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勵誌文章:我們為什麽而工作?
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職場勵誌文章:我們為什麽而工作?歡迎閱讀!
工作這個話題,永遠也繞不開每壹個人,我們從小就聽到父母和老師這樣教育:“好好念書,以後長大了找份好工作”,走出學校以後,不管妳是畢業還是沒畢業,我們都首先想到要找壹份工作,因為那樣才能吃飽飯。等吃飽了飯,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工作,因為我們還要結婚生子養家糊口,經過不停的工作,60歲,我們終於可以退休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工作其實就是為了生活。
但是關於職場、關於工作裏的更深層次的東西,妳是否有認真去思考過?工作就是為了養家糊口嗎?
壹、關於工作與生活
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壹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板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壹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麽了不起的影響。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麽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板,妳會怎麽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麽還要用妳?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還比較好,上面的父母身體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不用還房貸,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壹點,壹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麽。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於關註第壹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壹份工作的薪水,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這好比是壹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壹次機會。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人最後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剛進社會的時候如果進500強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資,有些特別技術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問題是,5年以後拿多少?估計5k-10k了不起了。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後面的年輕人追趕的壓力越來越大。
我前兩天問我的壹個銷售,妳會的這些東西壹個新人2年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妳的壹半,到時候,妳怎麽辦?
職業生涯就像壹場體育比賽,有初賽、復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壹般的人,這時候努力壹點認真壹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於是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於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後是復賽,能參加復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麽容易了,單靠壹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看上去贏得復賽並不容易,但,還不是那麽難。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壹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了壹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人都會驕傲自滿起來,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為之所以不能再進壹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了。雖然他們仍然不好對付,但是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更沒有清晰長遠的目光。就像壹只憤怒的鬥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復賽的人則象鬥牛士壹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復賽以後,大約已經是壹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理,大公司的副總經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生意。
最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於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自己的猜測而已,這個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裏寫得那樣,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渾身解數,還需要壹點運氣和時間。世界的規律依然發揮著作用,贏得復賽的人已經不只是驕傲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壹樣的,最後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二、 根源
妳工作快樂麽?妳的工作好麽?
有沒有覺得幹了壹段時間以後工作很不開心?有沒有覺得自己入錯了行?有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有沒有覺得工作像壹團亂麻每天上班都是壹種痛苦?有沒有很想換個工作?有沒有覺得其實現在的公司並沒有當初想象得那麽好?有沒有覺得這份工作是當初因為生存壓力而找的,實在不適合自己?妳從工作中得到妳想要得到的了麽?妳每天開心麽?
天涯上憤怒的'人很多,妳有沒有想過,妳為什麽不快樂?妳為什麽憤怒?
其實,妳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為妳不知道要什麽!妳不知道要什麽,所以妳不知道去追求什麽,妳不知道追求什麽,所以妳什麽也得不到。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註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麽?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唯壹的想法只是——我想要壹份工作,我想要壹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於薪水的渴望,可是,妳想每隔幾年重來壹次找工作的過程麽?妳想每年都在這種對於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過麽?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飲鴆止渴,不能因為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壹份工作,越饑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妳的經歷越來越差,下壹份工作的人看著妳的簡歷就皺眉頭。於是妳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哀嘆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只能到天涯上來發泄壹把,在失敗者的***鳴當中尋求壹點心理平衡罷了。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我也是,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為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妳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
壹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為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註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麽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緊急的事情給人的壓力比較大,迫使人們去趕緊做,相對來說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那麽大的壓力,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是以壓力為導向的,壓力之下,總覺得非要先做緊急的 事情,結果就是永遠到處救火,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隊壹樣忙碌痛苦,也是因為工作中沒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為了生存顧不上那麽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難是當初妳們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結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妳們還是因為急於要找壹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麽或許將來要繼續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結果。
我始終覺得我要說的話題,沈重了點,需要很多思考,遠比唐笑打武警的話題來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沒有輕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請先忘記壹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妳最想要的是什麽?所以,最要緊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麽。
三、什麽是好工作
當初微軟有個唐駿,很多大學裏的年輕人覺得這才是他們向往的職業生涯,我在清華bbs裏發的帖子被這些學子們所不屑,那個時候學生們只想出國或者去外企,不過如今看來,我還是對的,唐駿去了盛大,陳天橋創立的盛大,壹家民營公司。壹個高學歷的海歸在500強的公司裏拿高薪水,這大約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問題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做這個夢,好的職位卻只有500個。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歡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歡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認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裏呢?好吧,他們在比較好的寫字樓,這是妳想要的麽?他們出差住比較好的酒店,這是妳想要的麽?別人會羨慕壹份外企公司的工作,這是妳想要的麽?那壹切都是給別人看的,妳幹嗎要活得那麽辛苦給別人看?另壹方面,他們薪水福利壹般,並沒有特別了不起,他們的晉升機會比較少,很難做到很高階的主管,他們雖然厭惡常常加班,卻不敢不加班,因為“妳不幹有得是人幹”,大部分情況下會找個臺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來管妳,而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妳想清楚了麽?500強壹定好麽?找工作究竟是考慮妳想要什麽,還是考慮別人想看什麽?
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都到美國了,甚至畢業這麽多年了,還有人最近到國外去了。出國真的有那麽好麽?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還是在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地掙紮著,至今只有壹個正經在壹個美國大學裏拿到個正式的教職。國內的教授很難當麽?我有幾個表親也去了國外了,他們的父母獨自在國內,沒有人照顧,有好幾次人在家裏昏倒都沒人知道,出國,真的這麽光彩麽?就像有人說的“很多事情就像看片,看的人覺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麽是最好的?妳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為妳的確了解,還是因為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於別人是最好的,對於妳也壹定是最好的麽?
對於自己想要什麽,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並不是那麽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親戚的意見,朋友的意見,同事的意見……問題是,妳究竟是要過誰的壹生?人的壹生不是父母壹生的續集,也不是兒女壹生的前傳,更不是朋友壹生的外篇,只有妳自己對自己的壹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後,自己沒什麽可後悔。對於大多數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所做的決定沒有大的對錯,無論怎麽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妳沒有考自己上的那個學校,沒有入現在這個行業,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不見得。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妳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妳帶來妳想要的東西的工作,妳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妳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妳還是要先弄清楚妳想要什麽,如果妳不清楚妳想要什麽,妳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妳永遠只看到妳得不到的東西,妳得到的,都是妳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經在妳的身邊,只是,妳還沒有學會珍惜。人們總是盯著得不到的東西,而忽視了那些已經得到的東西。
四、普通人
我發現中國人的勵誌和國外的勵誌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的勵誌比較鼓勵人立下大誌願,臥薪嘗膽,有朝壹日成富成貴。而國外的勵誌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人的困境,雖然結果也是成富成貴,但起點不壹樣,相對來說,我覺得後者在操作上更現實,而前者則需要用999個失敗者來堆砌壹個成功者的勵誌故事。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準的。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萬,我們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所以請妳在想自己要什麽的時候,要得“現實”壹點,妳說我想要做李嘉誠,抱歉,我幫不上妳。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這種人,是靠命的,看我寫的這篇文章絕對不會讓妳成為他們,即使妳成為了他們,也絕對不是我這篇文章的功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真正當皇帝的只有壹個人,王侯將相,人也不多。目標定得高些對於喜歡挑戰的人來說有好處,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反而比較容易灰心沮喪,很容易就放棄了。
回過頭來說,李嘉誠比妳有錢大致50萬倍,他比妳更快樂麽?或許。有沒有比妳快樂50萬倍,壹定沒有。他比妳最多也就快樂壹兩倍,甚至有可能還不如妳快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和別人比賽,比誰要得更多更高,比誰的目標更遠大。雖然成為李嘉誠這個目標很宏大,但妳並不見得會從這個目標以及追求目標的過程當中獲得快樂,而且基本上妳也做不到。妳必須聽聽妳內心的聲音,尋找真正能夠使妳獲得快樂的東西,那才是妳想要的東西。
妳想要的東西,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為目標,目標其實並沒有高低之分,妳不需要因為自己的目標沒有別人遠大而不好意思,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樂卻是壹樣的。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攀比的心態蒙住眼睛,忘記了追求的究竟是什麽,忘記了是什麽能使我們更快樂。
社會上壹夜暴富的新聞很多,這些消息,總會在我們的心裏面掀起很多漣漪,漣漪多了就變成驚濤駭浪,心裏的驚濤駭浪除了打翻承載妳目標的小船,並不會使得妳也壹夜暴富。“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我們這些普通人既沒有當賊的勇氣,又缺乏當賊的狠辣絕決,雖然羨慕吃肉,卻更害怕挨揍,偶爾看到幾個沒挨揍的賊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動,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賊,卻也不敢。
我還是過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樂,至少,晚上睡得著覺。
五、跳槽與積累
首先要說明,工作是壹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個性,天涯上或許會有人覺得妳很有個性而叫好,煤氣公司電話公司不會因為覺得妳很有個性而免了妳的帳單。當妳很帥地炒掉了妳的老板,當妳很酷地挖苦了壹番招聘的HR,賬單還是要照付,只是妳賺錢的時間更少了,除了妳自己,沒人受損失。
我並不反對跳槽,但跳槽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頻繁跳槽的後果是讓人覺得沒有忠誠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現在很多人從網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網站常常給人出些餿主意,要知道他們是盈利性企業,當然要從自身盈利的角度來考慮,大家越是頻繁跳槽頻繁找工作他們越是生意興隆,所以鼓動人們跳槽是他們的工作。所以他們會常常告訴妳,妳拿的薪水少了,妳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報”又是“贊嘆自由奔放的靈魂”。至於是否會因此讓妳不能安心,妳跳了槽是否解決問題,是否更加開心,那個,他們管不著。
要跳槽肯定是有問題,壹般來說問題發生了,躲是躲不開的,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如果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麽在下壹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妳必須相信,90%的情況下,妳所在的公司並沒有那麽爛,妳認為不錯的公司也沒有那麽好。就像圍城裏說的,“城裏的人拼命想沖出來,而城外的人拼命想沖進去。”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換個環境妳都不知道會碰到什麽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很多問題當妳真的想要去解決的時候,或許並沒有那麽難。有的時候妳覺得問題無法解決,事實上,那只是“妳覺得”。
人生的曲線應該是曲折向上的,偶爾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脈沖波壹樣每每回到起點,我見過不少面試者,30多歲了,四五份工作經歷,每次多則3年,少則1年,30多歲的時候回到起點從壹個初級職位開始幹起,拿基本初級的薪水,和20多歲的年輕人壹起競爭,不覺得有點辛苦麽?這種日子好過麽?
資本靠的就是積累,這種積累包括人際關系,經驗,人脈,口碑……如果常常更換行業,代表幾年的積累付之東流,壹切從頭開始,如果換了兩次行業,35歲的時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積累,而壹個沒有換過行業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積累,誰會占優勢?工作到2-3年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工作不順利,好像到了壹個瓶頸,心情煩悶,就想辭職,乃至換壹個行業,覺得這樣所有壹切煩惱都可以拋開,會好很多。其實這樣做只是讓妳從頭開始,到了時候還是會發生和原來行業壹樣的困難,熬過去就向上跨了壹大步,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妳熬過去了而別人沒有熬過去妳就領先了。跑長跑的人會知道,開始的時候很輕松,但是很快會有第壹次的難受,但過了這壹段又能跑很長壹段,接下來會碰到第二次的難受,堅持過了以後又能跑壹段,如此往復,難受壹次比壹次厲害,直到堅持不下去了。大多數人第壹次就堅持不了了,壹些人能堅持到第二次,第三次雖然大家都堅持不住了,可是跑到這裏的人也沒幾個了,這點資本足夠妳安穩活這壹輩子了。
壹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變成熟手,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不斷的重復,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壹切,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了。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趣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比賽了。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剛開始,工作兩三年的人,無論是客戶關系,人脈,手下,和領導的關系,在業內的名氣……還都是遠遠不夠的,但稍有成績的人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系鐵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實可以肯定地說,壹定不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拿出前兩年的幹勁來,穩紮穩打,積累才剛剛開始。
妳足夠了解妳的客戶嗎?妳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麽嗎?妳足夠了解妳的老板麽?妳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麽嗎?妳足夠了解妳的手下麽?妳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麽嗎?如果妳不知道,妳憑什麽覺得自己已經積累夠了?如果妳都不了解,妳怎麽能讓他們幫妳的忙,做妳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做妳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妳又何來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