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南方飲食習俗

南方飲食習俗

南方有年糕,北方有餃子。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作為節日的傳統,年糕和餃子各占半壁江山。壹般來說,南方人習慣吃年糕,北方人更註重吃餃子。年糕也滲透到了北方,但是比較單調,只有南方人才能做出很多花樣。至於餃子,很明顯是北方的產物,南方也開餃子。壹般用“北方餃子”這個名字來表示真偽。這就好比有些店鋪強調“手工餃子”,和流水線上生產的“機器餃子”不壹樣。經典的食物,制作方法越原汁原味越好,好像這樣才能保持原味。江南壹帶有年糕出售,包裝紙上常印著“水磨年糕”字樣。

中國雖然早就統壹了,但飲食習俗還是有地域性的。就像“南飯北”、“南餅北”、“南甜北鹹”的解讀壹樣,說南方有年糕,北方有餃子,不會錯。尤其是在新年之際,它們是象征意義很強的象征性食物,堪稱餐桌上的吉祥經典。即使現有的生活條件好了,山珍海味經常打頭陣,但因為年糕和餃子對節日的意義遠大於其味道,所以仍然不能廢除。想起來,八代祖上都是用這種古雅的食物過年的,後人就不那麽害怕或者太願意反抗了。甚至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他們也偽裝成“新人類”。全家老少壹起去肯德基麥當勞吃飯慶祝團聚,估計很少見。像年糕、餃子這樣的“文化遺產”越多越好。它們已經完全成為中國人的傳家寶,不會丟失。

年糕的名字起得很好,意思是“年年漲”好像重復了好幾遍,誠信就是精神。它不僅聽起來悅耳,而且味道很好。唇齒之間,可以咀嚼到南方大米的自然清香。還因為它的高粘度和獨特的味道。江浙壹帶的人在除夕夜總會在八仙的桌子上放壹盤年糕作為祭品。小時候我習慣把蒸熟冰鎮的糖年糕切成塊放進嘴裏。這時候香糖過來嚼著玩。奶奶說,“小老鼠”又在磨牙了。甜甜的年糕和壹種肉油年糕可以當零食吃;做飯,壹般選擇清水年糕,無色無味。老家人辦了壹次酒席,最後來了壹份炒年糕,算是開胃菜,也是主食。黃豆芽炒,野菜炒,肉絲更好。上海人把這道菜做得“頂呱呱”:螃蟹炒年糕。用螃蟹做食材,年糕足夠光榮。螃蟹的鮮香透過沸騰的湯汁浸透了切片的年糕。有人說:吃螃蟹炒年糕,壹巴掌拍不倒妳。不信妳試試?

在老北京的春節習俗中,有熱氣騰騰的年糕,與包餃子相呼應,以表明家裏有足夠的米和面粉以及剩余的食物。我覺得這種蒸年糕作為陪襯,大概是南方人帶來的習慣吧。那時候北京有很多南方人。因為餃子,他們不會忘記年糕。我不會因為來到天子腳下而忘記自己的家鄉。

包餃子是唯壹顯示北方人靈巧和南方人笨拙的地方。我指的是手動方面。即使是能在絲綢上繡出工筆花鳥的蘇州姑娘,也不壹定包得好餃子。而北方人,卻能把餃子捏得天衣無縫,有格調,有格調。他們燙了餃子的吉利,很重要。壹方面是其外形,酷似古代元寶為“硬通貨”;吃餃子,類似於壹種儀式,象征著“發財”。另壹方面,通過使用交子的諧音字,取“新舊交替”、“低齡交友”之意。

中國人相信餃子能帶來財富和好運。如果這是壹種迷信,那也是壹種非常美好而積極的迷信。人生再苦,總要有壹點精神寄托。如果同時給妳帶來了享受,也未必是壞事。人們還在飲食中引入抽簽的習俗。包餃子時,他們會在餡中埋壹些小吉祥物,如銅幣、銀幣、寶石和珍珠,以預測各自的命運。吃餃子的過程就像中了彩票壹樣刺激。看看誰能中大獎。這也為流行的飲食增添了浪漫的色彩。這是最好的調料。

在清朝甚至民國時期,餃子也被稱為“煮餅”。“夏天,秋天,元旦,伺候婆婆,快包做飯。皮薄餡多。婆婆笑,媳婦出錢。”這是清代李光廷的《向燕傑憶》壹書中收錄的壹首民歌。看來包餃子有助於整合婆媳關系。微笑!

北方還有句諺語:“三十夜吃餃子——沒有外人。”以示親密。可見,餃子是壹家人在除夕夜慶祝團聚的必備之物。我的朋友沙溢在央視春晚上寫了壹條“酷評論”:“餃子怎麽煮這個鍋”。他把過去的春晚比作壹鍋“文化餃子”。有沒有創新,要看包裏的餡兒。三十晚上不吃餃子的北方人會覺得過年沒氣氛。就像現在中國的人,不看春晚,壹定很空虛。

在慢節奏的時代,壹家人圍坐在壹張桌子前包餃子是壹件非常有趣的集體勞動。包包似乎比吃飯更享受。尤其是在春節,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在場,其樂融融;任何壹個人缺席,都會讓大家感到難過,懷念“少了壹個人”。兄弟姐妹們,在新年鐘聲敲響之前,壹定要回家吃壹碗餃子。這個習俗很人性化。能遵守就要遵守。

不僅老百姓,清朝的慈禧太後也把包餃子三十夜視為不可回避的禮儀。葉··寫了《晚清宮廷過年記》,回憶前朝往事。“除夕十二點就要過了,太後會命令大家都到廟裏來。排了很長的隊之後,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素菜就會被禦廚端上來,大家壹起開始做素餡糕,於是切啊切啊,大廳裏壹時叮當作響。切剁後交給太後,皇後、妃子、大公主等人拌餡,口味鹹淡,由太後決定。天亮時,餃子已經包好了。太後命令大家回去換衣服,重新梳頭。過了壹會兒,人們回到了寺廟。太後坐在案尾,皇後等人站在旁邊。慈禧太後命令宮女們端上煮好的蛋糕。慈禧太後說:這是新年的開始,新月,新的壹天,新的時間。我們忘不了離開那壹年的那壹天。今天,我們可以吃壹碗平靜的米飯。這是佛的保佑,也是祖先的保護。說完,命大家吃飯。每個人都向王太後磕頭致謝。吃了煮了,天才亮。”

慈禧太後吃餃子的時候,真的很虔誠: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祖先。恐怕她怎麽也想不到,大清帝國,這個包了兩百多年的大“餃子”,缺錢,馬上就要“漏餡”了。壹旦“漏餡”,就補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