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江蘇吳江市的簡介

江蘇吳江市的簡介

吳江市位於太湖之濱和江蘇省最南端,地處北緯30°46′~31°14′、東經120°21′~120°54′。南連浙江省嘉興市和湖州市,北接蘇州吳中區和昆山市,東臨上海市青浦區,正當江蘇、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境內水道縱橫、湖蕩密布。本市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素有古運河畔“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全市面積1176平方公裏(不含太湖水面),其中水域面積267.1平方千米。200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788438人,外來登記人口60萬。現下轄省級吳江經濟開發區、汾湖經濟開發區和8個鎮。境內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318國道、太浦河、2007年底有望建成通車的滬蘇浙高速公路(吳江段)橫穿東西。2006年完成市級以上公路建設投資22.1億元,新建改建市鎮以上公路53公裏,230省道和蘇同黎公路吳江段建成通車,市鎮以上公路密度已達每百平方公裏180公裏。基本建成所有鎮20分鐘內上高速公路、30分鐘內到達市區、過境車輛40分鐘內離境的道路交通格局。境內公路收費站點全部遷移至省際邊界。吳江離上海虹橋機場80公裏,距京滬鐵路蘇州站22公裏,與上海洋山港和蘇州太倉港的距離分別為190公裏和105公裏,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把吳江與上海、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聯成壹體,人員和貨物運輸十分方便。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8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10億元,地方壹般預算收入4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4%、37.5%、33.9 %和 1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和農民人均純收入11283元,年均分別增長13.2%和13.8。目前,全國百強縣排名第九的吳江市,已擁有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政區沿革

吳江歷史悠久。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吳江建縣,縣治設松陵,屬蘇州。元元貞二年(1296年)吳江縣升為州,明洪武元

吳江市政區圖年(1369年)復為縣。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吳江縣偏西地設震澤縣,偏東地為吳江縣。1912年吳江、震澤兩縣復合為吳江縣,隸屬江蘇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吳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權。全縣先後分設8個區、10個區、9個區、5個區。1957年全縣撤區並鄉,***設23個鄉,7個縣屬鎮。1958年全縣農村成立20個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設3個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村建制,黎裏鎮與黎裏鄉合並,實行鎮管村,全縣***設7個鎮,22個鄉,1985年又有5個鄉鎮合並。自1987年起全縣各鄉陸續撤鄉建鎮。1992年撤縣建市,設有18個鎮,5個鄉。

至2007年全市全面完成撤鄉建鎮,***設松陵、盛澤、同裏、震澤、平望、汾湖、桃源、橫扇、七都9個鎮。

對外經濟

吳江市2006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42.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出口71.73億美元,進口70.97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9%和4.3%。在全市進出口貿易中,外商投資企業仍是絕對主力,年進出口總額為130.88億美元,其中出口63.6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0%和12.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91.72%和88.8%。進出口首次扭轉了多年來出口貿易逆差的局面,實行了出口貿易順差。在商務部評定的全國進出口500強企業和出口200強企業中,有10家企業進入進出口500強,4家同時進入出口200強。

2006年累計新批外資項目268項,註冊外資10.74億美元,增資項目107項,註冊外資2.92億美元,合計新增註冊外資13.66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13.3%;實際到帳外資6.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0%。全市新批項目中註冊外資超千萬美元的43項。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新起色。全年新簽外經合同額3214.7萬美元,完成營業額3319.1萬美元,新批外派勞務人員138人。新批準投資境外企業3家。

社會保障

吳江市2006年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年末人數為38.3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年末人數為2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年末職工人數為35.94萬人;參加工傷、生育保險年末職工人數分別為21.98萬人和21.78萬人。城鎮基本養老、失業、醫療三大保險覆蓋率達98.5%。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土地換保障總人數12.91萬人。調整和完善了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和農保土保政策,兩次上調了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人均增資232元。新型合作醫療鎮、村覆蓋率達100%,參保率 96 %,人均籌資為130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推進,保障標準逐年提高。年末***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1328人,比上年增加991人,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分別為1912人和9416人,全年累計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267萬元。年末,全市擁有各級民間職業介紹機構73個,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13個。全年新增勞動就業崗位9.24萬個,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2.67萬人,安置城鎮職工再就業1.4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社會福利事業蓬勃發展。全年社會福利彩票銷售額4387萬元,接收社會捐贈款678.58萬元。

人文歷史

古往今來,吳江大地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間,湧現了壹大批著名的歷史人物。據資料反映,屬吳江籍或長期生活在吳江的歷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範蠡,西漢詞賦家嚴忌、嚴助父子,西晉文學家張翰,南朝梁陳間文學訓詁學家、畫家顧野王,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宋代進士謝景初、謝濤,明代詩文家史鑒、沈顥、園林建築師計成,清代天文學家王錫闡、文學家吳兆騫、詞曲家徐曦、醫學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誕育了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去病,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詩人柳亞子,革命烈士張應春,國學大師金松岑,文學家範煙橋等壹大批傑出人物。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吳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了鮮明的吳文化特色。吳江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蘊藏豐厚,尤以蘆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摯樸實、曲調優美清新、鄉土氣息濃厚,在吳中獨樹壹幟。流傳的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工藝流派紛繁,各呈千秋。吳江人主食以大米為主,雜糧僅用作調節口味,其中盤龍糕、閔餅、麥芽塌餅、熏豆、震澤黑豆腐幹等都是吳江頗具特色的名吃名點。

遊在吳江

同裏景區位於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距蘇州城18公裏,全鎮總面積62.54平方公裏,人口3.35萬。同裏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古鎮鑲嵌於同裏、九裏、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鎮區被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小島串為壹個整體。建築依水而立,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是目前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古鎮,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列為太湖十三大景區之壹。

古鎮於1986年對外開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清麗古樸的同裏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人傑地靈,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古鎮距蘇州18公裏,離上海80公裏,去周莊10公裏,到吳江僅6公裏,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同裏人世代勤奮苦讀,知書達理,教育發達,人文薈萃。自南宋淳佑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裏先後出狀元壹人,進士四十二人,文武舉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裏人有葉茵、徐純夫、莫旦、鄒益、梁時、何源、計成、王寵、朱鶴齡、沈桂芬、陸廉夫、袁龍、陳沂震、顧我錡、黃增康、黃增祿、任預等。近世以來,著名裏人有陳去病、金松岑、嚴寶禮、費鞏、王紹鏊、藍公武、馮新德、楊天驥、費以復、劉汝醴、範煙橋、金國寶、沈善炯、馮英子等。倪瓚、顧瑛、韓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潛等也曾流寓同裏。正有如此之人,才會創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其他景點:

靜思園:靜思園位於蘇州市吳江近郊,同裏古鎮往西3公裏處,占地100余畝。陳列著大量靈璧奇石,著名的“慶雲峰”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肖甸湖森林公園:肖甸湖森林公園面積近4000畝(水面2000多畝),面積之大,綠化之好,生態之佳,江南少有。

平波臺 師儉堂 孔廟 小九華寺 影視基地 圓通寺 陳去病故居 麗則女校 耕樂堂 三橋 明清街 小橋流水 南園茶社

明清建築群 退思園 羅星洲 嘉蔭堂 崇本堂 珍珠塔景點 王錫闡紀念館 慈雲寺塔 慈雲禪寺 垂虹橋

柳亞子紀念館(AA)

先蠶祠(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