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要畫端午節的手抄報,妳知道端午節手抄報上能填寫哪些內容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精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壹: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精選)端午節祝福語
粽子香,願經常鍛練身體健康;粽子鹹,願生活幸福常有余錢;粽子甜,願工作順利忙中有閑;粽子黏,願朋友四海時時掛念!祝端午節快樂,合家幸福!
端午到,好運隨著妳我笑。賽龍舟,甜蜜幸福壹起收。吃粽子,緬懷屈原遊古寺。我祝妳,每天快樂在壹起。端午節到了,祝妳端午快樂。
端午節到了,送妳壹顆好運粽,裏面包藏健康米,好運蛋,平安菇,快樂蝦,長壽花,幸運粟,如果妳收到將會好運連連。祝妳端午節快樂!
斟壹杯雄黃酒,溢滿的是吉祥,端午節,願妳快樂,平安!
端起快樂,放下煩惱;端起輕松,放下困擾;端起逍遙,放下浮躁;端起幸運,放下癡笑;端起祝福,放下夢繞。端午節之際,祝妳溫馨快樂,幸福環繞!
糯米粘,蜜棗甜,懷念無聲潤心田。艾草香,菖蒲揚,思念連連滿胸腔。龍舟舞,粽葉綠,祝福綿綿入心湖。屈原事,古今情,傳統節日文明凝。端午時節到了,願妳快樂。
端午節到了,送妳壹個萬能“粽”,僅限端午食用。食用的.呈現:幸福緊隨如風,煩惱跑得匆匆;知識用之不竭,錢財取之不盡;好運如日中天,彩票壹買即中。
糯米再香,香不過我的思念;紅棗再甜,甜不過我的問候;艾葉再真,真不過我的懷念;粽葉再大,大不過我的祝福:願妳端午時節吃著香甜的粽子,看著美麗的龍舟,感受古老的文化。
端午節送妳壹個開心粽,帶著我的祝福;送妳壹個幸福粽,映著我的問候;送妳壹個甜蜜,浸透我的關懷;送妳壹條端午短信,傳遞我的祝願,祝端午節快樂。
雄黃美酒杯中蕩,祝福壹片在心房。艾葉長長香氣漾,疾病遠離不近旁。端午粽子甜又香,佳節***度心歡暢。龍舟競渡歌聲揚,大河上下人喧嚷。願妳端午佳節幸福傍,快樂生活任徜徉!
端午來臨,品嘗美味的粽子,回味屈原的詩篇,劃壹回古老的龍舟,體驗壹番傳統的愛國情。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裏,讓我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暢遊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讓自己的靈魂經受文化的洗禮,找回心靈的歸宿!
端午到來真熱鬧,家家戶戶粽子包。大人準備美菜肴,小孩圍著桌邊跑。午飯吃過河邊跑,龍舟比賽在今朝。吶喊聲聲震雲霄,勝利失敗都歡笑。短信送來祝福到,願妳日日快樂無煩惱!
顆顆糯米甜了思念,條條竹葉包裹平安,個個香囊掛住健康,粒粒大棗紅了心願,端午的粽子全家福,壹起分享關愛溫暖。祝端午節快樂綿延。
篇二: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精選)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1、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壹,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
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壹名長命縷,壹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制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壹軸。又《宋史·禮誌十五》:“前壹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2、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壹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壹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壹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壹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
3、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壹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4、采藥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壹。《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藥用。
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
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幹,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藥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藥草之俗。
采藥是因端午前後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5、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後來壹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
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篇三: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精選)1、端午節忌舉行喜慶活動
端午節最重要的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因此這天是不適合向別人說祝福的,當然也不適合舉行和參加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加上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是“楊公忌日”,決不能被選來做為辦理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重要事項的日子。
2、端午當天忌下河遊泳
由於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這壹天忌遊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遊泳。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需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習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但是在山東壹帶,有流傳著出嫁的閨女走娘家,不須在端午節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過端午節。因為民間俗話說,“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期間嚴禁房事
古人認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為九毒首日。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因此古訓嚴禁端午房事,並且規定從五月初壹到初五,女子應該歸寧,在父母家度過,夫妻分開,並把這天定為“歸寧日”。
5、端午節防毒氣攻身
前面也提到過端午節是毒月,從農歷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壹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從五行上看,任何壹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因此,端午節這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篇四: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精選)端午節的來歷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壹。《風土記》雲:“仲夏端午,端,初也。”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意思,後因“五”、“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便成了端午節,又名重五、重午。因“五”為陽數,又名端陽。
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壹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壹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的由來,有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聞壹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則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
篇五: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精選)端午節放假規定
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圖解端午節日,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壹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十五日。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壹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30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紮比審議並批準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中國“端午節”名列其中。這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條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五)端午節,放假壹天(農歷端午當日)?”據此,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節日。在文化逐漸多元、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面臨著不少挑戰。這迫切需要人們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傳統,又要適應當今人們需要。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壹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劃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壹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劃船去打撈,壹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壹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壹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