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現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本世
紀七十年代,在香港經濟起飛的帶動下,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利用低地價、低工資以及歐美國家給予的較充裕的成衣、針織
品配額和對澳門產品實行特惠稅,大量吸納香港資金來澳設廠,
制衣、針織、手袋、玩具、電子制品等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到
八十年代中期,工業達到鼎盛,有工廠2700余間,工人8萬,產
值占全澳總產值的37%,成為澳門經濟的第壹大產業,不僅為
三分之壹的澳門勞動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而且是外匯收入的
主要來源。?
工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其中制衣、毛紡毛織占
總產值的70%。工廠的規模也較小,多數是不足百人的小廠,
500人以上的工廠只有幾家,所以澳門的加工企業大多經營靈活,
產品更新方便。但是澳門加工業對外依賴性很大,資金和技術
主要來自香港,原料需全部進口,工人中相當部分是從內地輸
入的勞工,產品90%以上出口,目前澳門的工業產品已銷往10
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70%以上銷住美國和歐***體國家。?
進入本世紀九十年代,由於鄰近的珠江三角洲及東南亞壹
些國家出口加工業的迅速發展,澳門工業受到很大的挑戰,生
產成本低廉的優勢逐漸喪失,競爭力下降,發展明顯放慢,增
長幅度由八十年代的兩位數降為壹位數,許多工廠或者部分生
產工序轉移到成本更低的鄰近地區。面對新形勢,澳門的壹些
企業家正致力促進工業轉型,即將原來粗放式的勞動密集型產
業向半技術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的產業轉移,壹方面開發新產品,
開拓新市場;另壹方面積極改進經營管理,引進新科技,降低
成本,改善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目前,澳門工業
雖然進入轉型調整階段,遇到的困難不少,但發展前景仍然光
明。?
二、博彩旅遊業
“銀牌高署市門東,百萬居然壹擲中。”澳門是聞名的賭
城,有“東方蒙的卡羅”之稱。澳門的賭業由來已久,清朝時
已具規模。1872年,港英當局嚴格禁賭,清朝政府也在廣東禁
賭,賭徒流聚澳門,澳門賭業得以興旺。1937年,澳門開設專
營賭場,其稅收成為澳門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1961年,
葡澳政府頒布法令,將博彩業合法化。1962年澳門旅遊娛樂有
限公司取得博彩業的專營權並經營至今。?
澳門的博彩業主要有幸運博彩、跑狗、跑馬、白鴿票(彩票)
。博彩業的收入十分可觀,目前僅幸運博彩的年收入已超過17
0億澳門元。澳門的賭場與美國的拉斯韋加斯、大西洋城相比,
其建築、設施和繁華程度都遠為遜色,但來澳賭徒所下的賭註
卻大得驚人,常常是少數人在幾張賭臺上的豪賭帶給賭場的收
入占賭場總收入的近半數。博彩稅是澳門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
來源,近年比重已達50%。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加上直接間
接為賭業服務的人員,約為1—2萬人。連同這些人的家屬,估
計直接靠賭業生活的人,約占全澳人口的五分之壹左右。賭場
職工的收入很高。主要靠賭客的賞錢。根據澳門基本法的規定,
1999年後,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
年不變”,“澳門特別行政區根據本地整體利益自行制定旅遊
娛樂業的政策”,澳門的博彩業繼續存在和經營。?
除了賭博,澳門的娛樂業也很興旺,歌舞廳、酒吧,以及
半公開的色情場所,如夜總會和名目繁多的浴室等在澳門的許
多街巷中都可以找到。?
博彩、娛樂、中西文化的交匯,吸引了大量外來遊客到澳
門。1996年達815萬,為澳門人口的20倍,旅客消費270億澳門
元。大量旅客的到來,帶動了澳門的酒店業、餐飲業、旅客運
輸業、珠寶金飾業和商業的興旺。目前,澳門各方面都看好旅
遊業,認為它是澳門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並積極采取措施推
動旅遊業的進壹步發展。?
三、金融服務業
澳門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和保險公司。澳門最早的銀行是
1902年開業的葡資大西洋銀行。目前,澳門***有23家銀行和19
家保險公司,此外還有2家財務公司,1家郵政儲蓄機構和7家貨
幣找換店。銀行從業人員3700多人。?
澳門沒有中央銀行,現由澳門貨幣暨匯兌監理署代行中央
銀行職能,並由其授權大西洋銀行行使澳門發鈔代理職能及代
行政府庫房職能。進入後過渡時期,根據中葡聯合聲明的有關
規定,並考慮到澳門金融體制的穩定和實現平穩過渡的重要性,
經中葡聯合聯絡小組談判商定,自1995年10月16日起的15年內,
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與澳門大西洋銀行***同發鈔,各自發鈔的
額度均為50%。合約期滿後,可根據聯合聲明的精神修約、續
約或簽訂新的合約。?
澳門不實行外匯管制,資金進出自由,銀行既可經營本幣
業務,又可經營外幣業務,還可經營離岸業務。澳門銀行資本
國際化程度較高,有14家銀行的總行設在澳門以外,包括匯豐、
中銀等世界知名銀行。?
澳門金融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香港。澳門銀行利
率隨香港升降調整,流通中的貨幣和銀行貸款大部分是港幣。
八十年代末以來,港幣占全澳貨幣供應量比重的50%左右,貸
款占銀行貸款比重的60%左右。澳門銀行的黃金、外匯、股票、
基金投資等業務大部分通過香港市場操作,銀行境外資產也多
集中在香港。澳門目前尚無證券期貨市場。?
澳門的19家保險公司中,4家是人壽保險公司,15家是非人
壽保險公司。中資及合資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達90%。?
四、建築地產業
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壹,土地資源變得越
來越珍貴。?
澳門土地按用途分為農業、貨倉、商業、住宅、工業和其
它6大類;按性質分為政府用地和私人用地兩大類,其中政府用
地包括政府租借地、政府租售地、政府公***土地、臨時性使用
式占用地等,私人用地包括業權已明確的土地和業權未明確的
沙紙契土地兩種。?
本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大量新移民進入澳門,目前對房屋
的需求十分殷切,六十年代中期,“分層出售”的樓房買賣和
銀行提供“分期付款”供樓等方式先後出現,為房地產的發展
創造了條件。七十年代末,由於制造業的興起,居民就業情況
理想,置業安居願望強烈,同時隨著內地改革開放,數以萬計
的內地新移民到澳門定居,使澳門人口急劇增長,樓價也急速
上漲。澳門建築地產業進入第壹個高峰期。?
八十年代後期,中葡通過談判順利解決了澳門問題,澳門
前景明朗,經濟發展,多項大型建設得到落實,市場資金充裕,
分期付款供樓成為壹種潮流,建築地產業再創高峰。作為澳門
經濟的支柱產業之壹,建築地產業在經濟結構中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門將找到壹個適合本地優勢與特點的經濟運行模式,以
新的姿態走進新的紀元。?
壹、2000年回顧
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漸去,香港經濟出現了近十五年來最強勁增長。根據香港政府最新公布的數字,本地生產總值繼第壹季14.2%和第二季10.9%的實質增長之後,第三季度以10.4%的雙位數字攀升;2000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將超過10%。同時,香港的失業率進壹步回落,由1999年的63%減低至目前的4.8%。
1、增長具全面性
香港經濟於1999年下半年開始復蘇,復蘇的動力首先來自轉口貿易、服務輸出的回升以及政府開支的大幅增長。與1999年恢復性增長相比,2000年的經濟已進入全面增長的階段。壹方面,對外貿易的各個環節均取得十分顯著的增長。2000年前九個月,轉口貿易、服務輸出和輸入分別比1999年同期上升19.7%、15.2%和2.3%,遠高於1999年全年度5.4%、7.8%和0.25的增幅;貨物進口則激增19.9%,比起99年0.1%的微弱反彈,增幅巨大。同時,港產品的出口亦扭轉了大幅下滑的趨勢,增長率由1999年的負7.2%躍升為2000年前三季的10.6%。
另壹方面,香港的內部需求亦加速回升,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明顯增強。私人消費開支1998年曾大幅下滑7.4%,1999年止跌回穩,輕微回升0.8%;但2000年前半年已實質上升6.9%,第三季再取得5.0%的增長,證明疲弱的消費市場已經回暖。同時,工商投資的步伐明顯加快,上半年機器及設備開支較壹年前增加24%,第三季度的升幅更提高至27.8%。
2、新經濟嶄露頭角
2000年香港經濟的另壹個亮點是結構調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新經濟形態已奠定雛型。新經濟的崛起通常有以下幾個必備的要素:全社會對創新科技,特別是資訊科技的投資大幅增加;企業大規模重組,藉以降低成本、增加靈活性和善用新技術;融資市場更趨開放和活躍,風險投資大行其道;創業精神成為風尚;政府調整經濟政策並加快市場開放步伐,特別是進壹步開放電訊市場。這些新經濟的表征自1998年底開始在香港初現端倪,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已經清晰可辨。例如,香港人均互聯網主機已從1996年每100人0.75個,提高至目前的4.3%;在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期間,香港***有1,540個公司以.com性質成立,比壹年前的199間個增長了解8倍;至2000年10月初,香港並借地鐵上市之機率先推出了電子招股(e-IPO),等等。
除了資本市場作出迅速調適和配合,資訊科技、生物科技以及現代中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之外,香港新經濟的發展還呈現以下特征:壹是政府積極擔當領頭羊和促進者的角色;二是新經濟公司藉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區性商業樞紐以及進入內地之門戶的有利條件,迅速向海外以及中國內地擴張版圖;三是傳統產業與時並進,新舊經濟互為滲透。壹方面,以房地產、銀行業為主的傳統支柱行業憑借資金、客戶基礎、商譽、品牌效應等現有的優勢,加大投資吸收新知識、新觀念、調整經營方向,拓展新興業務;另壹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變開始將應用新科技擺上了公司的發展議程。與此同時,新經濟公司亦紛紛透過收購、兼並、策略聯盟向舊經濟公司滲透;藉以獲取實質性的載體,締造持續增長的發展模式。
新經濟的崛起標誌著香港以創新科技為本、以高增值產業為方向的第三次經濟轉型全面啟動,這不僅有助於加強香港的經濟基礎,而且亦增加了產業結構的層次性,提升工商業的整體效率,使香港的發展空間進壹步擴大。
3、本地內部需求復蘇
零售業在第3季的增長速度減慢,部分原因是由於零售業1999年第3季度開始復蘇,導致該季的比較基準較高。與壹年前比較,零售量在2000年上半年大幅上升12.3%後,第3季的升幅放緩至5.8%。這主要反映汽車和珠寶等較貴重物品的銷售情況放緩。不過,服裝、家具及家庭電器的銷售仍維持強勁增長。經季節性調整與對上季度比較,零售量在第3季下跌4.6,第1季及第2季則分別上升9.1和0.7%。
私人消費開支在2000年上半年較壹年前實質上升6.9%,第3季度再取得5.6%的增長。其中,耐用品的開支仍然取得最大增幅,而非耐用品及服務的開支亦進壹步增加。居民在旅遊方面的開支跌幅減少。經季節性調整與對上季度比較,旅遊方面的開支在第壹季度實質上升4.9%後,於第二季微跌0.2,第3季則回覆0.5的增長。
政府消費開支以國民會計基礎計算,在2000年上半年較1年前實質上升3.2後,第3季度再增長2.5%。經季節性調整,與上季度比較,政府消費開支在2000年第壹季度實質增長0.9後,第2季下跌2.8%,第三季則回復0.7的增長。
整體投資開支以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計算,與壹年前比較,在2000上半年實質上升4.8%後,第3季再激增13%。這主要是因為機器及設備開支繼2000上半年較壹年前實質上升24.0%後,第二季進壹步大幅增加27.8%。由於前景好轉,即使實質利息成本較高,這方面的開支仍有強勁增長。樓宇及建設開支的跌勢亦大為緩和,實質跌幅由2000年上半年與壹年前比較後的12.4%,放緩至第三季的3.5%。公營部門的建造量方面,優先鐵路計劃和多個政府基本工程項目加緊施工,抵消了公***房屋計劃的建造量及減少的影響。私營機構建造量方面,土木工程產量稍有上升,以及現有樓宇的翻新和維修工程顯著增加,減低了新建造工程持續下跌的影響。與此同時,地產發展商毛利繼續大幅下跌,2000年第3季度較1年前實質下跌13.7%,但跌幅已較上半年的18.4%稍弱。
2000年第3季的存貨繼續上升,這與本地內部需求大幅增加,令進口貨物的吸納量有所上升的情況相吻合。
4、物業市場
住宅物業市場在2000年第2季度表現疲弱,但在房屋委員會宣布調節其房屋計劃和政府澄清房屋政策後,七、八月份的市場銷售趨向活躍。8月29日的土地拍賣程序規範,亦有助改善市場氣氛。買家仍以置業自住人士為主。不過九月稍後有大量新落成樓宇供應所影響。
2000年9月,住宅樓宇的價格,平均較六月上升3%。不過,2000年第三季對上季度比較,價格平均仍下跌3%,但已較第二季的7%跌幅輕微。另壹方面,2000年第3季,住宅樓宇的價格及租金仍遠低於1997年第3季度的高峰,分別平均下跌48%及30%。
商業樓宇方面,寫字樓的租務市場在2000年第3季依然活躍。盡管資訊科技公司在最近數月對寫字樓的需求下降,但隨著本地經濟持續復蘇,以及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整體的需求進壹步上升。此外,寫字樓的供應有限,使空置率進壹步下降,其中以位於商業區黃金地段的寫字樓成尤甚。至於寫字樓的銷售市場則仍然淡靜,原因是利率成本高,令投資者態度審慎。隨著零售業逐漸復蘇,租務市場在2000年第三季保持平穩。但銷售市場則偏軟。工業樓宇方面,租務及銷售市場在2000年第3季度依然呆滯。
5、勞工市場需求繼續增加
隨著整體經濟活動持續復蘇,勞工需求繼續增加,勞工市場情況進壹步改善。根據以“居住人口”方法編制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持續回落,由2000年第2季的5%下降至第3季的4.8%。持續失時間中位數進壹步縮短,由壹年前的82日及今年第2季的74日縮短至第3季的65日。失業六個月或以上的人數比例在同期亦減少,由27%減至20%。人力資源運用也有所加強。就業不足率在2000年第3季幅下跌2.6%,扭轉首兩季由2.8%短暫上升至3.2%情況。綜合所有就業人士計算,每周工作50小組或以上的人數比例在2000年第3季為34%,較今年第2季的32%及去年第3季的30%進步上升。
由於經濟強勁復蘇,令勞工需求增加。2000年第3季從住戶統計調查得出的總就業人數,與壹年前比較,上升3.4%至323萬人,較第二季的1.9%明顯增長。由於就業人數的增幅明顯超越勞動人口的增幅,使人力資源的供求情況在今年以來持續改善,而失業率也因而逐步回落。
隨著就業情況有所改善,勞工的收入在近數月亦微回升。2000年第2季的整體勞工收入以貨幣計算,較壹年前增加2%。在扣除同期消費物價的跌幅後,2000年第2季的收入及工資與1年前比較,均有較顯著的實質增長,介乎5%至7%之間。
6、物價
2000年第3季,整體消費物價的跌幅收窄。雖然零售商面對商場競爭激烈繼續提供價格折扣和其他優惠,但隨著消費需求穩步回升,折扣幅度普遍較前減少。在源自本地的成本壓力方面,勞工工資已止跌回穩,但新訂租約顯示物業租金整體上輕微下調,而多項政府和公***服務收費仍繼續受到凍結。至於外來的價格成本壓力方面,壹些商品在國際市場價格上升。此外,主要供應經濟體系的通脹率亦見上升。但最近數月進口食品和消費品的價格仍然下跌。
2000年第3季與1年前比較,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下跌2.6%,跌幅明顯小於第壹季的5.1%及第2季的4.5%,部分原因是住屋費用的跌幅減少,因為政府減免1999年第3季應課差餉50%,以致該季的比較基準較低。此外,很多消費品的價值的跌幅亦所收窄,甚至加快上升。2000年首9個月合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平均下跌4.2%,跌幅仍超過1999年的4%,作為主要分類指數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下跌3.2%,跌幅較1999年3.3%放緩。2000年第3季,經季節性調整與對上季度比較,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跌幅為0.4%,同樣較第1季的1.3%及第2季的0.6%降低。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的跌幅亦同時收窄,由第1季的1.1%減至第2季的0.6及第3季下跌1.1%,跌幅明顯較第1季的1.9%及第2季的2.1%溫和。
7、金融業
2000年第3季,港元兌美元的即期匯率在7.794和7.799之間窄幅徘徊,與總結余的兌換保證匯率走勢大致相同。總結余兌換保證匯率自1999年4月1日起,從7.55的水平每日上調壹點子(壹點子等於0.0001港元),在2000年8月12日到達7.80的水平,與發行及贖回負債證明書的兌換保證匯率匯合,因此500日的過渡期順利完成,由於本地銀行體系流動資金充裕,港元12個月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距,由六月底的43點子,擴至九月底的137點子。
在聯系匯率制度下,港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走勢貼美元走勢。2000年第3季,港況差不多所有主要外幣的均升值,特別是兌日元上升2.2%、兌德國馬克上升8.2%,兌英鎊上升3%。總的來說,貿易加權名義港匯指數由2000年6月底的132.7,上升至9月底的134.9。
港元貸款在2000年第3季的增長加快至1.7%,而港元存款 在同季亦進壹步增加2.0。由於港元存款的增長較港元貸款為快,港元貸存比率由2000年6月底的91.6%輕微下跌至9月底的91.4%。
本地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在2000年六月強勁反彈後,七月時進壹步攀升,因為市場預期美國利率或已見頂。政府在七月初澄清房屋政策亦進壹步刺激與地產有關的股票。恒生指數7月21日上升至17921點,8月大部分時間繼續維持在17000點以上的水平。其後國際油價飆升,市場憂慮油價上漲會影響通脹、利率,以至全球的經濟增長,因而打擊各地主要股票市場。本地股票市場亦受到拖累,恒生指數在9月22日下挫至14613點。不過,隨著國際油價短暫回落,恒生指數在9月底銷為反彈至15649點,較六月底僅低3%。
8、對外貿易增長強勁
(1)產品出口
2000年首10個月,香港的產品表現遠較預期為佳。盡管壹般均估計出口有所復升,但反彈幅度之大卻出乎意料之外,其中總出口在轉口激增20%的帶動下,躍升19%,本產出口亦有顯著回升,比去年同期增長10%。反觀1999年全年,總出口僅激升0.1%,而本產出口更下降近10%。
2000年首3季,香港對大部分主要市場的總出口表現出色,其中對美國及歐盟出口分別揚升15%及13%,兩者均為去年的主要增長動力來源。在區內經濟持續復興下,香港對亞洲的出口大幅回升22%,對東盟和日本分別有22%及20%增長,而對中國內地出口則躍升22%。香港對其他地區市場的出口亦於2000年首9個月取得可觀增幅,其中對東歐出口上升29%,對拉丁美洲上揚21%,對中東則有20%增幅,至於對非洲的增長步伐最慢,升幅僅為1%。
產品方面,2000年1至9月,所有主要的總出口均全面報升,其取得的最大增幅的是電子產品(+30%)及珠寶(+24%);與此同時,其他產品亦有不俗的表現,例如:塑膠產品(+15%)、紡織品(+12%)、家庭電器(+12%)、鐘表(+8%)、服裝(+8%)、鞋履(+7%)、旅行用品及手袋(+6%)、玩具及遊戲用品(+6%)。
由於美國和歐盟需求殷切,以及日本經過長時期經濟衰退後備受壓抑的需求的所回升,香港的珠寶出口大幅度激升;此外,海外市場對白金首飾續有需求,亦有助刺激珠寶銷路。電子產品出口表現理想,主要由世界市場的周期性需求帶動;再者,根據2000年1月生效的資訊科技產品及電訊設備的需求持續。
服裝出口在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及日本)需求強勁下,大為受惠;若非受到來自拉丁美洲及東歐的劇烈競爭影響,出口表現還可更上層樓。鐘表方面,美國和歐洲需求穩定以及亞洲經濟持續復升,均有助促進香港出口。至於玩具及遊戲,銷售主要受美國及歐盟持續不斷的消費需求帶動上升,而對日本出口更出現強力復興。
2000年首3季,美國進口有21%的可觀增幅,來自中國內地的進口(當中大部分由香港廠商經營)上升23%,源自香港的進口則增加13%。同期,香港對美國出口擴增15%,其中大部分主要產品均取得不俗升幅,例如:珠寶(+35%)、電子產品(+24%)、紡織品(+16%)、旅行用品及手袋(+12%)、家庭電器(+10%)、服裝(+7%)、鞋履(+6%)、鐘表(+5%)、玩具及遊戲用品(+4%)。
2000年1至9月,香港對歐盟出口急升13%,主要市場如德國、法國、意大利及英國等,對香港產品的需求均告大增。產品方面,2000年首9個月,香港對歐盟的電子產品出口上揚22%。其他增幅顯著的出口還有珠寶(+18%)、家庭電器(+13%)、紡織品(+8%)、玩具及遊戲用品(+8%)、鞋履(+5%)、鐘表(+3%)、旅行用品及手袋(+1%)、服裝(+1%)。
2000年1至9月,香港對亞洲出口強勁反彈,攀升22%。隨著中國內地經濟不斷增強,香港對內地出口躍升22%。由於中國內地出口持續復升,香港輸往國內供出口加工的原材料及半制成品保持強勁。與此同時,在內地消費意欲上漲的刺激下,輸往內地供應內銷市場的產品亦回升興旺。事實上,若非受至多項結構性發展影響,例如來自內地本土供應商的直接競爭加劇,以及海外供應商日益直接打入內地市場等,相信香港出口應有更佳表現。
2000年1-9月,香港對日本出口增加20%,主要動力是消費者追求物有所值的產品以及日本零售業為迎合這需求而作出的改變。日本的工業生產增加,亦令香港對該國的半制成品得到支持。在香港輸往日本的主要產品中,下列多個類別均取得增長:紡織品(+32%)、珠寶(+31%)、服裝(+27%)、家庭電器(+22%)、鞋履(+21%)、電子產品(+21%)、旅行用品及手袋(+15%)、玩具(+14%)及鐘表(+13%)。
香港對亞洲其他地區的出口,亦因區內經濟持續復升使進口需求擴大而有所揚升。2000年1月日至9月,香港對南韓出口上升36%,對東盟亦擴增22%。1999年,亞洲的經濟增長主要由出口帶動,進口需求則以半制成品為主,但2000年,在出口(特別是電子產品出口)持續回升的同時,內部需求(包括消費開支)亦呈現顯著反彈。
踏入2000的,在亞洲經濟復原之際,香港對大部分新興市場的出口均呈現強烈反彈。今年首3季,香港對東歐出口在該區整體經濟復升的帶動下,升勢尤其明顯,增幅達29%。在拉丁美洲,經濟亦重現活力,香港對該區擴增21%。至於香港對中東出口亦揚20%,但對非洲出口卻增加不足1%。
(2)服務出口
服務出口繼1999年初回復增長後,在運輸及旅遊業的帶動下持續蓬勃擴張,2000年首9個月較1999年同期上升14.6%。估計2000年全年,服務出口可取得雙位數字升幅。
香港服務出口表現良佳,主要因為亞洲區(特別是中國內地)的對外貿易活動全面復升。香港作為區內的運輸樞紐,估計2000年空運和海運業均取得雙位數字增長。據民航處的資料顯示,2000年首9個月,香港的空運貨物吞吐量上升17.8%,其中出口貨物表現較佳(+19.3%),而進口貨物亦取得可觀升幅(+15.8%)。海運業方面,表現也毫不遜色,今年首7個月,貨櫃總吞吐量增長14.3%。
今年首9個月,訪港旅客人數增加16.2%,旅遊業收益亦揚升10.7%。旅遊人均消費下降的趨勢似乎已見底回升,2000年首9個月,訪港遊客的人均消費較上年同期少4.9%,這與1999年人均消費取得比1998年少14%的數字比較,情況顯著有所改善。預計2000年全年,遊客的人均消費可取得雙位數字升幅。隨著亞洲各地經濟表現理想,區內金融活動大幅回升。截至2000年第三季為止,在亞洲籌措的銀團貸款總值增加超過上倍。2000年首10個月,香港是亞洲第二最活躍的銀團貸款市場,僅次於日本。在香港資本市場進行的集資活動也十分蓬勃,中國內地公司通過香港股票市場籌集的資金總額為1999年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