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了解當時的情況,但可以嘗試猜測壹下,僅僅是猜測。
由於抑制性通貨膨脹是由於限價措施帶來的,由市場供求關系可知,壹旦商品被人為壓低價格(通常低於供需均衡點),就會導致供給的減少,而需求繼續存在。如果這些情況在大量的商品種類中蔓延,就出現大量消費者持幣待購,同時商品出現短缺,這就導致“社會流通中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大於可供購買的商品價格”,抑制型通貨膨脹就出現。
壹、現在回答樓主第壹個問題:為何蘇聯出現抑制型通脹
根據模糊的傳聞和歷史知識,我們知道蘇聯國家中,俄羅斯由於統壹調度的計劃經濟發展成為畸形的供給和需求控制,從而嚴重扭曲了社會的供求,計劃生產的產品嚴重地傾向於重工業,例如重型機械、重化工、軍事裝備等方向,而與社會生活需求相關度高的輕工產品卻長期產能受到壓制,供給嚴重不足。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結構非常不平衡。
矛盾就由此產生了,壹則是大量生產的重工業產品由於沒有輕工業等下遊生產部門的消化,變成供過於求,民眾壹般也不太需要大量的重工業直接產品;另壹方面輕工業產品供給不足,嚴重短缺,民眾爭相搶購,但苦於價格管制無法通過“價高者得”購買。
捷克斯洛伐克的情況也比蘇聯要好,這是因為距離蘇聯權力中心有壹定的距離,同時社會生產部門擁有自己計劃的獨立性和輕工業生產基礎,社會總供給的結構性矛盾沒有蘇聯中心區域那麽突出,但輕工業產品缺乏仍然是那段時期的特點。
二、回答第二個問題
對烏克蘭的理解真的只有電影和小說,對捷克的理解還有其它傳聞,相對豐富壹點點。我猜測,烏克蘭發生惡性通脹,最直接,與蘇聯中心區域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價格管制的執行力度。
沒有價格管制,價格自然會根據供需關系進行波動。波動的價格自然會傳導到相關的行業,由於當時的社會主義具有工人階層優先的特點,在物品價格高漲的情況下,工人自然要求加薪,工廠加薪之後成本上漲,要維持盈利,必須對物品漲價,漲價預期導致下壹波的加薪要求。這個是表面的現象。就其原因,無論是烏克蘭還是其它國家,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兩個主要可能的原因,壹是因為生產能力出現的瓶頸,例如上遊的資源短缺,難以擴大供應,那麽就只能漲價,並壹直傳導到所有相關的產業鏈條。如果是數個基礎部門的資源供給緊張,那麽這種漲價就是全面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貨幣濫發導致需求放大,其作用機制就不說了,相信樓主知道。 關於第壹個原因有很多的可能性,其中壹個可能就是國家調控過分,或者說工會過分強大,或者說產業收入的的分配在消費和再生產之間不合理。利潤不足以擴大再生產,而社會主義國家又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及時擴大這方面的投入,於是就在數年內會促成這種通脹。
三、回答樓主的第三個問題
抑制型通脹只有在強勢價格管制且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在多個社會主義國家出現過,包括以前的中國,糧票彩票肉票這種計劃供應,壹定程度上也是供應不足的表現,只是遠沒有蘇聯那麽突出。而最近二三十年,大家都回歸市場經濟,這種情況例子真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