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五座聖山
中國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分別是東嶽泰山(海拔1532.7m,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54.9m,位於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嶽恒山(海拔1300.2m,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恒山(海拔20655)。泰山曾經是封建帝王大力拜佛的地方,也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立誌中原的象征。
起源
有三山五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也是世界道教聖地。五嶽是古代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修禪定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嚴謹,北嶽衡山之隱逸,南嶽衡山之美”早已名揚天下!
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說法。
五嶽之說最早出現在李周官純大宗伯:“以血報國,五祭五嶽。”《李周》成書於戰國末期,是儒、道、釋、陰陽五家融合而成的。因此,我們認為吳越思想是夏商以來的四方神靈與戰國初期的五行觀念相交融而形成的山嶽崇拜。
封建時代五嶽被皇帝封侯。《史記·列傳》載:“天高不可及,故於泰山上設禪定之禮以祀之,近於神明。”為了“報天之功”,帝王們往往視雄偉險峻的山峰為吉祥之地,在峰頂設壇,舉行閉經儀式。
封禪的理論估計起源於東周、春秋、戰國時期。第壹個舉行大規模禪修儀式的人是秦始皇。秦始皇親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唐代和吳州武則天時,在中原中嶽嵩山舉行禪修活動。經過封建帝王禪定的歷史,五嶽地位更高。
中國有許多世界名山,包括黃山、廬山和雁蕩山。民間有“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但這五嶽被視為“嶽”也不無道理。以東、西、中山為例。它們都坐落在萬裏的母親河黃河岸邊。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先民最早定居繁衍的地方。五嶽雖然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都高出平原或盆地,所以特別陡峭。《詩經》中有“泰山石破天驚,魯國景仰”、“高松嶽薇,威震蒼穹”等詩句,可見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時,由於當時壹些條件的限制,無法對世界名山進行全面考察,當然也無法做到“優中選優”。
五嶽劈地摩天,傲冠群雄。千百年來,歷代帝王在此祭祀,僧道在此修行誦經,善男信女在此焚香許願,名士雅客也喜歡在此作詩作畫,為吳越留下了許多文物,更加聞名遐邇。難怪人們登上五嶽後,會感嘆“五嶽歸來不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