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自古地跨。秦王二十五年(前222年),在原吳越兩縣(郡在今江蘇吳縣)設立會稽縣,建德縣現屬會稽縣富春縣。正因為如此,西漢。當辛莽將“富春”改為“朱念”時,它在東漢初年恢復為“富春”。永建四年(129),分會稽縣、吳軍縣,富春縣隸屬吳軍縣。三國吳四年(225),建德縣設在富春,縣城在今梅城,故名建德。同年分為富春、新昌兩縣,縣城在今大同。兩縣均屬吳縣。晉太康元年(280),新昌縣改名壽昌縣,壽昌之名始有。西晉至南朝宋齊時期,建德、壽昌仍屬吳郡。梁平統二年(521),壽昌改為新安郡、陳世同。梁朝平定年間,建德劃歸金華縣,陳石依舊。
隋開帝九年(589),壽昌並入新安縣(今淳安);建德並入金華縣,改稱武寧縣,歸梧州管轄。兩縣同屬梧州。仁壽三年(603),設周目在新安老城,統治新安縣。大業三年(607),周目改綏安縣,新安縣改羅山縣,仍屬縣治。唐武德四年(621),遂安郡恢復為周目;設兗州於桐廬。金華位於建德縣,屬於兗州。七年(624),兗州廢,建德並入桐廬、羅山兩縣,隸屬周目。永春二年(683),恢復建德郡,屬周目。沈工元年(697),周目的統治由羅山移至建德,建德為治州。永昌元年(689),恢復壽昌郡,屬周目,後廢棄。神龍元年(705),遷都,屬周目。五代時建德、壽昌梨木州屬吳越國。建德仍然由周目統治。正因為如此,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周目為兗州,建德、壽昌不變。南宋鹹春元年(1265),兗州升為建德府,屬建德、壽昌,建德歸官府管轄。元十四年(1277),德福重修為建德路,轄建德,壽昌仍屬之。明初建德路改為建安府。洪武八年(1375),改兗州府,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遂安,淳安六縣。清晰依舊清晰。宣彤三年(1911),廢府制,設兗州軍政府,屬建德、壽昌,建德為府。
民國元年(1912)10,兗州軍政被廢。3年(1914),衢縣設金華路,屬建德、壽昌。16年(1927),建德、壽昌直屬浙江省。20年(1931),設立第六行政監察區,隸屬建德、壽昌。民國22年(1933)10年10月6日,專員公署成立建德。24年(1935)九月,蘭溪設立第四行政監察區,隸屬建德;在壽昌所屬的渠縣設立第五行政監察區。32年(1943)9月1日,增設第11行政監察區,隸屬建德、壽昌。專員公署初設淳安,後遷至建德。36年(1947)5月,撤銷第11行政監察區,建德、壽昌直屬浙江省。37年(1948)4月,兩縣隸屬於設在淳安的第四行政監察區。
5月5日,1949,建德、壽昌相繼解放。同月,設第四署,後重建德區,屬建德、壽昌。3月22日1950,建德社撤銷,建德、壽昌劃歸金華社。3月31,1955,建德機構復位,建德和壽長回歸家庭。1957 1月,為滿足新安江水電站建設需要,建德縣劃入縣級新安江區,直屬建德機構。1958 3月31,新安江區改為新安江鎮,劃歸建德縣。165438+10月21,壽昌縣撤銷,並入建德縣。1959年4月,建德署被撤銷,建德縣隸屬金華署。1960年8月,縣城由梅城鎮遷至白沙鎮(今新安江街道)。5月1963,16,建德郡屬杭州,至今。4月1992,1,建德撤縣設市,市轄新安江鎮(今新安江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