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音樂對傳統唱片業的沖擊與革新 (2008-10-13 11:09:02)
本文發表於《藝術評論》雜誌10月刊
數字音樂概念:
從技術上定義,數字音樂泛指用數字格式存儲的,可以用互聯網和無線網絡來傳輸,可以很方便的拷貝、播放的音樂。數字音樂革命起源於1987年,當時在德國的壹個研究院開始研究壹種音頻文件壓縮技術,這種技術被稱為MPEG Audio Layer 3,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MP3。從業務上定義, 數字音樂分為兩大部分,壹個是互聯網上的音樂,又稱在線音樂;壹個是手機上的音樂,又稱無線音樂。
導言:徹底認識數字音樂
提起數字音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MP3,網絡音樂、彩鈴等概念。數字音樂給人們帶來很大的便利,也給了音樂產業無限的煩惱;既給唱片工業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毀滅。
對於數字音樂給傳統唱片工業帶來的革命,人們更多是從渠道方面的影響來分析,因為數字音樂改變了音樂的傳播和銷售渠道。然而數字音樂對傳統唱片工業的影響,更多是來自另壹方面,那就是數字音樂對音樂風格的革命,比如網絡音樂,比如彩鈴口水歌。
壹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是不明白,為什麽《兩只蝴蝶》、《妳到底愛誰》等壹些所謂的“農民歌”會這麽火?其實這既不是社會的倒退,也不是文化的悲哀!而是商業市場的表現,符合了消費者的需求。新技術改變了傳播和銷售渠道,而渠道的改變,也改變了音樂的消費群體。
自彩鈴和網絡音樂興起以來,音樂產業就迷失了方向。壹方面人們堅定不移地相信,新技術將徹底革了傳統音樂產業的命,同時有人痛恨說這是時代的倒退。文化權威們喜歡站在文化道德的高度用大棒來打死這些靡靡之音,而不去考慮為什麽會造成現狀,或者用壹些商業利益的驅使、低級趣味的迎合、媚俗文化等等來膚淺的解釋這些現象。但這些蒼白的道理解釋不了,也無助於打消人們心中的疑問。
其實數字音樂的本質是傳統唱片渠道的改變。今天音樂的消費主力軍已經和以前傳統唱片時代不是同壹人群了。養尊處優的精英們當然也忽略了中國是壹個明顯的有城市和農村差異的二元市場。
第壹篇、 數字音樂對傳統唱片產業的革命
上半部分:數字音樂對傳統唱片產業盈利模式的革命
從盜版光盤到網絡下載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內地唱片行業壹直都在受盜版的困擾,在漫長不見天日的泥沼中掙紮。到了21世紀,這壹現象並沒有好轉,並且又出現了壹個比盜版更可怕的敵人,這就是網絡。
音樂行業受互聯網的沖擊大於其他任何行業!盜版僅僅破壞了購買音樂的價格;而網絡下載卻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心中音樂必須付費的觀點,以及他們收聽音樂的方式、地點和種類。並且網絡下載根本就無法防範,它有千千萬萬個源頭,千千萬萬個傳播者。
隨著科技的發展,音樂的載體發生了幾次大的轉移,由最早的黑膠唱片到最近的光盤和磁帶。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為音樂和其載體壹起捆綁付費,唱片公司版權的收益就是通過光盤這個載體來實現的。但隨著網絡下載的出現,音樂被從載體上解放出來,不再與某壹種介質聯系在壹起。由此,歌迷轉向互聯網尋找自己的歌曲,而遠離了唱片公司辛苦建立的銷售網絡,這讓投入資源營銷音樂為生的唱片公司萬分惶恐。
從唱片公司到音樂公司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壹塊意外的蛋糕降臨了!這就是彩鈴。這個小玩意從韓國興起,在亞洲地區異常火爆。在中國,中移動於2003 年5 月17 日電信日那天推出,到2005 年底,全國彩鈴用戶已經突破6000 萬,市場容量達到20 億人民。2005年中國數字音樂銷售總額達36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預測,市場規模在2010年將達到127億元人民幣。與數字音樂市場的迅猛發展相對應的是,中國傳統音像產品市場已連續兩年下滑。
以前,唱片公司有兩大塊收入:壹是唱片的發行收入,主要以發行保底費用為主;二是歌手的演藝收入,如歌手的演出、廣告等。由於盜版因素,賣唱片只是作為提高歌手演出和廣告身價的宣傳手段。
而彩鈴這壹塊意外的收入救活了唱片公司。從此唱片公司不再以賣唱片為主,甚至也不再以演藝收入為主。從宋柯宣稱太合麥田不是唱片公司而是音樂公司開始,越來越多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