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養老需要多大的房子?
看妳屬於哪種處理模式?壹般來說,老年公寓有三種,1和“政府辦老年公寓”,由政府投資建設,作為經營主體進行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主要為老年人設立“敬老院”、“敬老院”,如“五保戶”、“困難戶”等。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深和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政府對老年福利設施的認識開始轉變,開始鼓勵“社會福利社會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福利設施建設。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老年公寓由市民政局和區民政局合資建設,投資5000萬元,建成後將是山東省最大的老年公寓。再比如河南鄭州,政府投資建立了“河南省老年人社區服務中心”。壹期工程投資3800萬元,占地面積1.01畝,建築面積1.27萬平方米。作為河南省示範性、綜合性老年公寓,其服務對象主要是生活能夠自理的離退休幹部。因為這種類型的老年公寓是政府投資,采用企業全額撥款,管理、護理、服務的人很多。周邊環境良好,老年人學習、鍛煉、娛樂的各類場所和設施配備齊全。而且管理規範,對外口碑好。入住率壹般在90%以上,在用地、用水、用電、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也能得到較好的落實。但由於管理人員多,成本高,運營中往往會出現資金不足的問題。2.這類老年公寓的主要特點是政府劃撥土地,投資老年公寓的基礎設施,但在管理上采用聘任制,招聘社會人員進行管理。壹些地區的經驗表明,政府部門建設基礎設施,招聘人員運營,這樣硬件起點高,護理人員穩定,服務質量有保障,供不應求,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由於前期投入解決,運營負擔相對較小,運營靈活,因而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福建省廈門市的煙臺老年公寓和金尚老年公寓就屬於這種類型的公寓。由民政局管理運營,建設基礎設施和招聘人員。這些高級公寓同樣的特點是設施齊全,美觀舒適。因為有編制,服務人員有保障,服務質量更好,相應的收費也更高。大部分是退休幹部,也有壹部分是經濟條件好的子女,願意資助老人。然而,這種設施也有許多困難。比如老年公寓的定點醫院和定點醫保有矛盾,造成人為的約束。只有醫養結合,老年人才能安全度過晚年。他們迫切希望政府能考慮壹種類似壹卡通的醫保方式,更好地解決這壹矛盾。3.“社會力量辦老年公寓”由於“社會福利社會化”政策的鼓勵,近年來,社會力量辦的老年公寓發展迅速,有的已初步形成壹定規模,開啟了我國老年福利設施社會化、市場化的道路。這些社會力量辦的老年公寓,有的是改造舊設施、盤活不良資產改建的,比如濟南的康樂老年公寓。成立於9月,1997。它是由已經停產的皮鞋廠的車間和行政辦公樓改造而成的。經過幾年的奮鬥,現已發展成熟,現有床位100,已基本滿員。有的是企業投資,如青島夕陽紅老年公寓,由青島夕陽紅創業中心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建設;也有壹些由個人或集體建造的老年公寓,如鄭州市的艾欣老年康樂園,是由個人集資建立的。比如威海七家夼老年公寓,就是這個村集體辦的老年公寓。他們以村裏的龍頭企業文筆峰集團為資金來源,每年向老年公寓投入20-30萬元,作為本村老人的壹種福利。70歲以上的人可以入住,個人只需要支付1/3的費用,即520元/月。企業、集體、個人等社會力量在大部分地區建設老年公寓的例子很多。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福利社會化政策的實施,社會力量開辦的老年公寓逐漸增多,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有幾種不同的運行模式,即“溫州模式”、“廣州模式”、“上海模式”。它打破了傳統的由政府組織、政府出資、幹部管理的舊模式。“溫州模式”。“溫州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政府引導主體性、組織者多元化、資金籌集多元化、城鄉聯動壹體化”。(1)政府引導主體性,政府主要起到規劃、組織、引導、協調、監督的作用。(2)舉辦者多元化,由國家統壹安排,逐步向國家、集體、協會、人民、個人、港澳臺同胞方向發展。(3)資金籌集多元化,由單壹的政府撥款,向政府撥款、企業撥款、社會捐贈、銷售福利彩票等多渠道籌集的方向轉變。(4)城鄉壹體化,倡導農村敬老院和老年公寓聯合經營,在小城鎮建立社會福利中心,建立各類誌願服務隊,積極探索“載體啟動、社區聯動、家庭歡慶”的“三通壹鏈”社會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海模式”。上海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居家養老,政府買單”,推動政府優待由隱性補貼向顯性補貼轉變,采取民辦幫扶的方式,極大地促進了社會養老機構的發展。2004年,上海市浦東新區頒布了《浦東新區社會辦養老機構財政補貼暫行辦法》:在上海市浦東新區註冊的非營利性社會辦養老機構,將獲得財政補貼,主要用於開辦經費和運行經費;啟動資金按社會養老機構規模給予補助,最高限額20萬元。運行經費按照床位數內收養的老人數量進行補貼。每收養壹名浦東新區戶籍的老年人,每月補貼100元。這種方式將政府的優惠貨幣化,緩解了壹部分養老機構的資金短缺,更重要的是鼓勵了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促進了養老機構的進壹步發展。“溫州模式”與“上海模式”的相似之處在於政府在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政府轉變角色,宏觀指導、統籌安排、積極扶持,采取多種措施支持社會辦養老機構發展,是民辦養老設施的典範。在“廣州模式”中,突出了運營商為適應市場經濟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廣州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投資和商業模式不斷創新,養老機構發展凸顯活力,如廣州壽星大廈。廣州壽星樓是由廣州市老年康樂協會和廣州友誼醫院聯合舉辦的集護理、住宿、旅遊、度假、療養、娛樂、餐飲、保健為壹體的多功能酒店式私人老年公寓。它不斷創新投資管理模式,以滾動發展擴大再生產,利用市場經濟的杠桿,形成養老服務產業化、市場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他們采取為老人壹次性購買公寓使用權的方式,購買費用從15000元到30000元不等。因為成本低,大部分老年人都能接受,壽星大廈可以快速回收資金,進壹步擴大投資。這種滾動發展解決了大多數民辦養老機構資金短缺、入住率低、經營虧損的惡性循環,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雖然上述三種模式的發展形式和推進路徑不同,但其經驗告訴我們,在當前情況下,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是社會養老設施發展的根本基礎,而先進的經營理念和靈活的投資模式是社會養老設施進壹步發展的有力保障。但值得註意的是,對於大多數社會力量開辦的老年公寓來說,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如貸款有限,資金來源不足;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優惠政策難以有效落實;各種社會力量開辦的老年公寓缺乏統壹的行業標準,發展參差不齊,應對市場環境風險的能力較弱,亟待進壹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