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正逐步向以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並舉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此背景下,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成為穩定經濟運行秩序、平滑國內經濟周期的重要手段。但是,值得註意的是,基本建設資金的來源並不是無限的。以美國為例。2018年末,特朗普為了獲得修建邊境墻的資金,甚至威脅要關閉政府,最終創下了美國歷史上最長的停擺記錄。
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本建設。壹些市場咨詢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資金缺口將高達20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每年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約有壹半無法得到滿足。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對基建的資金來源有壹個清晰的把握,才能實現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動能的持續穩定。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基本建設資金的來源可分為五類,即國家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近年來,自籌資金和國家預算內資金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而國內貸款比重和利用外資比重呈下降趨勢。
壹、自籌資金
自籌資金是指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按財務制度提留、管理和分配用於固定資產再生產的資金。在資金投入來源中,自籌資金占據重要地位。從目前市場來看,自籌資金包括政府性基金支出、城投債、PPP、非標等諸多方面。
(1)政府基金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國家通過提供土地或者服務取得的收入。其中,土地的征收和出讓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占總收入的865,438+0%,其余收入來源,如車輛通行費收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國有土地收益、彩票公益金等。,占比不到5%。國家政府性基金支出是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之壹,約占自籌資金的40%。
(二)城投債
城投債又稱“準市政債”,是公開發行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的地方投融資平臺,主營業務多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性項目。從承銷商到投資者,參與債券發行過程的人都將其視為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受政策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影響,近年來城投債凈融資額有所下降。目前地方債降風險還沒有完成,金融監管趨嚴。2020年,很多城投債已經被雷到了。
(3)購買力平價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稱PPP模式,是指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以競爭方式選擇具有投資和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的原則訂立合同,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根據公共服務的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
PPP以市場競爭的形式提供服務,主要集中於純公共和準公共領域。PPP不僅是壹種融資手段,更是壹種體制改革,涉及行政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
(4)非標及其他計入自籌資金。
根據銀監會2013年3月8號文的定義,非標是指不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類資產。非標項目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托貸款、委托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益權、帶有回購條款的股權融資等。
在納入自籌資金的其他資金來源中,還有壹些為籌集基建資金而發行的債券,如鐵路債券、發改委專項債券、項目收益債券等。這些債券募集的資金在基建資金中占比相對較小,資金流向相對穩定。
以發改委專項債券為例,可細化為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城市地下共同溝建設專項債券、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債券、養老產業專項債券、雙創孵化專項債券等。,都是針對特定項目發債。因此,這部分資金具有針對性強、還款壓力小的特點。
二。國家預算中的資金
國家預算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有企業通過財政預算上繳的利稅和城鄉各種稅收。國家預算內資金的主要用途是預算內的各種經濟建設,如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國防和對外援助資金、國家行政管理等。根據財政部預算執行報告,全國預算包括壹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基金預算。
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國有資本的經營預算相對較少,占全國預算的比重不到1%,社保基建預算與基建關聯較少,政府性基金預算計入自籌資金。因此,國家預算中的資金對應的是壹般公共預算支出。值得註意的是,地方政府壹般債券用於彌補地方壹般公共預算赤字,因此已在壹般公共預算中體現。
近年來,由於減稅降費政策的持續實施,各類稅收政策有所調整,整體稅收收入有所下降。2010以來財政收入增速壹直在下降,同期赤字率實際財政狀況壹直在改善。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的沖擊下,財政收入壓力比往年更大。
但從相關數據中可以發現,即使在財政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我國仍然高度重視基礎設施投資,預算內資金用於基礎設施投資的比例仍然每年呈上升趨勢,這是由基礎設施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屬性決定的。
三。國內貸款
根據定義,國內基本建設貸款是指用於生產性基本建設項目的新建、擴建和改建的貸款。壹般來說,這類貸款主要用於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礎產業建設,其重點支持是包含在內的。凡具有法人資格、獨立經濟核算、經濟責任和償還能力的國有、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國家批準的建設單位,均可向銀行申請基本建設貸款。
自2065 438+06 PPP項目開始落地以來,國內貸款逐漸成為基建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之壹。PPP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種: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和銀行貸款,其中政府和企業投資的比例壹般為25%,其余75%主要來自銀行貸款。
從數據上看,國內投向基建的貸款占新增貸款的比例趨於穩定。2016年至2018年,上市銀行對基建的貸款年增量分別為1.24、1.95、1.2萬億元,上市銀行對基建發放的貸款總額占比2016-2017。PPP項目的成功實施,將上市銀行的資金引向基建領域。
近年來,雖然由於表外融資渠道的興起,國內貸款在基建投資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但仍是基建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供應鏈金融
2020年9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工信部、司法部、商務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銀監會、外匯局發布《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銀發〔2020〕226號), 這再次印證了供應鏈金融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促進良性循環、優化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供應鏈金融是指從整個供應鏈產業鏈出發,利用金融科技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實交易背景下,為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和上下遊企業構建壹體化的金融供應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提供系統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快速響應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產業鏈上企業的綜合需求,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鏈各方的價值。
在當前的基礎設施項目中,城投公司作為政府投融資平臺,承擔了城市資產投資和經營活動的責任,多年來在城市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受制於行業發展,與城投公司合作的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貸款門檻高、貸款到賬晚、貸款額度小、貸款成本高等問題,阻礙了基礎設施項目的推進。
在基礎設施行業,供應鏈金融將城投平臺、金融機構、施工企業及其上下遊供應商等參與者聯系起來,深度融合。基於基礎設施領域豐富的業務場景,對接銀行、保險、保理、券商、信托等金融機構的業務,利用城投平臺的信用優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隨著供應鏈金融在基礎設施行業的不斷發展,供應鏈金融來源資金將逐漸成為基礎設施資金的重要來源。
動詞 (verb的縮寫)外國資本和其他來源
外資和其他資金在基本建設資金來源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所以放在同壹個部分。利用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基本建設投資的補充來源。
利用外資進行建設,有利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總的來說,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包括借用國外資金、向外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和外國銀行借款,以及吸收中外合資、補償貿易和合作開發資源等外資。
目前,中國資本來源中利用外資的數量仍然很少,總量對基礎設施的總體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2016以來全球化形勢越來越嚴峻,2020年的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球化造成了沈重打擊,基礎設施領域的外資發展不容樂觀。
2020年,我國將從原來的外循環主導經濟增長逐步轉變為內循環主導經濟發展方式,因此在基建投資領域也要註重國內資金對基建發展的促進,實現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動能的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