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中解釋這壹現象原因的理論遠不能令人滿意。根據問卷調查,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至少有過壹次“似曾相識”的經歷。而且越是想象力豐富的人,越有可能體驗到奇怪的感覺;經常旅行的人比長期呆在家裏的人更容易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另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這種感覺(也許這是因為他們在托爾斯泰或者某些文學大師的作品中體會到了獨特的感受)。調查還顯示,“似曾相識”的發生率在青年時期最高,隨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特別是當人們真正開始日復壹日重復單調的生活時,其發生率就降低了。壹個世紀前,當弗洛伊德的理論還是領導心理學研究的主流時,分析師們把“似曾相識”解釋為潛意識沖突的體現。但現在心理學家提出,“似曾相識”並不壹定是在深層潛意識矛盾沖突的基礎上發生的。壹般健康的大腦都會有這種感覺。而且,人在勞累、壓力大的時候,很容易有這種感覺。此外,還可能伴隨“jamaisvu”出現,即看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時,什麽也想不起來的感覺。心理學家還指出,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是由於人們接受了太多的信息,而沒有註意到它的來源。熟悉感會來自各種渠道,有的真實,有的虛幻。當妳遇到小說裏描述的妳已經忘記的情況,妳可能會把它當成妳前世的記憶。或者說,當妳在看過電影的真實場景中,雖然表面上已經完全忘記了電影,但腦海中還是會勾起驚心動魄的回憶。心理學家還指出,人們有時根本不需要真實的記憶,在大腦內部創造壹種熟悉的感覺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