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趣始於衣食住行。說的好聽點,享受生活,勞逸結合。長此以往,很容易變成閑散而討厭工作,追求享受,甚至奢侈,耗盡物欲。好玩是最容易比較的方式,比較是沒有止境的。所以很多宗教和哲學家相信自己的精神意識,過著簡單的生活,這是最符合自然規律的。
大家都不停的索取,最後都會被大自然無情的洗牌。沒有壹個生命可以支配所有的資源。如果有,應該是上帝。爭強好勝的積極壹面是可以讓人不甘落後,用它來奮進,消極壹面是輸不起。他們總希望有機會東山再起,變成投機心態。輸不起的人最容易成為賭徒,賭徒無論是買彩票、股票甚至直接賭博都不會有好結果。
情欲是人類追求繁衍的需要,而生物的本能就是讓最強的基因最大程度的繁衍,所以在動物界,往往是強者拿走所有的食物,壹個群體中只有壹個首領可以支配所有的雌性。也有人用這個比喻,認為強者可以有三妻四妾,但人類不是普通的動物。任何壹種動物都有在自然界生存的技能,人類也不例外。人類不是靠體能的提高,比如跑得快,聽得遠,而是靠極其發達的智力和群體合作。智力屬於腦力勞動,有腦子的人才能帶領人前進。從這個角度來說,健康的人未必比健康不佳的人更聰明,比如著名的偏癱科學家霍金,患小兒麻痹癥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這種情況下,誰也說不清楚什麽樣的基因組合能產生好的智力,所以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形成最多種類的組合,讓每個組合產生的孩子能充分競爭,總能找到最好的領導者。
因為正常人的男女出生比為107: 100,男性的非正常死亡率略高於女性,所以形成最多組合的方案應該是壹夫壹妻制。
最後,再來說說。自然無所謂好壞,但是合理利用自然不好的壹面,真的可以賺很多人的錢。用好的壹面,往往是壹個人自省的開始,也是壹個偉人的成就。
人類理性有哪些共性?大家都知道,餓了就要吃飯,困了就要睡覺,活久了也會死。
素質教育有哪些共性?
首先,學生的學習是愉快的。
學校教育首先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所有教師都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首要任務。學校教育也要使學習內容適合學生的個性,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使學習負擔合理化。
第二,學生學習高效。
老師要給學生主動權,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探索。教師工作的重點是如何指導好學生的學習,給學生布置可選擇的、簡潔的、有意義的作業。
第三,學生的學習是可持續的。
素質教育培養的學生。無論從學習動機、文化素養、學習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女人有什麽共同點?從大腦結構來說,女性善於形象思維,直覺感受強烈。女人的直覺很好。如果妳沒有足夠的能力隱瞞真相,我勸妳不要隨便欺騙他們。
現代主義眾多流派的共性是什麽?現代主義的主要流派
1,未來主義:20世紀出現最早,反叛精神最強的文藝流派。十年,來去匆匆。它的特點是“否定壹切”。否定國家機器,否定傳統文化,主張徹底拋棄藝術遺產和傳統文化,贊美機械和城市亂象,贊美“速度之美”和“力量之美”,主張打破理性的形式規範,用自由奔放的語句隨意進行藝術創作。創始人是<意大利>;馬裏內蒂的主要成就是詩歌,代表作品有阿波利奈爾的《葡萄酒集》和馬雅可夫斯基的《穿褲子的雲》。
2.超現實主義:起源於法國,具有鮮明的開拓精神,1916的達達主義“摧毀壹切”“清除壹切”給了它強大的靈感。1924年《超現實主義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這場運動的正式開始,它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法國形成* * *運動,在40、50年代擴大為世界現象,於1969年結束。它強調表達超現實主義和超理性的無意識世界和夢幻世界。他們超越現實世界的束縛,重視直覺,認為潛意識和夢是最真實的。提倡無意識寫作,不需要任何主題。“自動書寫法”和“夢境記錄法”應用廣泛。作品光怪陸離,誇張晦澀,神秘莫測。對後來的荒誕、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都有影響。代表人物有布萊頓(1869-196 6)、阿拉貢(1897-1983)、艾呂雅(1895-1952)等。
3.後期象征主義:是19末期象征主義的延續和發展,20世紀20年代又壹次* * *了。我們主張通過直覺把握內在的真理,尋找思想的“客觀對應物”,把抽象的觀念以感性的形式體現出來,用形象和符號隱含人生的哲理。比象征主義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思考。它主張通過暗示、意象、隱喻、自由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人復雜微妙的主觀感受,追求半明半暗、撲朔迷離、神秘莫測的藝術效果。英國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是其代表作。此外,還有瓦列裏的《海邊的墓地》(1871-1945)、裏爾克的(1875-1926)、梅特林克的戲劇《青鳥》、俄國和葉賽寧的布洛克的《十二》。
4.表現主義:繪畫起源於20世紀初的德國,後擴展到音樂、文學等領域。它的理論綱領是“藝術是表達,不是復制”。要求突破事物的表面,展現事物的內在本質;突破對人類行為的描述,揭示其內在靈魂;突破對暫時現象的描述,展現永恒的品質和真實。在藝術方法上,由於強調永恒,人物往往是壹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因為強調寫內心活動、直覺和夢境,所以經常使用內心獨白、夢境和潛臺詞;情節離奇突兀,文筆誇張扭曲變形荒誕,突出主觀感受,追求強烈的藝術效果。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卡夫卡(1883-1924)的《城堡與變形記》,美國奧尼爾(1888-1953)的《毛猿》,捷克科幻作家卡佩克(1890)。
5.意識流:以無意識的活動作為文藝的表現對象,暗示不同層次的心理活動,強調人的意識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在作品中,情節淡化,作者不介入,人物直接表達內心活動,作品按照人物意識的流動而不是情節進行結構,打破了時間順序的敘事模式。隨著人物意識的流動,通過自由聯想表達主題,不受時間限制地組織情節。過去、現在、未來相互顛倒、相互滲透、相互重疊,主體結構為網狀。代表作和作品有愛爾蘭喬伊斯(1882-1941)的《尤利西斯》、法國普魯斯特(1871-1922)的《逝去歲月的回憶》、美國福克納(1922)。
6.存在主義文學:20世紀30年代產生於法國,在歐美日益流行。它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壹方面,揭露資本主義世界的荒謬和醜惡;另壹方面,它表現了人們不幸和毀滅的命運及其孤獨、絕望和恐懼的思想和情感,同時也鼓勵人們與沈重的現實壓力作鬥爭。在藝術上保持更多的傳統風格,在思想上探索哲學深度。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薩特的《惡心》(1905-1980)和加繆的《局外人》(1913-1960)。
7.荒誕派戲劇: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在思想上,他繼承了存在主義的荒誕觀念,在藝術上吸收了超現實主義。世界和人生的荒謬以荒誕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生命的無意義,人的異化,人與世界的分離,人與人的異化。刻意采用與傳統戲劇相反的手法,營造出強烈的荒誕效果。有著模糊的背景,象征的,道德的,誇張的,不合邏輯的場景,抽象概括的人物,非理性的,無意義的語言。代表作家作品有:尤尼斯(1912-)的《禿頭少女與椅子》、貝克特(1906-)的《等待戈多》、俄羅斯的阿達莫夫(1908-1970)。美國阿爾比(1928-)的《動物園的故事》,法國讓·希娜(1910-1986)的《陽臺》等。
8.新小說派: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懷疑時代》中“懷疑精神”的產物。反對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藝術模式。認為小說應該主要描寫事物的世界,揭示人的潛意識活動,通過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表達“潛在的真實”。無意義、無情節和非人化是新小說派的三個基本論點。文體創新。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娜塔莉·薩羅特的《無名氏的肖像》(1902-)、艾倫·羅布-格裏爾的《橡皮擦》(1922-)、米歇爾·布托爾斯的《米蘭巷》(1926-)、克勞德·西蒙(1926-)。
9.黑色幽默:60年代興起於美國。黑色——陰郁、悲觀、寒冷、苦澀。認為世界是壹片荒地,歷史是壹團亂麻,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既沒有充滿自信的莊嚴悲壯精神,也沒有敢於藐視對手的光明喜劇精神,只能是“苦惱者的微笑”。黑色幽默不僅是嘲諷他人,也是自嘲。喜劇不僅用來應對醜陋和畸形,也用來應對痛苦和不幸。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1923-)、馮內古特的《五號屠場》(1922-)、巴斯的《煙草經紀人》(1930-)、品欽(65438)。
10,魔幻現實主義:拉美小說創作的主流,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形成於60、70年代的* * *派。它植根於民族文化傳統,也吸收了歐美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化現實為幻想而不失真實”,在對現實生活的敘述和描寫中,引入了大量超越自然的因素。劇情中經常出現奇跡、幻覺、夢境甚至鬼影,時序關系被打亂。這些場景往往是象征性的,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1928-),墨西哥魯弗的《佩德羅·帕拉莫》(1918-),危地馬拉的阿斯圖裏亞斯(1899-1974)。
由於現代主義藝術是在西方進入壟斷時代之後產生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這個時代政治、經濟、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變化,反映了這個時代的人們極其
復雜而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極其深刻的哲學思考。與現實主義不同,現代主義藝術在處理社會、人、自然和自我的關系上失衡,關系被扭曲。這樣壹來,現代主義藝術家似乎脫離了社會和自然。他們不直接描寫社會和人生(少數藝術家除外),但他們的作品影射社會和人生,使用的語言是荒誕的、道德的或抽象的。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些藝術家展示了現代人(包括藝術家本身)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感受到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消極、悲觀和失望情緒,感受到他們思想上強烈的虛無主義。正是現代派藝術作品的這些特點,使其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歷史和審美價值。因為它們是現代西方社會和現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寫照。
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對現代主義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現代主義藝術家對現代科學和機械文明的心理和態度是復雜的。在壹些藝術家的實踐中(如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他們試圖反映社會的這種深刻變化,而在大多數藝術家的作品中,他們對工業文明采取回避和超脫的態度。他們不滿工業社會對人性的貶低和對機械的升值。但這並不意味著現代主義藝術的主流與工業社會的程序相違背。事實上,工業和科技文明極大地改變了現代社會的面貌,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藝術在精神上的快速變化。
現代主義藝術首先從康德的先驗唯心主義武庫中汲取養料,同時又受到現代哲學思想的強烈影響,特別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榮格等人的哲學和心理學。尼采的理論不僅推動了德國的表現主義運動,而且對整個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是他否定權威,主張以人的意誌和本能為基礎的創造力,鄙視中產階級文明和虛偽的道德,推崇無意識和本能,對世界的未來持悲觀態度,這在現代主義各流派的理論和實踐中都有所體現。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是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理論支柱,該理論認為“無意識是精神的真實存在”。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論的指導下,超現實主義等流派的藝術家們運用各種方法去探索人們精神世界的深處,其後果是壹方面開拓了新的藝術表現領域,另壹方面又使藝術語言趨於荒誕和怪異。大自然的許多作品創造了壹個荒誕和奇異的新境界。
與基於現實主義和模仿的傳統藝術相比,現代主義藝術具有象征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現代主義的很多流派標榜自己是反傳統的,但實際上他們可能完全拋棄了傳統。它試圖否定和拒絕的是19世紀中葉以來帶有學術特色的現實主義傳統。在處理歷史遺產方面,他們更註重對原始社會藝術、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藝術、希臘古董藝術和歐洲中世紀藝術的研究,在印象派之後,西方藝術家開始將註意力轉向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繪畫和手工藝品的表達語言,探索寫意。野獸派和立體派藝術家直接受益於非洲雕塑。同時,中東的伊斯蘭藝術和大洋洲的藝術遺產也是現代派藝術家研究的對象。上述人類歷史上的藝術遺產都是
現代主義藝術家提供了有益的營養。
總的來說,20世紀以來,西方現代派藝術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的需求,創作了壹批可以納入人類經典文化的作品。但是,所有學派和思潮的理論都是無可非議的,更何況其中有些人的思想傾向是值得研究的。不加分析地盲目贊美現代主義藝術是不可取的,而把現代主義視為洪水猛獸,將其拒之門外,不讓人們接觸和了解它,則更加愚蠢和可悲。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創作和理論的繁榮與活躍,與社會經濟推動等主要因素不無關系,也與包括西方現代主義在內的外國文藝提供的豐富信息有關。[2]
細胞有哪些共性?細胞有機體的共同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和遺傳物質。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細胞(除了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和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的植物篩細胞)壹般都有核糖體。
人類所謂的懶惰是什麽?是指人由於主觀原因而無法按照設定的目標行動的壹種心理狀態。當壹個人懶惰時,往往有以下表現:
A.妳打算做些什麽,但妳就是不采取行動。同時也有更吸引妳的東西,讓妳看不到這個看不到那個。
B.有時候會責怪自己拖延,但總是給拖延找借口。
C.妳意識到了拖延的危害,但是妳還是在拖延妳已經決定要做的事情。
D.有時候妳只是做了壹件事,做了壹部分,還需要努力去完成,但是妳放棄了嘗試。
E.什麽事都壹拖再拖,沒完沒了,結果壹無所獲。
F.妳也以拖延的“惡果”為戒,決心不再做,但舊病復發,陷入又壹輪“情緒折磨”。
懶惰的主要表現就是拖延,愛找借口,什麽事都不做就浪費時間。而人的計劃,理想,抱負,都在這種拖延和借口中成了泡影。壹個人貪圖安逸和習慣,會對生活、學習、工作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作為壹名高三學生,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時刻,如果妳發現自己身上有惰性,請下定決心,努力克服,否則將壹事無成。
如何克服惰性?
A.認識到惰性的危害。壹個人如果不明白壹個東西的危害,怎麽會有意識的拒絕它?
B.檢查自己的惰性,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C.根據實際能力制定計劃,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如果妳目標過高,或者對自己要求過高,往往會因為無法實現計劃而喪失信心,消磨意誌,養成惰性。
D.今天能做的事,今天就能完成。言必行,行必果。不要等到明朝,壹切都白費了。
鍛煉妳的意誌。壹個人如果沒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與困難作鬥爭的堅強意誌,必然會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要經常檢查自己,督促自己,克服自己的惰性和動搖,養成不怕困難,不向困難低頭的堅韌性格。用徹底的自學嚴格要求自己。只有真正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把生命當成壹種責任、壹種使命、壹種創造的人,才能真正自覺地鞭策自己,克服惰性。
人性的本質是什麽,壹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壹種外界無法改變的心理感知特征和行為趨勢?
1,好奇心(探索的欲望)
2.占有(控制)
3、食欲
4、 ***
5.敵意(警惕)
6.商譽
7.創作欲望
8.破壞性的欲望
9.表達欲
10,嫉妒
11,保護欲(使命感)
12,依賴感(安全感)
13,恐懼
14,崇拜感
15,孤獨
16,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