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被徒弟暗諷、花甲之年傳緋聞,“小品王”為何依舊屹立不倒?-

被徒弟暗諷、花甲之年傳緋聞,“小品王”為何依舊屹立不倒?-

近日,關於本山集團的負面消息頻頻爆出,這位年過花甲的東北老藝術家遭受了輿論風波,徒弟們紛紛躍躍欲試、暗潮洶湧的吐糟現狀,內外新聞再次把本就很熱鬧的本山集團再次推向大眾視野。

出演《鄉村愛情》“徐會計”的徒弟董三毛在直播間曾說,別把他想得太像有錢人,因為每月還得還5000的房貸,壓力山大。其他徒弟們也出現了類似的吐槽。

趙本山64歲的年紀還被女徒弟嬌嬌推上了“緋聞”風波,真應了曾經的黃金搭檔白雲奶奶那句經典臺詞:沒有緋聞的名yin還叫名yin?

壹時之間,趙本山苦心經營近30年的本山帝國大有日薄西山、分崩離析之象。

但是再看趙本山本人,似乎完全沒受到外界謠言四起的影響,依然安如泰山,前段時間還有網友爆出壹段視頻,是趙本山與朋友推杯換盞、大快朵頤的場景,視頻裏本山老師面色紅潤,雖鬢發皆白,但精氣神不減當年,不愧是見過大風大浪的老藝術家。

趙本山壹生經歷了從小吃百家飯、街頭賣藝、直至登上春晚,霸屏二十壹年,享盡榮華富貴,也經歷了急轉直下、危機四伏但最終平安著陸。現如今還有什麽風雨值得這位老藝術家皺眉呢?畢竟在我們老百姓的心中,提及趙本山,腦中第壹想起的,還是他那膾炙人口、流傳於世的經典小品,他是實實在在的靠實力立足的,靠著獨具個人風格的作品收獲的巨大影響力。在本山巔峰期的二十多年裏,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在東北大地,人人都愛趙本山,如果那時妳大聲講:我不喜歡趙本山,在生活中絕對會被當成壹個異類。老人、小孩、男人、婦女都熱切期待著大年三十當晚那帶著藍布帽子的黑土大叔的出現,本山的登場會讓電視機內外的觀眾情緒迎來沸騰。

那麽趙本山為什麽在巔峰時期能成為東北的文化符號?為什麽能流傳出震天響的網絡口號:出了山海關,就找趙本山。本作者(暢聊內娛)認為,趙本山老師是壹位表演型藝術家,所以他巨大影響力的根本來源還是在於兩個字:作品。

趙本山的作品橫跨影視音三界,但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的小品,本山大叔也素有“小品王”之美稱。他的小品初看讓人直得捧腹大笑,多年來依然讓人百看不厭,越看越愛,經住了時間的考驗,他的小品為什麽有這麽大的魔力呢?

壹、塑造了太多的經典作品

在央視春晚這個大舞臺上,趙本山塑造了太多的經典作品。《三鞭子》、《送水工》、《牛大叔“提幹”》、《賣拐》、《賣車》、《不差錢》.....每壹個作品都老少皆知,耳熟能詳。這個戴著藍布帽子的東北大叔在這個舞臺上翻轉騰挪,仿佛孫悟空壹般七十二變,每年都以壹個嶄新形象閃亮登場,不變的是他那極富感染力、讓人無比親切的東北口音和如卓別林壹般出神入化的肢體語言,讓他的小品表達臻入化境,讓我們看到,什麽叫真正的表演藝術家,什麽是 普通演員和表演大師如東非大裂谷壹般無法跨越的巨大鴻溝。

1990-2011年的央視春晚,是本山大叔盡顯主導能力的中央舞臺,在這輝煌的二十壹年裏,他留下了太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每年都流傳出響當當的經久不曬的經典臺詞。趙本山的作品是有魔力的,這個魔力如強烈的吸鐵石壹般,每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吸引著東北乃至全國的觀眾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我相信天上的神仙都能聽到那壹晚來自中華大地上全民的歡聲笑語,這就是趙本山的魅力,壹個真真正正的從民間走出的表演藝術家,站在舞臺上,他就是表演之神!

二、臻入化境的演技,穿透時空的感染力

先說壹個印象深刻的片段,在小品《心病》中,範偉表演了壹個中了500萬彩票的人“抽了”的狀態,讓人捧腹大笑,因為表演的太生動了,仿佛真的全身癱軟、靈魂飛走壹般。

而小品結尾的時候,趙本山作為心理醫生,在聽到範偉“咱倆壹人壹半”的承諾後,竟然也“抽了”。趙本山把“抽了”的狀態表達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效果,風頭完全蓋過了範偉。猙獰的面目表情搭配癲狂的肢體語言,再加上本身是心理醫生帶來的強烈反差感,直接把“鄉村醫生趙大寶”這壹人物形象演活了,也把小品結尾的氣氛徹底推向了高潮。在壹片片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中,小品落下帷幕。

這只是趙本山表演生涯中的驚鴻壹瞬,但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現已過去將近二十年了,想到趙本山,我腦海中還會想起這壹幕。趙本山的演藝生涯中,為觀眾帶來的類似的精彩瞬間數不勝數。

“我是贗品哪!”

聽到這句臺詞,大家腦中有沒有這樣壹副自帶3D混響的畫面:壹個穿著不合身的格子西裝、帶著藍布帽子、卡著棕色方框遠視鏡的送水工散著壹身酒氣,那張酒後泛紅的豬腰子臉上,五官擠作壹團,聲調拉的老長~他可是剛剛知道“贗品”是啥意思,也剛鬧明白:金字塔裏躺著的是木乃伊,而不是“木姨奶”。

趙本山在人們心目中是小品王,是喜劇大師,這其實讓很多人低估了他的演技,尤其是在小品這種節目形式下,用20多分鐘的時間裏演繹完整故事,表達人物形象,還被人銘記住,可以說他的演技已經武裝到了眉毛。只有演技精致到唯妙唯俏的程度,才能起到這樣精湛的演繹效果。

這樣的演技可不是生來自帶,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趙本山出身低微,自幼與瞎子二叔東奔西走於街頭、公園、天橋、夜場之間;吃百家飯長大,接觸 社會 各行各業的人,看得眉眼高低,嘗盡了世態炎涼,閱盡了草臺之下的三教九流,在這種過程中積累了非常艱苦和寶貴的喜劇實踐經驗。可以說,入木三分的演技來自於對 社會 各階層深刻的觀察和下功夫的雕琢、品味。趙本山把生活閱歷融入骨髓與血液裏,才能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如泉湧壹般具有爆發力的表演效果。正是”若要人前顯貴,必要人後遭罪“的真實映照。

三、以群眾為中心的表演理念

曾經在2010年左右,網上掀起了壹股對趙本山表演風格的批評,帶頭人是壹些文藝界所謂的專家學者,露骨的發表趙本山作品”低俗”“登不傷大雅之臺”“狗肉上不得席”等等言論。然而,趙本山最後壹次春晚登臺是2011年,到今天的2022已經過去了11個年頭,我們看到的事實就是春晚的受歡迎程度逐年下降,小品的表演愈發形式化,用“撓癢癢”的方式刺激著觀眾笑點變成了常用技倆,讓“尷尬”成了春晚小品的代名詞,表演結束的口號也越來越大聲......人們再也沒有了零點之前壓軸節目的期待,反而在大年三十半夜十壹點半左右的時候,愈發的想念那個操著東北口音,長著壹張標準豬腰子臉的黑土大叔。

老百姓們用實際反應打了專家學者的臉,人們喜歡的,就是趙氏風格的小品。說他低俗也好,有傷風化也罷,毋庸置疑的就是觀眾看到臺上的趙本山,哪怕他不說話,也會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歡樂。這種歡樂,是真實真切的,是所謂”高雅“節目帶不來的。趙本山以壹己之力,把“小品”這壹表演形式帶到了 歷史 新高度。正所謂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他已離開了春晚舞臺11年,春晚江湖上依然流傳著他經久不敗的傳說,並且,將永遠流傳下去......

趙本山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如此高的地位,脫離不開他創作作品的理念:以群眾為中心,真實表現群眾生活,表演中帶著濃厚的市井和煙火氣,無論表演市井小民也好、基層幹部也罷,都讓人感覺到他不像在銀幕中,更像是在妳身邊。

2009年趙本山在接受楊瀾采訪的時候親口說過:壹些創作者總想著表達壹些高尚的主題,順帶教育壹下觀眾。但妳的小品教育不了別人,如果小品能教育人那還需要監獄幹什麽,多看壹看小品不都好了嗎?讓觀眾快樂才是春晚小品最大的主題。

作為壹個愛看本山作品的90後,我覺得趙本山這段話就是對他個人創作理念和表演方法最好的詮釋。春晚是闔家歡樂的日子,很多遊子在外漂泊壹年,回到家就是要感受家的溫暖,滌蕩去壹年來的辛勞。春晚作為春節當晚受眾最廣的節目,理應配合老百姓的心理需求,把制造快樂當成最大的主題。但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在親人團聚那壹晚,我們還要忍受著說教,忍受著口號式宣導,忍受著尷尬的小品內容和演員不走心的表演。試問在這種氛圍之下,我們怎能不想念春晚舞臺的趙本山,想念他曾帶給我們能的無窮歡樂?

趙本山這段話也讓人心悅誠服,實乃老藝術家肺腑之言。聽完後給人的感覺就是二字:順耳,也應著東北人常說的話:話糙理不糙。是啊,他的這番話難道不是和他的作品壹樣嗎?被別有用心的人批評著”低俗““不雅”,但卻蘊含著百姓舞臺上最最貼切的主題:快樂,這種主題是自發流露和展現的,而不像今天的小品,就好像提著妳的耳朵告訴妳:我要大聲讓妳明白,這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其效果卻背道而馳,可笑至極!

本山的小品雖然沒有刻意告訴人們該如何如何,但是人們卻從《紅高粱模特隊》中看到了勞動人民的質樸和可愛,從《三鞭子 》中感受到了對現實問題鞭撻入裏的辛辣諷刺。從《賣拐》《賣車》中側面看出了當時 社會 出現的種種“忽悠”“欺騙”的問題,從《送水工》中品讀到單親母親的種種不易.....本山小品真的沒有教育意義嗎?那為什麽我們除了感受到快樂之外,還能有內心的感動呢?最重要的是,本山沒有絲毫的刻意,這些都是作品中自然流露的內核,卻遠比壹些所謂高大上主題的小品更有傳播力和影響力。當初批評趙本山的那些專家學者們,妳們真的不汗顏嗎?

斯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在可預見的未來,趙本山不會再登上春晚的舞臺,他在春晚上的藝術使命徹底結束了。近年來他的影視作品也遠不如如他的輝煌時代。只得感慨:老兵不死,只是漸漸雕零。趙本山這回才是真正地“落了俗”,過起了壹個東北老頭悠哉的日子,但他作為壹個藝術家身上承載的藝術符號已刻入老百姓的心目中,也在中國 娛樂 史上了留下了的濃墨重彩的壹筆。壹言以蔽之,老趙這輩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