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寺位於福建省福清縣漁溪鎮黃白山。萬福寺始建於唐貞元五年(公元789年)。自唐代以來,明代曾多次修建。明朝萬歷四十二年(1614),皇帝賜“萬福殿”壹匾。
1928年,寺廟被山洪沖毀。福建省佛教協會成立建設委員會修復萬福寺。
清順治九年(1652),中國僧人在日本長崎建造的光福寺住持怡然與寺護法聯名,多次邀請該寺藏元渡海弘法。
1654年5月,袁茵帶領三十名弟子南下,於7月5日抵達日本長崎。到達日本後,他受到天皇和德川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優待,並在京都佑司贈予的土地上建了壹座寺廟。新寺建成後,袁茵念念不忘老山,將黃白山命名為萬福寺,並創立了壹個新教派,與原日本人林佶、曹東並列,稱為黃白派。
寺廟建築的起源:
唐貞元五年(789),莆田人正在向其六祖慧能學禪,後返回福建。他們路過黃陂山,喜愛它美麗的山川,也記得師父“苦盡甘來”的寄語。因為他們意識到“黃陂味苦”,於是開始修建寺廟,原名“般若堂”。
貞元八年(792),在唐唐的東邊建了壹個庭院,寺廟規模很大。朝廷賜名“建福寺”,俗稱“黃渤寺”。大中二年(848),希望在此出家。
後來又到江西百丈山祭奠淮海。他被打動後,希望在洪州(今宜豐縣)高安的九峰山建壹座寺廟,並改名為黃渤山。淮海宣揚吉祥,吉祥宣揚仁義玄學,黃渤成為林佶教的發源地之壹。
宋朝的時候,林濟宗的宗族還是很興盛的。紹興年間(1131-1162),林濟宗楊岐從湖南巍山派了壹位善果禪師到福建黃白山居住了10年。到了元代,逐漸衰落,寺廟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