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赤壁之戰後,最大的贏家劉備像中了彩票壹樣節節勝利,拿下了占天下三分之壹的荊州和益州。
但益州要想坐以待斃,必須從地理格局上拿下漢中。
漢中,這個地方很有意思。
我們來看這個名字:漢中,顧名思義,是漢水的發源地。漢水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南方的長江流域。
但是,漢中的省屬呢?是陜西省。這是壹個典型的北方省份,讓人想起Xi、延安等北方地名。
但是在現實地理中呢?漢中和四川在同壹個地理單元,就是西部。
妳看,漢中這個地方是和南北西聯系在壹起的。那為什麽會這樣呢?
原來漢中和Xi安所在的關中平原,隔著壹條秦嶺。
漢中和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呢?中間有壹座大巴山。
想進四川,就得靠近大巴山,但是很難。“蜀道難通,難於上青天。”
秦嶺也是如此,不僅陡峭,而且東西綿延1.500公裏,南北綿延1.000-1.500公裏。它非常大,很難穿越。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更是難上加難。
從地理上來說,漢中和四川的聯系更加緊密。漢中雖然在地圖上屬於陜西,但實際上是通往川北的門戶。
從四川的角度來說,如果敵人占領了漢中,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越過大巴山,進攻四川。
如果四川占領漢中,北面險峻的秦嶺山脈將成為阻止敵人南下進攻的天然屏障。
02
我們回到三國,劉備占領四川後,他迅速出兵與曹操爭奪漢中。
漢中當時被張魯占領。曹操和劉備都有機會占領漢中。
好了,現在是雙方競爭戰略眼光的時候了。
以曹操的軍事實力很難打敗劉備,占領漢中,但實際上是可以做到的。
不是只有曹操的實力比劉備強。
更有利的條件是,當時的漢中主將張魯選擇了投降曹操,而不是劉備。
所以曹操占領漢中簡直是水到渠成。
但是曹操沒有做到。他接受了張魯的投降,但把張魯壹的家人帶到了中原。不僅如此,還帶來了大量漢中人。
曹操戰略性地放棄了漢中。
放棄容易得到的漢中,曹操是不是很蠢?
占領漢中,攻川南,非常容易。完全沒有天然屏障。
放棄漢中,跨過秦嶺,跨過大巴山,想攻四川,簡直難上加難。
曹操是怎麽想的?
《三國演義》中曹操棄漢中,說了壹句很無奈的話:“雞肋。”
這個小說是想說明曹打不過劉備集團,但是什麽呢?又不想走,最後借了楊修的頭,給自己撤下臺階。
小說歸小說。我們用邏輯來分析壹下曹操是怎麽想的。
曹操說漢中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無論誰拿下漢中,都需要解決山裏的運兵運糧問題,所以吃起來真的沒那麽香。
但是呢?漢中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放棄了可惜。
面對這種困境,曹操選擇了放棄,而劉備選擇了堅持。
這種主動的戰略放棄,是曹操在下壹盤大棋。
03
漢末的戰爭破壞性很大。曹魏的實力雖然是三國中最強的,但也強不了多少,尤其是赤壁之戰之後,還在恢復期。
主動進攻和占領四川的條件還遠遠不完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取川,占領漢中就是壹個負擔,只能給自己增加壹個沈重的負擔。妳要翻越秦嶺給漢中衛戍部隊運送糧草。
而且,即使花了很大力氣去運糧草,也還是面臨著劉備隨時進攻的危險。
如果曹操主動放棄漢中,就讓劉備占領吧。
如果劉備要翻越秦嶺進攻,壹路翻山越嶺運送糧草的辛苦就落在劉備身上了。
這時,險峻的秦嶺成了曹操的壹大助手。
在這種情況下,把漢中讓給劉備是最好的選擇。
漢中北部的秦嶺山脈成為保護關中平原的天然“長城”。
當然不能給劉備壹個富庶的漢中,所以曹操會把漢中的人全部撤回到他的身邊。讓劉備占領空虛的漢中。
對於劉備來說,除了占領漢中別無選擇,否則川北門戶大開,他夜不能寐。
劉備這次攻漢中,留下了壹句話:男人要打仗,女人要運氣。
男的去打仗,女的後勤支援,就是說打硬仗就能拿下漢中。
沒有漢中,就沒有四川的危險。
04
除了想利用漢中的秦嶺作為自己的屏障,曹操還有另壹個圖謀。
也就是他想利用漢中的位置把劉備困在四川。
讓我們來看看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
簡直就是軍閥割據的天然領地。
“天下不亂,蜀必先亂。”這是我說的。只要中央王朝國力下降,四川盆地的軍閥就會率先叛變。
只要妳持有通行證,就沒有人會進入四川。
曹操是這麽想的,劉備也是這麽做的。
劉備真的留在了四川,成了王。
當然,劉備也有自己的想法。
沒有漢中,就沒有四川。劉備苦戰拿下漢中。為了保住勝利,他把首都定在成都。只要人在成都,四川漢中就不會丟。
但是,在成都保持集團的實力,就意味著妳不壹定能走出來。
為什麽?
劉備從漢中進攻曹魏,翻越秦嶺,難度很大。這就是諸葛亮六下西洋,姜維九下西洋失敗的原因。
當然,當時劉備不需要擔心這個,因為他手裏還有荊州。
從東面的荊州向北進攻河南就容易多了。
當時,諸葛亮在給劉備建議的著名的《隆中對》中寫道:“我將指揮壹名將軍將荊州的軍隊轉向萬和羅,這兩名將軍將帶領益州的人民離開秦川...妳想想,漢朝就昌盛了。”
這段話裏說劉備有兩條戰略進攻路線,壹條是從荊州向北,壹條是從漢中向北。
當然,後來關羽失去了荊州,容易進攻的路線也不存在了。
關羽失荊州,其實和劉備的都城成都有關。
妳以為成都離荊州有多遠?如果荊州出了事,妳怎麽救劉備?等妳得到消息,再組織部隊,黃花菜都涼了。
事實證明,遠在成都的劉備集團對荊州失守並不知情。
當然,這和關羽事先沒跟劉備打招呼就北上打仗有關系。
但是,如果當初劉備離關羽近壹點,荊州不就不會這麽容易丟了嗎?
遠在成都的劉備對荊州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正是因為劉備定都成都,荊州才輕易失守,這也導致他之後的韓曙集團不得不退守四川。
這是曹操給劉備定下的。曹操以漢中為誘餌,將劉備困於四川。
05
那麽,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劉備該怎麽辦?
漢中是必須的。沒有漢中,就沒有四川。
但不能因為漢中來之不易,就把都城定在成都。
成都在四川盆地深處,定都成都,然後拿下漢中,就是說我們要靠著秦嶺的屏障過小日子,不打算出去打仗。
最好的都城位置是重慶,巴郡之地,具體說是江州。
無論水路還是陸路,巴郡都可以迅速幫助荊州。
重慶是四川的東出口,荊州是三峽的出口。只有把重慶作為定都,才能有效協調東進荊州和從漢中北上的兩條線。
這種協調有兩層含義。壹個是實際的戰術影響。
如果劉備定都重慶。那麽對關羽在荊州的所作所為就會有更大的影響和支持,關羽不壹定能失去荊州。
即使丟了,也有可能馬上找回來,因為離大本營比較近。這是壹種影響。
第二次撞擊呢?這是心理作用。
對比壹下就知道了。抗戰時期,國民被迫退守四川,也面臨成都和重慶兩個選擇。
那首都應該在哪裏?從表面上看,成都的治安環境明顯好於重慶,城市基礎設施更好。但是,蔣介石決定遷都重慶,哪怕要承受更多的敵機轟炸。
為什麽?
聚焦重慶,就是要保持戰鬥姿態,向外界表明我們絕不放棄,壹有機會就沖出去和敵人戰鬥到底。
而定都成都,等於向世人表明,不打了,要和平相處,茍且偷生。
戰時首都重慶比成都更合適嗎?
雖然歷史無法假設,但我們可以想象,自從劉備定都成都,尤其是他的繼任者諸葛亮在成都紮根之後,整個蜀漢政權的矛盾結構發生了變化。
主要矛盾不再是蜀漢和曹魏之間的矛盾,而是局外人劉備集團和本地利益集團四川集團之間的矛盾。
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看似對外戰爭,但很大程度上,其意圖也是為了處理內部矛盾。
明眼人都知道,此時的蜀漢政權是不可能與中原抗衡的。
宋朝的蘇洵不是說過,“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去西蜀。我知道他無能為力。”
諸葛亮放棄荊州,紮根四川,我就知道他沒前途。
曹操給劉備設下圈套,劉備真的鉆進去了。
劉備集團被困在四川潘迪,再也無法實施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
可以說,劉備得漢中,失天下。
論天下這盤棋,曹操還是比劉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