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百年孤獨》深度解讀

《百年孤獨》深度解讀

《百年孤獨》深度解讀5篇

《百年孤獨》輕靈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稱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壹”。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百年孤獨》深度解讀5篇,希望大家喜歡。

《百年孤獨》深度解讀篇1

記得那是許久之前,我百無聊賴地坐在桌邊,腦海中壹下子閃出“百年孤獨”這個詞。登上當當網的“外國名著”欄壹看,同樣的書名竟赫然顯現在首位。難道這僅僅是壹種巧合嗎?

不管怎樣,從此,我認識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翻開《百年孤獨》,壹種熟悉感撲面而來:“多年以後面對行刑槍隊時,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河邊見識冰塊的那個下午。”在那個夏天裏,我壹邊

咬著酸奶勺,壹邊慢慢地品味圖片書中所敘述的壹個家族歷時百年的興衰起落。陽光穿透綠葉與紗窗,斑駁地灑在我的身上,仿佛也灑在了河岸邊晶瑩的巨大冰塊上,灑在了香蕉園裏的枯枝敗葉上,灑在了那壹卷卷等待破譯的羊皮紙上。

因為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所有成員似乎都不曾擺脫過孤寂,當看到“這孩子命中註定將要重新為這個家族奠定基礎,將要驅除這個家族固有的致命缺陷和孤獨性格,因為他是百年裏誕生的所有的布恩迪亞當中唯壹由於愛情而出生的嬰兒”壹句時,我不禁由衷地感到高興——或許這個家族的希望之光出現了,卻沒有想到那只是回光返照。不久,由於近親結婚出生的嬰兒被大批螞蟻吃掉,結尾寫道:“羊皮紙上所載壹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陸上出現”。我沈默了,為結尾的回腸蕩氣所深深震撼,也為壹個始終浸沒在孤獨中的家族的沒落而傷感。

雖然沒有完全看懂,但我還是開始思考:為什麽壹個巨大的家族會在百年之內迅速地衰落?是因為香蕉公司的入駐使得馬孔多不復當年的淳樸,圖片也是因為那流淌在幾乎每個家族成員靜脈裏的孤獨。

《百年孤獨》讓我喜歡上了魔幻現實主義,也喜歡上了加西亞的文風。幾天前,我在網上訂了《百年孤獨》的序篇《枯枝敗葉》以及《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滿心期待著新書。而就在書送到的那壹天——這個星期五,4月18日的淩晨,加西亞在他墨西哥的家中與世長辭。這消息來得如此之突然,以至於我幾乎無法相信。

加西亞馬爾克斯走了,但他的身後卻沒有也不會遺下百年的孤獨。因為,加勒比的鴿子會飛越哥倫比亞的上空並抵達她想去的任何地方;安第斯山的雄鷹也會振翅翺翔在這片蒼茫的大地上!

《百年孤獨》深度解讀篇2

孤獨是冰山上的壹朵雪蓮,寂寞是汪洋中的壹葉孤舟。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內容復雜,人物眾多,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書中融匯了南美洲的文化。他描寫的是小鎮馬孔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直至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驚異的瘋狂歷史。

這小說讀起來總是給人壹種虛幻飄渺不真切的感覺。但是故事馬孔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壹面鏡子,同時,家族的愚昧也是拉美自身落後的寫照。

這是馬爾克斯創造的神話,書中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馬孔多總是呈現出奇怪的現象。不同的時刻總是在同壹時間交匯在壹起,既非過去亦非將來。如同布恩蒂亞家族沿著時間向前發展,但是他們還是會在不斷萎縮的輪回中,返回到時間的起點。小說的結尾破譯了羊皮紙手稿,原來所有的壹切早已被預言。馬孔多小鎮以及它的居民,生活在命中註定的輪回之中,他們的命運的輪回裏交織著淒美和哀傷。

在現實主義與魔幻主義***同作用下,我們雖然看到了馬孔多的荒誕不羈,我們同樣發現了,小說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不同國家的政治現狀。

從大屠殺這夜開始的雨,下了整整五年,馬孔多的壹切被雨水的沖洗所漸漸侵蝕。香蕉種植園被大雨沖走了,整個小鎮退縮到人們的腦海中,成為了永遠的記憶。自從馬孔多與周邊小鎮有了來往以後,它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純樸。殖民者的侵入,把馬孔多變成了香蕉種植園。工人的罷工,使植園主串通政府部隊對他們進行了大屠殺。這夜下起的大雨,把馬孔多徹底沖向了毀滅。

往往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著現實,不管馬孔多發生的壹切有多離奇,都是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當然,《百年孤獨》不僅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而且在更深層次上折射了有關人性的問題。作為人類的代表,布恩蒂亞家族仿佛在用孤獨來對抗時間,他們每壹代的生活,姓名,性格都驚人的相似。時間對他們來說仿佛不存在。備受煎熬的布恩蒂亞家註定要在時間的循環中往復,直至滅亡。

事實上,妳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妳,壹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孤獨和寂寞都與痛苦為伴,只不過痛苦是孤獨的過客,寂寞卻與痛苦長存。孤獨來臨時,人要與孤獨抗爭,在孤獨中求得壹份獨我,從而享受孤獨,若孤獨不能排遣,寂寞就像黑夜席卷而來。

《百年孤獨》深度解讀篇3

馬爾克斯因這本書獲得“二十世紀文學標桿”,是名副其實的。通過敘述布恩迪亞家族從發跡、興盛到衰亡的演變過程,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刻畫了七代家族成員的生活和感情歷程,同時也影射著19世紀殖民擴張中南美洲的歷史進程。絕妙的是,這本小說的命名——百年孤獨,不知多少人僅憑這四個字便拿起了這本書,因為這四個字直接戳中了每個人都有的壹種感覺——孤獨,這是人性的底色,非褒義也非貶義,就是壹種無法逃避、抑或是不自覺的依賴。

讀完壹遍,感覺這本書和《紅樓夢》有點相似,更讓人覺得馬爾克斯的偉大。都有壹個推進家族發展但終究徒勞壹場的女性:烏爾蘇拉vs.賈母;都有男性角色對左右家族命運壹籌莫展後的無奈和遁隱:奧雷裏亞諾做小金魚vs.賈敬修道;都有著情欲糾纏交錯的畸形戀情。歷史的洪流當初怎麽將好運投遞給壹個新興家族,將其推向光輝燦爛的頂峰,也會以種種方式將壹個家族推向覆滅。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以這條客觀規律為主線,這本書中壹代代的人物性格,可以理解為對第壹代家族創始人性格的衍生和放大,在生活、生意、戰爭、愛情、欲望、求知等幾條線索上演繹著家族性格中內斂和奔放的對抗,對抗中的無奈,無奈之下的孤獨。

領跑者的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馬孔多之王”,他帶領20多戶人家從無到有締造了馬孔多。從他對科學瘋狂的好奇和實驗,就能看出身體裏流淌著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的血液,對財富的欲望驅使他鉆研煉金術,在吉普賽人將外界新鮮玩意兒帶到馬孔多時,他壹次又壹次地失敗為自己的好奇心買單,但樂觀進取的開拓精神絲毫不減。然而,這些並不能阻止賢內助烏爾蘇拉對她的提醒,在他帶領村民嘗試走出馬孔多失敗後,烏爾蘇拉以死反對他的“不務正業”時,“他壹直凝視著孩子們,直到雙眼濕潤。他用手背擦幹眼睛,深深地嘆息壹聲,接受了現實。”探索科學、財富、新世界的領跑者,就這樣被某種神秘而明晰的力量拉扯到日常生活中,在實驗室裏給孩子們傳授知識和經驗的間歇,他能感到心裏壹種按壓下去的精神在馬孔多的裊裊炊煙炊煙和湍湍河流裏顯得孑然而又乏力。這種感覺表面上是烏爾蘇拉壓給他,實際上來自於他意識到被科學發展拋在了時代的隊尾,他的才能與時代的步伐脫節了。他能從壹個簡單的羅盤和觀星記錄就推斷出地球是圓的,足以證明他的聰明,然而他接觸到這些的時機太晚了,滯後於大航海時代的開端兩三百年,這加劇了他的無奈和失落。這份孤獨,與林則徐號稱“開眼看世界第壹人”時的感覺,或能找到***鳴。

建立城鎮後,外來勢力逐次登場,裏正、教會、內戰軍隊,讓老何塞傾註心血的馬孔多漸漸失控、旁落、糟踐,他的遠見卓識並沒有改變馬孔多的厄運,只是比別人提前感受到了絕望。因此他比馬孔多其他任何人更早、更多地承擔著憂慮和歇斯底裏,直到從眾人的“正常”中脫穎而出——“他瘋了”。壹個歷史進程對壹個小城鎮所有的摧殘,都被他壹眼望穿,跳過了殖民者處心積慮、潛移默化式的演變,壹下子讓他怎麽能承受得住,不瘋才是不正常的。

2.信仰加持的孤獨

烏爾蘇拉,布恩迪亞家族第壹代創始人老何塞的妻子,她總是在家族命運關鍵的時刻站出來發光發熱,即便是遲暮之年也是孜孜不怠。她前半生仿佛沒有孤獨,因為她沒時間感受這些,從創建馬孔多的那天起,要承擔老何塞丟給她壹人的家務勞作,後來的小動物糖果生意她也是盡心盡力,在晚上睡覺前還不忘檢查是否有小動物沒有用蓖麻油點上的眼珠。她身上有壹股勁,如同家族的引擎,有她在家族就有向前推進的動力,就有收入的來源、就會有人打掃院落、收拾蟲子不受侵擾,有她在家族子嗣們就不能胡作非為、不能在馬孔多制造獨裁恐怖。然而,上帝給她的這股勁終究要收回去的,當她逐漸向衰老低頭時,壹輩子該感覺到的孤獨才像雪崩壹樣撲面而來,在彌留之際她重新認識著家族的每壹個面孔,寬恕著每壹個靈魂,但還是保留著壹份對生命不公的憤怒。

“烏爾蘇拉又不禁自問是否應當索性躺進墳墓讓人埋土,並毫無顧忌地質詢上帝是否真的認為人心如鐵足以經受這許多痛苦的折磨。她問了又問,愈加惶惑,並感到無可抑制的強烈欲望湧上心頭,想要像外鄉人壹樣破口大罵,想要讓自己最終能放任片刻,那是她渴求已久卻又反復拖延的時刻,在這壹時刻她不再逆來順受,而要痛罵壹場,把整整壹個世紀忍氣吞聲壓在心底的無數汙言穢語壹吐為快。”

她付出的壹切,最終也沒有換來晚輩們對她晚年該有的照顧,甚至當作孩子們的玩具。如果說老何塞的孤獨是源自內心的失落,烏爾蘇拉晚年的孤獨則是對終身信念的疑惑,她迷失在自己壹生奉行的信仰和現實生活的反差中,仿徨不堪。壹方面來自她對家族的熱愛和晚年被冷落的反差,另壹方面來自她對上帝的忠貞和家族承受苦難的不公,壹刻得不到答案,她便多承受壹刻的孤獨。

3.奧雷裏亞諾上校的孤獨與生俱來並且超凡

奧雷裏亞諾上校,二代軸心人物,在母親腹中便會哭泣,烏爾蘇拉覺得這個孩子以後註定是不懂得愛與被愛的。與生俱來的內向、孤僻,繼承了老何塞的遠見卓識,對自己的追求多了幾分沈穩冷靜。從馬孔多為正義帶領村民起義開始,戎馬半生,16次戰爭均以失利告終。當他感覺到被人利用像豬壹樣在榮譽的豬圈裏翻滾,便失去了繼續作戰的意誌,戰爭的血腥已經讓他對生死麻木。當他準備以自決了結壹切時,卻被醫生設計的小詭計揀了壹條命回來,最終將自己沈浸在做小金魚的工藝中回避現實和回憶。

如果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是可以繼承的,那麽奧雷裏亞諾上校的孤獨疊加著和老何塞壹樣的無奈感,老何塞屢次想要走出馬孔多但最終放棄,奧雷裏亞諾帶領馬孔多的人民出戰,結果屢屢受挫最終被人利用還加以土匪的罪名,於是他第壹個感覺到戰爭的虛無。戰爭的麻木讓他可以剝離普通人的孤獨感,他被擁戴過、被批判過,沒有什麽失落和疑惑是能讓他感到孤獨的。反過來,孤獨是他內心唯壹的避難所,他專註於周而復始的小金魚制作和消融,那是壹份連自己都忘掉的專註,直到臨死的壹天。

“從年輕時代起,他第壹次讓自己有意落入懷舊的陷阱,仿佛回到了吉普賽人到來時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神奇下午。”

4.美人兒蕾梅黛絲不孤獨

美人兒蕾梅黛絲是第四代的長女,有著漂亮的容顏,和令男人無法忘卻的氣味。她超脫凡塵如聖女,全身不穿衣服,套著壹個布袋,最後神奇地抓著壹個白床單隨著漫天黃花飛雨升天了。之所以說她是布恩迪亞家族唯壹不孤獨的人,是因為她本質上不屬於這個家族,甚至不屬於人類。她天真爛漫,沒有壹絲邪念,即便是對屋頂偷窺她洗澡的人,也善意地提醒小心掉下來,而不是考慮自己被別人偷看的窘迫。她的結局有點像莊子齊物論裏的物化,化為滿天飛舞的黃花瓣隨風而逝。

從她身上,我猜測馬爾克斯或許想表達壹個觀點,如果壹個人達到忘我的境界,就沒有孤獨了,因為孤獨本身就是個體的感受,這可能是這本書對布恩迪亞家族式孤獨的壹個活口,但顯得那麽縹緲虛無,非現實所能接受。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馬爾克斯是想用這種方式,更進壹步地關閉小說人物們逃離布恩迪亞家族孤獨的出口,現實世界中擺脫不開的,認了吧!

5.狂歡驅走不了寂寞,人潮退去後狼藉的街道更空蕩

奧雷裏亞諾第二,第四代次子,與情人廝混,因畜養的牲畜繁殖驚人聚斂了財富,喜歡狂歡和餮食。南美洲的狂歡節是壹大特色,期間人們縱情於喧鬧和美酒佳肴,是壹種傳統。從第壹代馬孔多人就是,烏爾蘇拉買來自動鋼琴讓老何塞鼓搗壞了,“然而,那二十壹位當年深入山林西行尋找大海的無畏勇士的後人,執著地繞過錯亂樂聲的暗礁,翩翩起舞直到天明。”可見,狂歡派對玩得並不是音樂而是氛圍,激情被喧鬧點燃再傳染開,短暫、奔赴、狂野的,這是縱情酒色的奧雷裏亞諾第二喜歡的,但這些不持久的快樂如劃過長夜的流星,留下的只有漫長而深邃的寂寥。

“讓壹讓,母牛們,生命短暫啊!”

這是奧雷裏亞諾第二在狂歡派對的口頭禪,最終也成為他葬禮上朋友們惡搞的致辭寫在了棺材蓋上。隨著精力的衰退,他後來逐漸對狂歡失去了激情,任何喧鬧的聚會和歌舞宴飲也填滿不了他內心的空虛。壹場持續四個月的大雨,卷走了他所有的牲畜和財富,他和情人又回到了走街串巷推銷彩票的窘境。和情人的激情消失殆盡後,彼此逐漸成為了朋友般的陪伴和依賴,他仿佛才剛開始體驗人間真摯的感情,卻又更覺得空虛難以填補,最終在病痛中郁郁而終。

6.排除孤獨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第二代阿瑪蘭妲,終身未嫁,貞潔壹生。曾經和麗貝卡同時喜歡上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在麗貝卡退出後,皮埃特羅因追求她被拒絕最終殉情。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壹只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直到死去也沒解下。在漫長的歲月中,在寂寞的驅使下與侄兒曖昧,荒誕的經歷讓她警醒,最終在無法擺脫的孤寂中足不出戶,開始為自己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壹刻。

阿瑪蘭妲對自己的認識還不夠,她在不該愛的時候愛得那麽深,在該愛的時候卻把自己藏起來,烏爾蘇拉最後說她是世界上最溫柔的女人,或許是溫柔到了極點就表現出來壹種讓人無法接受的愛情。

布恩迪亞家族的成員都是這樣,在壹次壹次嘗試掙脫孤獨的糾纏時,卻發現自己的無力和荒誕,在不屈和忍耐的對抗中退出,將自己擠壓到壹個生命的角落裏,至死方休。綁在樹上的老何塞、縮成壹團的烏爾蘇拉、只埋頭做小金魚的奧雷裏亞諾上校、關在屋裏看羊皮卷的阿爾卡蒂奧第二、修道院的梅梅、……

畸形的開端,必然如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預言,會在畸形的結尾中收場,隨著壹場暴風雨將壹切卷走,如同“白茫茫壹片真安靜”的結局。存在即合理,首先被時代選擇的應該是正確的,否則在被拋棄的進程中置身其中的生命會有墜落失重的孤獨和飄零感,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果馬孔多足夠強大,不受外來勢力的入侵和擺布,即便是孤獨存在,也是壹種桀驁不馴的堅持。但是,沒有那份支撐孤獨的強大,孤獨就成了折磨人的毒氣,不論是否出賣倔強,最後靈魂都會被扔到孤寂的角落,被時間耗盡。

不怕!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縱使歷史長河蕩滌著多少喧囂和寂寞,也要有壹顆敢於面對孤獨的心,化孤獨為力量,砥礪前行。

《百年孤獨》深度解讀篇4

在這壹天,我隨著馬爾克斯最後那句“羊皮卷上所載壹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合上厚厚的這本《百年孤獨》。

書買來很久了,壹直沒下決心看這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最無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著作。因為壹是我骨子裏並不是很喜歡讀外國小說,二是早聽說這裏面人物眾多,名字重疊,光看這個書名也覺得甚是厚重。

但我仍在4月的某天打開了他,之前也做了壹些功課,大概了解了壹下小說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經歷,裏面人物之間的關系,否則壹遍讀下來,便不會如此順暢。

簡單的說《百年孤獨》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孔多鎮,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用壹個家族的命運,告訴世人: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在變老的路上,與其抗拒孤獨,不如學會享受孤獨;學會和自己相處,學會和內心相處,或許才能回歸生命真正的意義。

雖然該書語言優美富有哲理,人物情節刻畫細致深刻,但我仍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去深切歌訟這本書,特別不贊同青少年讀這本書。因為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壓抑的,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氣息。

馬爾克斯說,“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壹去不復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他讓我想起生命中那些孤獨頹廢的日子,讓我想起少年時曾經呆過而今已面目全非的白羊小鎮,讓我想起那些曾經熱鬧地陪伴在身邊而今已很久不見面不聯系甚至天隔壹方的人。

全書真實如壹面鏡子照見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旅程,孤獨和頹廢至始至終充斥了整個生命。每個人的宿命都如書中的羊皮卷壹樣早早被寫下,哪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努力,奮鬥,抗爭,期望得到改變,可時光之軸又悄悄地將壹切旋轉還原。就如同布恩迪亞家族壹樣。無論第壹代怎樣開疆拓土,向先進科技靠攏,無論後面幾代怎樣不屈反抗或縱情聲色,最終仍逃不去的是無人能解的孤獨,荒誕無聊的晚年,宿命的輪回。正如書中那三袋巨額金幣壹樣,莫名其妙的得到,卻又離奇消散,果真如書中所說“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我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世界,科技發達,文明進步,大多數人都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唯恐落後於人,汲汲塵世間的名和利,刷著短視頻,吃著名星瓜,何曾停下腳步,思索壹下生命的本源,我們從何地而來,又將往何處而去?

當然,看完書之後,也是有收獲的。妳也許會明白,曾經得到的東西最後極大可能會回到起點;妳也許會有所改變,從壹開始畏懼孤獨到享受孤獨。人到中年,只有自己心態從容才能與生活***生,要想壹路幸福,不妨改變自己的心態。

《百年孤獨》深度解讀篇5

我們所作的壹切都是為了對抗虛無,卻渾然不知這就是虛無本身。

最近在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大學時看過,只是模糊的記著壹代又壹代人命運的輪回,在當時年紀,只是對布雷迪亞家族命運魔幻般的相似好奇,但當最近生活漸漸的感到無聊時,不知怎麽又想起了這本記憶中有趣的書,買了回來。剛讀之初,還是能被那種命運的變幻而吸引,可讀著讀著,心中生出越來越多的沈重,仿佛看到了這個家族都男人、女人們的瘋癲都是在對抗些什麽?而腦海裏總能回起他們平靜的時刻:阿爾卡蒂奧在被執行槍決的時候,他放下了壹生的恐懼,可以平靜的去回想自己的壹生;貝麗卡當丈夫死去,將自己關在黑暗的屋子裏,不再出門時,她也仿佛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地方找到了平靜。那麽又是什麽讓他們的瘋癲回歸到了平靜?

借奧雷裏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這個人物,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馬爾克斯是這麽描述借奧雷裏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奧雷裏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早年沈迷於父親留下的實驗室中,熟練掌握了金銀器的制作工藝,後來參加革命軍。他發動過三十二場武裝起義,無壹成功。他與17個女人生下17個兒子,壹夜之間被逐個除掉,其中最年長的不到35歲。他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壹次槍決。他有壹次被人在咖啡裏投毒,投入的馬錢子足夠毒死壹匹馬,但他仍然大難不死。他拒絕的***和國總統頒發的勛章。他官至革命軍總司令,從南到北,自西向東都在他的統轄之下,他成為了最令政府恐懼的人物,但從不容許別人給他拍照。他放棄了戰後的退休金,到晚年壹直靠在馬孔多作坊中制作小金魚維持生計。經過了這壹切,留下來的只有壹條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孔多街道。”是的,他壹生中留下的就是那些傳奇的故事和壹條他的名字的街道,再無其他。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就足夠了,功名偉績,不足以嗎?可是,如果我們想象著進入到上校的內心,去品味他的靈魂,我想,有壹種味道是最重的,那就是孤獨!而且貫穿了整個家族壹百年的歷史。這也是馬爾克斯想要表達的,或者是他的人生感悟:百年孤獨。

我們在上校的壹生中,看不到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我們看不到那種在關系中體驗到的狂喜與平靜,而是由上校或者說他的家族在壹代代的復制的過程中演繹成了瘋狂。其實我們內心尋求的很簡單,就是在愛人的懷裏瘋狂,哪怕只是壹個突如其來的擁抱。在兩個相愛的人的生活中,這種瘋狂最終會被軟化,變成柔情、溫情,生活的點滴,卻處處發著璀璨的亮光。

也許會有很多人反駁,上校離開他的村子,去建立馬孔多,不就是壹段不被接受的愛情嗎?可是,讓我們來看看。他和烏拉爾從出生起就被認為要在壹起,並沒有彼此的相遇時刻,仿佛就應該那樣。而且在他們的壹生中,唯壹保持理智的就是烏拉爾,而上校壹直瘋狂著,以至於烏拉爾說出:“忘了妳那些瘋狂的新鮮玩意吧,還是管管妳的孩子吧,瞧瞧他們,自生自滅,像驢子壹樣。”當何塞、布雷迪亞照妻子的話做了,向窗外看到了兩個赤腳待在陽關裏暴曬的菜園裏的孩子時,他感覺從那壹刻起他們才開始存在,從烏拉爾的咒語中誕生出來。”足以看見,上校壹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那個世界中沒有壹個人,哪怕是自己的兒子。而他將壹生都在這樣的世界裏度過,這樣的壹生只能用兩個詞來概括:瘋狂與孤獨。並且像壹個魔咒般在他的家族中延續著。他們越是瘋狂的對抗虛無,他們越會感覺到孤獨,世界在他們心裏其實就是虛無的,因為他們的心裏沒有壹個愛著的人居住著。或者說,其實在這個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唯壹存在的只有人: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關系才是真實,其他的壹切都是虛無!權力、金錢、豪宅、美女無壹例外,如不相信,去問問那些時日無多的人,他們這壹生,最看重的或者說最遺憾的是什麽,他們的答案壹定與某個人有關。

我想,馬孔多的百年孤獨,有時也是我們的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