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自然概況

自然概況

(1)地形條件

廣東省的地形受深部地質構造和地質歷史發展過程的影響,總體北高南低。土地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面積大,分布廣。丘陵、臺地、盆地、平原斷續分布於山間,地貌類型復雜多樣,相互交織。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21.08%,丘陵占41.26%,梯田占13.35%,平原占23.42%,內陸水域占0.89%。

1.山脈和丘陵

廣東省山區均為中低山區,山區面積375.48萬公頃。山脈以東北-西南向為主,其次為西北-東南向,相互之間形成弧形山脈,只有少數為東西向或南北向山脈。北部山脈為南嶺山脈,東部山脈多由與海岸平行的山脈組成,由海岸向內陸依次排列。丘陵分布在周圍,與山脈相連,是山脈的延伸。全省丘陵面積大,734.87萬公頃。

廣東省山區以華夏走向(東北-西南走向)為主。粵北山區壹般具有三排弧形山系特征,主要有大峪山、騎天嶺山及其分支,如滑石山、藥山等,是南嶺的壹部分。第壹柱最北端從樂昌到南雄,海拔壹般在700 ~ 1000m,個別山峰可達1500m以上,略呈東北-西南走向。第二縱隊以北江為界,分東、西兩翼。西翼為大東山,海拔800 ~ 1100米,個別山峰可達1500 ~ 1902米。廣東省最高峰為西翼與山體交匯的石坑幹(海拔1902米),海拔壹般在500 ~ 1100米,個別山峰可達1100 ~ 1400米;第三縱隊以北江為界分為東、西兩翼。西翼從連縣向西北東走向英德、橫市,東翼從九連山向南走向橫市,在此與西翼匯合。壹般海拔700 ~ 1000m,個別山峰可達1200 ~ 1591。

粵東山區平行交錯排列,呈東北-西南走向。最東邊的是蓮花山-陰那山,海拔1000多米。海拔較高的山峰有銅鼓嶂(1569米)和張宏圖(1256米)。二是羅浮山山脈,北起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象山,經河源市桂山,西南至東江下遊北岸的羅浮山,在此被東江及其支流切割成幾段,壹般海拔1000 ~ 1500m。三是九連山山脈,海拔壹般不超過1000m,主峰為九連山,海拔1248m。

粵西的山脈是不連續的,具有塊狀山脈的特征。西江以南主要有楊沫以東的天祿山(海拔1254m)、西部的雲開山(海拔1704m)、大雲山(海拔1140m)。這些山脈以東北-西南走向為主。西江、合江、蔣蔣河主要是中蕩山,總體呈南北走向。

根據其相對高度,丘陵可分為低丘和高丘兩種。低丘(海拔250米以下,相對高度80 ~ 150米,坡度15 ~ 20°)主要分布在盆地內和河谷邊緣,高丘(海拔250 ~ 400米,相對高度100 ~ 300米,坡度20 ~ 30°)。粵東山區有丘陵,西江河谷有丘陵,北江中下遊有丘陵,粵東平行河谷有丘陵。

2.陽臺

階地是指海拔80m以下,坡度平緩起伏,頂面平坦的地貌類型,面積2401,1,000公頃,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島南部、粵西和粵東沿海地區。這類土地開闊平坦,易於開墾,主要由玄武巖噴發和第四紀淺海沈積形成。

3.盆地山谷和平原

盆地和山谷在丘陵之間交錯,多由地質構造窪地和斷層的侵蝕和沖積形成,其走向往往與山地壹致。較大的山間盆地主要有粵北的南雄、韶關、連州、幸子、英德盆地,粵東的燈塔、興寧、梅縣、五華盆地,粵西的懷集、羅定、新興、陽春盆地。

廣東省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主要河流的下遊,由河流沖積沈積發展而來。全省* * *流域、河谷、平原面積417.07公頃,主要位於東江、北江、西江下遊的珠江三角洲,是全省最大的平原,地勢低而寬,水網密布;其次是練江下遊的韓江、榕江、潮汕平原,粵西的鑒江平原、漠陽江平原。

4.河流和水庫

廣東省有542條河流,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裏。除52條河流單獨流向海外外,其余均匯入珠江和漢江兩大水系。珠江是廣東省的主要水系,是西江、東江、北江及其匯流的總稱,流域面積11.1萬平方公裏。湖泊主要分布在肇慶、陽春、鬥門、惠陽等地。全省湖泊面積約20萬畝,山塘水庫面積約250萬畝。設計總庫容444.5億立方米,有效庫容259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468萬畝。

②氣候

廣東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穿大陸中部。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部分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暖,雨量充沛。低緯度的地理位置使得廣東壹年四季都有較大的太陽高度角,獲得的太陽輻射熱量豐富,植被終年翠綠,生機勃勃。年平均氣溫22℃,10月65438+13℃,7月28℃,年降水量1500 ~ 2000mm,年蒸發量1000 ~ 1200mm,年日照時數自北向南1200mm。秋、春相連,夏季長達7、8個月,可分為旱季和雨季。八九月份熱帶氣旋頻繁,有時會造成災害。冬季受強大陸氣流控制,偏北風盛行;夏季受海洋氣流強烈影響,盛行偏南風。氣候特點是熱量充足,雨水充沛,夏秋多雨,冬季少雨,幹濕季節明顯,夏秋多臺風暴雨,夏熱少霜雪,冬春強冷空氣入侵。由於緯度和地形的影響,存在地帶性氣候差異、垂直氣候差異和區域性小氣候差異。由於緯度和地帶的影響,廣東省的熱量、濕度和降水自北向南有增加的趨勢,形成了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三個地帶性氣候區。主要氣候因素的差異見表1-1。

表1-1廣東省不同氣候帶水熱條件和土壤類型表

廣東省氣溫由北向南逐漸升高,使廣東農業生產可分為三個農業區:①北部農業區,其南界為懷集-英德-翁源-新豐-龍川-梅縣-蕉嶺-大埔,年平均氣溫16℃ ~ 20℃,1月平均氣溫8℃ ~ 6544。②中部農業區,從北部農業區的南界到南海沿岸和雷州半島的北界,既有熱帶作物,也有亞熱帶作物,是熱帶作物和亞熱帶作物的混合區。典型的水果有荔枝、龍眼、楊桃、菠蘿、黃皮等。香蕉、柑橘、甘蔗長勢良好,紅薯也能過冬。三熟制是雙季稻和壹季紅薯。③南部農業帶,主要在雷州半島,熱帶風光宜人,劍麻、菠蘿長勢良好,防護林帶可種植橡膠。由於降雨量少,土地幹燥,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種植多種甘蔗和紅薯。

由於各種地理因素的影響,廣東省地形多樣多變,也有區域性小氣候和氣候垂直變化。隨著海拔的升高,各種氣候因素壹般都是有規律變化的,比如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量增加。粵北山區縣年平均氣溫垂直遞減率為0.61℃ ~ 0.72℃/100米。由於地形因素的影響,各地氣候差異明顯,形成各種山地小氣候。高山往往是氣團和鋒面活動的障礙。山的東南坡經常多雨,西北坡少雨。此外,由於山脈的影響,冬季自北向南入侵的冷空氣被山脈阻擋下沈,降低了氣溫。向南開放的盆地或靠近北方的地形,冬季的高山阻擋了冷空氣南侵,夏季又接收了東南季風帶來的充沛熱量和降水,所以這些地方往往形成溫暖濕潤、年變化不大的良好小氣候。

廣東的氣候資源主要有以下特點:

(1)太陽輻射熱量豐富,但光能實際利用率低。廣東省地處低緯度,全年太陽照射角度大。每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熱量為418 ~ 543千焦每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1500 ~ 2300小時。其分布特點是東部和沿海較多,中部、西部和內陸較少。按雙季稻計算,光能利用率壹般在2%以下,最高可達2% ~ 2.5%(植物光能利用率理論上限為12%。目前全球高產田光能利用率在作物生長高峰期接近5%。

(2)熱量資源豐富,但會有短時冷害。廣東省各地年平均氣溫除南嶺北部19oc ~ 20oC外,其余地區均在20oC以上,大部分地區在20oC~23oC,農作物壹年四季均可生長。但由於季風氣候不穩定,春秋前期氣溫變化不穩定,冬季作物受寒潮和冷空氣影響,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寒害。

(3)雨量充沛,但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旱澇常見。廣東省是我國雨量充沛的省份之壹,年平均降雨量1.350 ~ 2.600毫米,降水主要來源於熱帶氣旋雨、鋒面雨、地形降水和局地熱雷暴。因此,不同地區年降水量的季節分布差異也很明顯,壹般沿海多於內陸,山地多於平原,迎風多於背風。粵中南部降水集中在夏季,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4%,秋季降水較少,冬季不足8%。春雨略多於夏雨,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冬雨略多於南方,約占全年降雨量的10%以上。由於廣東省地形復雜,導致地表徑流量大,降雨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旱澇災害依然常見,地表水資源依然短缺。

(3)水文學

廣東省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自然水系發達。全省水資源總量6543.8+0.8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543.8+0.33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467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60億立方米。流入周邊省份的過境客水總量達到2330億立方米。廣東省水文條件的壹個顯著特點是河渠縱橫,水網密集,河流流量大,徑流分布不均,年內年際變化大,水量區域分布差異大,臺風暴雨影響大。流域面積100平方公裏及以上的幹支流有542條,單獨入海的流域面積100平方公裏的河流有52條。在眾多河流中,東江、北江、西江、韓江是廣東省的四大河流,其中前三者與珠江三角洲的河流構成珠江流域的四大水系,廣東省流域面積1.1.44萬平方公裏,從珠江三角洲的八大閘統壹註入南海。

廣東省雖然水資源豐富,但受多種因素影響,時空分布不均。受季風氣候影響,雨季和旱季明顯,河流徑流量變化較大。據東江博羅水文站監測,最大洪水流量和最小枯水流量相差500倍。全省豐水年與枯水年的年降雨量差在1倍以上。此外,地形條件、地質條件和植被覆蓋的差異也造成了水資源的區域性差異。山區、盆地、平原、保水巖石區和植被覆蓋度高的地區水資源豐富;丘陵、臺地水資源相對貧乏,尤其是石灰巖地區,漏水嚴重,地表幹燥。

廣東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範圍廣、數量大,覆蓋了廣大農村的每壹塊土地。它們是農民抵禦自然災害、改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生態環境條件的基礎設施,是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物質保障條件。近年來,廣東省通過興修水利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農田綜合開發改造等,搞好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按照“通渠、通路、占地壹塊、地力高”的要求。據初步統計,1998 ~ 2003年間,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共修建防滲渠道約1600公裏,維修加固渠道136000公裏,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345萬畝,恢復灌溉面積約280萬畝。

(4)生物資源

廣東省橫跨熱帶、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潮濕多雨的海洋氣候和環境復雜多變的內陸地形孕育了大量的生物資源。

1.植物

廣東省植被分布具有明顯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從南到北依次為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不同緯度發育了熱帶季雨林、山地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闊葉林和山地矮林。熱帶森林植被僅分布在北緯21° 30 '以南的雷州半島,北部有亞熱帶季風森林分布。但由於人為破壞,殘存很少,僅在鼎湖山等局部地區發現,大部分已退化為人工馬尾松和灌叢坡地。杉木林多見於粵北和粵東的濕涼河谷,常與針葉常綠林、闊葉針闊混交林、竹林相連,構成粵北南嶺山區的主要植被。

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植被的垂直分布略有不同。廣東省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為:200-500米以下為亞熱帶常綠季雨林,500-1000米為亞熱帶山地常綠林,1000米+0500米為亞熱帶山地苔蘚矮林。粵北植被垂直分布為:海拔300米以下的亞熱帶常綠季雨林,海拔300 ~ 1000米的亞熱帶山地常綠林,海拔1000 ~ 1600米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海拔1300 ~ 1600米的亞熱帶山地常綠林。

全省共有植物7000多種,隸屬於272科1696屬,占全國總數的1/5以上。全省特有植物1.599種,具有經濟利用價值的野生植物2000多種,其中澱粉植物21.8種,油料植物1.6種,纖維植物323種,藥用植物885種,芳香植物84種,單寧植物397種,土壤農藥62種,野果28種。被稱為活化石的稀有物種有薔薇科、蘭科、蘇鐵科、鳳尾蕨科、銀杏、蘇鐵科、羅漢松科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有桫欏、桫欏、紫晶、梨、格木、三尖杉、楠木等。

廣東栽培植物種類居全國第壹。主要栽培樹種有杉木、濕地松、樟樹、案樹、臺灣相思、大葉相思、濕地松、母樹等。主要經濟林有橡膠、桐油、腰果、肉桂等。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紅薯、小麥、木薯、花生、甘蔗、玉米等。種植的水果有荔枝、菠蘿、香蕉、柑橘等200多種,其中糯米糊、肉桂、增城掛綠、白糖罌粟荔枝、潮州橙、四會貢柑、石硤龍眼、嶺南木瓜等口味最好。蔬菜品種有371。此外,還有蘑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

2.動物

廣東省是中國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壹。野生陸生脊椎動物830余種,其中哺乳動物130種,占中國哺乳動物總數的25%;兩棲爬行動物190余種,占全國同類動物總數的40%;鳥類有500多種,占中國鳥類總數的50%。野生動物中,主要經濟動物100余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有華南虎、黑長臂猿、海南麋鹿、雲豹等62種。

人工飼養的動物主要有豬、牛、羊、兔、雞、鴨、鵝、鵪鶉、鴿子等。珍稀動物主要有金龜子、蛇、野鴨、竹絲雞、珍珠雞、野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