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印度派出654.38+0.2萬人參加壹戰,最後得到了什麽?

印度派出654.38+0.2萬人參加壹戰,最後得到了什麽?

壹戰的主戰場在歐洲。說起印度參加壹戰,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印度作為英國殖民地,是帝國“皇冠上最耀眼的寶石”。英國近代參與的戰爭幾乎都有印度的身影。在中國搶劫的英國士兵中有許多印度人。當英國參加第壹次世界大戰時,士兵中有大量的印度人。

壹戰看似與印度人無關,但印度卻以遠征軍的形式派出了數百萬人參與其中,成為當時英軍不可或缺的壹部分。英國為了引誘印度參與,給印度畫了壹個大蛋糕,但最終這個蛋糕停留在紙面上,沒有實現。

事實上,印度願意幫助英國,因為他們想要自由,但他們不希望英國人完全離開。這種矛盾心理被英國人利用了。薩拉熱窩事件後,壹戰的篝火在歐洲徹底點燃。雖然相隔萬裏,但英國和印度聯系得太緊密了。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由於連鎖反應,印度開始物價飛漲,到處挨餓,大量印度人苦不堪言。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希望擺脫被殖民的命運,獲得自治權。

當時德國也暗中支持這些活動。他們以為把“大英帝國的牛”英屬印度搞亂,削弱英國的實力,對他們會非常有利。但是,德國人確實重視印度人的意願,低估了印度人對英國人的感情。

英屬印度有壹個很矛盾的現象,就是他們想要自治和自由,但又不想完全擺脫與英國的聯系。所以更多的印度人還是優先支持當時陷入壹戰的英國,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幫助,以換取英國同意印度自治。

英國人當然很清楚這壹點,直接承諾壹戰後把自己的權利交給印度,於是印度的精英們開始忙碌起來,調動當時壹切可能的力量來幫助英國。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的1914年,印度議會D通過相關決議,向“陛下及其臣民”表達了“對王室的無限熱愛,對英印關系的堅定不移的忠誠,以及不惜壹切代價與英國共進退的決心”。就連壹向以印度的自由和鬥爭為榮的聖雄甘地,也成為當時出兵援助英國的主要支持者之壹。

當時甘地決定“報效祖國和大英帝國”,他在英國的印度團體中率先成立了醫療救援隊。他還主動在印度為英國招募士兵。與此同時,甘地直言,“我不會在任何戰爭中參加任何反對英國的活動。”

甘地滿懷希望,如果印度全力支持英國戰爭,戰後印度就自由了,像甘地這樣的印度人很多。正是因為大多數印度人相信自己的“忠誠”可以換來自由,所以壹戰時印度人不遺余力地支持英國。

為了幫助英國,印度可以說是花光了幾百年來被英國殖民地掠奪的所有資源。印度很弱,但即便如此,印度還是不遺余力地幫助英國。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向海外派出了7支遠征軍。

第壹隊約1.5萬人,主要派往法國和比利時,參加了當時的索姆河戰役、森林戰役和坎布裏亞戰役。第二個,約654.38+10萬人,主要派往東非;第三支,約4000人,也被派往東非;第四個,約四十萬,主要派往兩河流域作戰;第五個,人數不詳,由兩個印度師領導,主要負責保護蘇伊士運河;第六,約1.6萬人,主要派往意大利戰場;最後壹個就是大量輔助人員被派往各地。此外,在整個壹戰期間,印度向英國提供了18萬匹馬、駱駝等大型牲畜,22萬噸大米,13萬噸面粉,3.5萬噸糖,60萬噸木材以及大量其他相關物資。當時印度也生產了相當數量的英國軍火。

壹戰後,據不完全統計,印軍陣亡7萬余人,重傷近7萬人,失蹤1萬人。各種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僅無償捐贈給英國的物資總額就超過了654.38+0.4億英鎊,這在當時可不是壹筆小數目。

戰爭期間,《泰晤士報》盛贊印度,稱“印度的熱情征服了英國”。然而戰後,英國人果斷反目。戰後,印度仍然是英國的壹部分。英國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獲得自治,而是強行通過了《羅拉特法案》。印度總督的權力得到進壹步加強和鞏固,任何涉嫌背叛英國的人都可以不經法律程序被逮捕。英國應該借此壓制印度單飛的欲望。

1919,印度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隨後英國開火。共造成1499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如果印度在不遺余力支持英國後真的有所收獲,估計只有英國頒發給11印度士兵的維多利亞勛章。此外,印度是國際聯盟的創始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