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建立了不同的儲君。皇帝懂得以史為鑒,沒有外戚和宦官專政。
清朝這個朝代可以算是比較神奇的朝代了。歷代難免會有壹些漏洞,但到了清代,基本上都會給妳補上。清朝可謂是真正以史為鑒的朝代。歷代王朝都會有外戚或宦官專政,或地方割據,導致整個王朝內部分裂,這似乎壹直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但偏偏清朝壹個都沒有。是不是很奇怪?縱觀歷代王朝,王位繼承必然是壹場妳死我活的鬥爭,不僅要在精神上壓制對方,還要在肉體上摧毀對方。這種鬥爭壹定會讓國家動蕩不穩。成功坐上皇位的壹方,肯定不會給對手留有余地,殺了大臣,鏟除異己黨,這在任何朝代都是常見的。清朝的時候有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奇怪的是。清朝的諸侯與太子之爭也是白熱化。眾所周知,有個“九子奪嫡”,但清朝皇權之爭,從來不影響國家,也不驚動朝綱,最後都以流血收場。這就是大清王朝的強大之處。古往今來,從來都是“立長不立幼”,“廢長立幼”從來沒有被認可過。而到了清朝,選擇了才華橫溢的太子做太子,而不是年齡較大的太子,從人群中挑選賢人,避免讓資質過於平庸的太子登上皇位。在整個清朝皇帝中,只有壹個人的長子繼承了皇位,那就是道光。
2.清朝皇帝自律節儉,家風良好。
清朝的每個皇帝都是模範,自律好學,勤政愛民。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都不甘於平庸。他們中的每壹個都不是壹事無成的皇帝。和明朝壹樣,沒有不上朝的皇帝,木匠,頑童。康熙年間,在平定三盤的緊張政治形勢下,康熙帝堅持每天去尚書房督促諸君學習,並親自給諸君考試,講解學習方法和經驗。而且當時是淩晨四點,太陽還沒出來。普通人的孩子都還在睡覺。那麽說到努力,雍正帝是首屈壹指的。雍正繼位後,不近女色,遠離寵臣,事必躬親。光是讀雍正帝的紀念館就夠嚇人的了。13年雍正年間,用漢文書寫的奏折有35000多份,用滿文書寫的有6600多份。平均每天約有65,438+00份奏折被閱讀,有些奏折的字數超過65,438+0,000字。這是什麽概念?壹個學生寫壹篇作文只有600-800字,可見雍正帝是多麽勤奮。此外,節儉在清朝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據史料記載,道光穿的袍子都是打了補丁的,袍子舍不得換,爛了還得修補。此外,女王的生日也沒有大的宴會。主菜只是壹碗打鹵面,現在壹碗不超過10元,而且道光還下令每年在宮裏的開銷不得超過20萬元。要知道,清朝的時候,皇宮是不允許用來吃東西的。如此嚴格的家教,良好的皇室家風,王子們從小就暴露無遺。壹代昏君從何而來?所以清朝12的皇帝雖然各不相同,但無壹昏庸。
1.另壹種制度的影響和封建帝制本身弊端的影響。
清朝統治了近三百年,沒有秦朝那樣,外戚之亂,唐朝那樣的割據省份,金朝那樣的山河破碎,明朝那樣的宦官專政。這些清朝封建王朝的通病都沒有。但他的衰落和滅亡如此迅速,他可能要承擔最大的責任!這到底是為什麽?清朝最大的問題是制度。清朝統治者從未想過改變制度,而是壹心壹意集中力量加強皇權。在這條道路上,清朝的滅亡是壹個時代的終結,和其他朝代完全不同。秦朝自橫掃六國,統壹天下以來,在中央集權中實行封建專制主義。秦死後,這種封建帝制壹直沿用。雖然秦滅亡了,但秦制度仍然存在。帝制本身就有弊端,歷代更替只是自我恢復,所以壹直延續了帝制。但這種矛盾和漏洞不根除,遲早會轉化為另壹種體系或者直接被摧毀。清朝只是碰巧趕上了這個特定的時間點。新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帝國主義制度的沖擊遠遠小於它的破壞力。所以清朝不得不面臨滅亡,它的滅亡代表了沿用了幾千年的秦制度的終結,而且壹定是新的局面,新的制度。
2.實行“閉關鎖國”,導致與世界脫軌。
清朝從“康乾盛世”到“道縣同光”的衰落,就隔了壹個嘉慶皇帝?清朝的衰落真的讓人猝不及防。其實這壹切的開始要追溯到順治十八年(1661)、康熙二十二年長達23年的“海禁”政策開始。康熙五十六年禁海,雍正五年,歷時10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開始徹底閉關鎖國,直至清朝滅亡,也稱“閉關鎖國”。從“海禁”實施的那壹刻起,就為清朝的迅速衰落埋下了伏筆。這種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也是清王朝盲目自信造成的。“閉關鎖國”嚴格限制了對外經濟文化科技交流,也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發展落後於西方國家。隨著西方列強的快速發展,清朝依然活在自己自編自導的美麗童話裏。最後侵略者強行打開了清朝的大門,清朝被壓迫,只能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既是賠款,也是割讓土地。
3.時代變了,趨勢是大勢所趨。
清朝的迅速滅亡不能完全歸咎於清朝本身,而是因為時代變了。清朝面對的不再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也不是內部政權的顛覆,而是外來的先進生產力,是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帝制的入侵。面對各種入侵,清朝沒有努力過嗎?鹹豐帝為了挽救清政府,開始革除弊端,重用人才,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他培養的農民軍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提拔什麽都敢做的肅順,但他的壹切努力只是換來各種不平等條約。同治皇帝也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光緒皇帝也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維新變法,搞君主立憲。他想再次振興中國。作為壹個皇帝,光緒皇帝可以獨自削弱他的皇權。這還不夠難嗎?道光在1841對英宣戰,鹹豐帝1860也對英法宣戰,光緒皇帝1894也對日宣戰,慈禧直接在11對列強宣戰。妳能說晚清沒有反抗嗎?那肯定不可能。清朝也努力掙紮,但也無可奈何。此時的清政府已經失去了民心,在朝廷也沒有了威信。慈禧對多國宣戰,南方各省不僅不出力,還在東南搞互保。即使攻占了北京,清政府也無法調動鄰近南方各省的軍隊進行鎮壓,中國就像壹片黃沙。在這種大趨勢下,清國君再怎麽努力也是徒勞。正所謂壹木難支,清朝落後的封建帝制註定要被推翻。
縱觀清朝12個皇帝,大家都勤政愛民,沒有壹個是昏庸之君。然而,清朝的迅速滅亡並不壹定是君主造成的。清朝的皇帝也是努力奮鬥,清朝壹直在開疆拓土。以八旗為主力的清兵在jaxa打敗了俄國,平定了準格爾叛亂,鎮壓了臺灣省的林起義,在清緬戰爭中打敗了緬甸,而現在,這壹切成就的背後,是無數八旗子弟的犧牲和熱血。到嘉慶年間,能用於戰場作戰的八旗士兵只有兩萬多壹點。這個時候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面對其他國家的入侵。雖然漢族人口眾多,但滿漢矛盾始終存在。清末朝廷威信漸失,更無法調動南方各省的軍事力量。對內,人民怨聲載道,對外,受列強壓迫。心灰意冷的清朝只能宣告滅亡。所以不能壹味的指責和唾罵清朝。之前清朝簽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做了努力,只是無能為力。面對歷史,我們應該客觀的分析,而不是單方面的討論,這樣才能從中吸取教訓,真正的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