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流行語,是指在壹定時期和地區出現的流行詞匯。它以生動的形式表達了特殊的含義。
語言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的變化,流行語的變化總是與時代的發展齊頭並進。流行語涉及當代社會的重大事件和焦點問題,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它們具有信息量大、時代性強、傳播面廣的特點。流行語往往對原有的生活形式和內容有很強的概括力,又不失幽默和調侃。它準確、生動、及時地反映了當代社會面貌和文化心態的變化。
作為壹種流動的符號表征,流行語最能反映時代和社會心理的變化。從流行詞的變化中尋找社會變遷的脈絡,是從生活細節中探尋重大歷史變遷的壹個角度。
妳還記得10多年前的流行語嗎?1993期間,大學生雜誌舉辦了“十大流行語”活動,評選結果為:下海、申奧、成為手機、有第二職業、電腦、不討論、說、做發燒友、學雷鋒。1998十大流行語分別是下崗、抗洪、再就業、房改、世界杯、彩票、金融危機、泰坦尼克號、上網、射擊。1999「十大娛樂流行語」:官司、新生代、盜版、上網、八卦、打遊戲、廣告、拍照、打假、年夜飯。“2001中國青年十大流行語”:9.11,本拉登,申奧成功,WTO,翠花酸菜,QQ,反恐,flash。“2002年中國報紙十大流行語”:十六大、世界杯、短信、降息、三個代表、反恐、數碼影像、姚明、車市、CDMA。同樣從2002年開始,中國語言大學發起的“報紙流行語跟蹤研究”使中國流行語研究進入了壹個科學、權威、動態的研究階段。比如今年的“2010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就是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聯合發布的。
2003年十大流行語* * *分四類發布(兩類加兩個話題),兩類是綜合類和經濟類,兩個話題是SARS和國際話題。每壹項包括入選的“十大流行語”和入圍的10個流行語。比如“綜合類”有:非典、神舟五號、伊拉克戰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六屆三中全會、三峽工程、社保基金、奧林匹克公園、六方會談、新壹屆中央領導集體。
從2004年開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中心、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新聞工作者聯合會、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從14家主流報紙中選取了綜合類、國際時事類、國內時事類、經濟類、文化類、科技類、應急類等7種流行語。比如“綜合類”有:執政能力、雅典奧運會、劉翔、審計風暴、零關稅、科學發展觀、失地農民補貼、反分裂國家法、中法文化年、海嘯。
2005年的“全面”流行語是: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十壹五規劃、神六、節約型社會、和平發展、壹籃子貨幣、油價上漲、同壹個世界、同壹個夢想、繼宋大陸之旅、取消農業稅。
2006年,“全面”的流行語是: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青藏鐵路、自主創新、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中非合作論壇、長征精神、消費稅、非物質文化遺產、塌方式。“文化類”是:ICIF、文化創意產業、孔子、原生態、百家講壇、於丹、潛規則、易中天、草根文化和惡搞。
2007年春夏中國主流報紙十大流行語分別是:上海國際電影節、快樂男聲、城市人文精神、碉樓與村莊、公共文化服務、播客、紅樓才藝秀、明星廣告、網絡暴民、後。2008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分別是:“醬油”和“很黃很暴力”;“宅女,宅男”;“不要太CNN”、“叉腰”、“尷尬,尷尬”、“震驚,震驚”;《山寨》;“霹靂”
2009年,中國之光上有個帖子。流行語是:哥哥沒吃上面,他很孤獨;賈,妳媽叫妳回家吃飯;不差錢;捉迷藏;不要迷戀我,我只是壹個傳說;壹場悲劇;不安;建築挺括,歪歪扭扭;相信春哥,不要失敗;住在簡陋的房子裏
作為2010即將到來的壹年,互聯網還是給了我們很多驚喜。我們發現評選2010的十大網絡流行語非常困難,我們“山壹樣大”(壓力像山壹樣大)。我們知道什麽是紅人,什麽是笑話,在“有才”的網友面前,都是浮雲!今年網絡十大“流星雨”分別是:壹切都是浮雲,牛逼,我爸是李剛,羨慕嫉妒恨,妳懂的,梨子,很難抉擇,項圈,普通對象,太麻煩。
我堅持這個選擇,在小月月、吵太陶、鯉魚余剛、蒜妳狠等相關人物和生物發出有力呼籲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