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與了這場面相全世界的免費公開課,看到第二篇,就忍不住向朋友推薦了,特別精彩。
人們都懷著自己的幽怨,我覺得生活本該如此,完美主義者受著自己的折磨,拖延癥反復質疑自己,焦慮的人夜不能眠。
tal教授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tal教授思考人為什麽不快樂?要怎麽樣讓人們快樂?於是他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
幸福都有它的的基本水平,每個人都有自己幸福的基本水平,比如妳大吃壹頓,得到暫時的滿足感,到這種感覺持續到吃過飯的2個小時候,妳還是會回到妳原來抑郁中,這種感覺之所以短暫,是因為妳從高滿足感迅速回落到了自己的基本水平上。因為這就是妳的幸福的基本水平得到了暫時的滿足感,短暫的滿足感只是幸福基本水平的峰值,哪怕妳考進清華也只能高興個壹個月兩個月。中了500萬彩票妳高興半年,妳又回到了原來的抑郁中。高興之後,該抑郁的還是抑郁,情緒會被外部實物所感染,但是基礎幸福水平被外部事物改變是很難得。
其實從出生開始,人的幸福水平已經被決定了,有的人天生嘻嘻哈哈大大咧咧,有的人則整天愁雲滿布,長大後,基礎水平會被生活環境,健康狀態,甚至國家政策所提高,或者降低。而關於財富對基礎水平的影響通過研究發現是很小的,所以住在豪宅比無家可歸的人壹定要幸福,但不壹定比住在普通小區的人幸福呀。
但是,要怎麽才能提高基礎水平呢?難道要是自我安慰嗎,然而並不是這樣,如果妳為了壹點點積蓄,壹口飯吃而去工作,那麽妳壹定是壹直不開心的工作,也就是我的領導對我說的,某某工作不在狀態。如果換壹種角度,上班是為了做喜歡的事,比如我賣衣服是為了讓每個女生都漂漂亮亮的。既然妳不能改變妳工作的價值,那麽就努力去尋找妳工作的有趣的壹面,妳就會慢慢的發現工作的價值不是為了壹口飯吃。
我們需要對事物的感激,人總是不滿足自己的現狀,就像得寸進尺這個詞語,人對自己擁有的東西麻木不仁,而且人們都喜歡攀比,也就得不到幸福感和滿足感。妳可以慢慢培養自己的感激心,比如每天寫5條感激的話,給某個人寫感謝信,這樣我們就可以下意識的去尋找值得的事物,從本質上創造了新的價值。
行為影響態度,增加自信,習慣反過來塑造我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心懷感恩,每件事都看做是美好的,畢竟生命的最終目標,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