟規律是可以違背的。
受汙染的精神程序導致的理性障礙包括占星預測、潛意識減肥、生活節奏、服用維生素B17(壹種假冒的抗癌藥)、龐氏騙局、傳銷、精神病學、靈魂出竅和火災事故。
在智力上更聰明並不能保證不做傻事。相反,研究表明,汙染心智程序對那些智商較高的人更有吸引力。
只有當個體處於大多數信念都是正確的某個知識領域時,才能利用現有的知識結構幫助自己更快地吸收新知識。但是,如果個體使用的信念子集包含大量虛假信息,知識期望會延遲正確信息的吸收。這是理解神創論或大屠殺否認者的關鍵。
為什麽人們會受到被汙染的精神程序的影響?
大多數人都同意這樣的觀點,即我們的信念肯定會有助於實現某個目標。但是,如果這個“目的”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呢?
因為模因發揮了作用,所以模因可以傳播的信念不壹定是正確的,也不壹定對傳播者有利。也就是說,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信念並不壹定符合人的利益。
在安裝心智程序時,要避免安裝可能對妳造成身體傷害的心智程序,警惕不可證偽的心智程序,安裝心智程序前要列出成本和收益,安裝正確的心智程序。
1.心智程序缺陷導致的非理性是最容易被治愈的,因為這種心智缺陷的原因是缺乏某些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策略和陳述性知識。
2.學習概率論知識和科學思維。
3.用可證偽性原理測試壹些心智程序。
4.壹種非常普遍的行為策略——利用執行意圖。即“當x發生時,我會做y”
理性可以在很多方面改變人們的生活。與智力相比,理性在人們人生的重要決策中更為重要。很多時候,與其改變人,不如改變環境來阻止不理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