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東北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接壤,西與甘肅、寧夏毗鄰,南與河北、山西、陜西相連,北與蒙古和俄羅斯交界,國境線長 4221公裏。
〔面積〕118.3萬平方公裏, 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2.3%。
〔人口〕2002年末,總人口2378.59 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83%。
〔民族〕以蒙古族為主體,以漢族為多數,此外還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朝鮮、回、滿、等49個民族。
〔行政區劃〕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第壹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自治區。全區現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巴彥淖爾10個市;興安、阿拉善2個盟;另外有滿洲裏、二連浩特2個計劃單列市;下轄16個縣級市、17個縣,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
〔首府〕呼和浩特市。
〔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集寧、錫林浩特、東勝、臨河、通遼、海拉爾、滿洲裏、二連浩特。
基礎設施
能 源內蒙古依托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風能資源,建立起了煤炭開發、電力生產、風力資源開發和利用為主體的能源經濟體系。內蒙古現有煤炭生產能力7769.48萬噸,1999年煤炭產量為7071萬噸,1999年全區發電量380.6億度,11萬伏以上的電線路897公裏。
電 信 2001年,郵電通訊業繼續加快發展。全區郵電業務總量62.6億元,比上年增長20%。年末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300萬門,比上年增長18%;本地網固定電話用戶258萬戶,增長24.7%,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00萬戶,增長20.2%;鄉村電話用戶55萬戶,增長35.8%;城市公用電話7萬部,增長45.8%。年末已通電話行政村比重達68.4%,比上年提高14.2個百分點。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09萬戶,比上年增加93.63萬戶,增長81.2%。全區電話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動電話)19.7部/百人,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年末全區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5萬戶,比上年增長1.65部。
交 通 2001年,交通客貨運輸周轉量均保持了較快增長。全區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1090.11億噸公裏,比上年增長4.8%。其中,鐵路869.66億噸公裏,增長5%;公路220.35億噸公裏,增長4%;民航0.1億噸公裏,增長66.7%倍。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周轉量225.31億人公裏,比上年增長2.8%。其中,鐵路89.65億人公裏,下降2.9%;公路121.93億人公裏,增長4.8%;民航13.73億人公裏,增長30.8%。全區交通已形成以鐵路為骨幹,包括公路、航空的立體交通體系。主要幹線鐵路有京包線、包蘭線、集通(遼)線、京通(遼)線,鐵路運營裏程達5000余公裏。全區公路裏程為5萬公裏,其中低等級公路約占80%。區內有二連浩特至河口、滿洲裏至綏汾河、丹東至拉薩等15條國道過境,所有的市縣(旗)和94%以上的鄉(蘇木)通了汽車。呼銀高速公路呼包段已經通車。內河航道600公裏,黃河磴口至喇嘛灣間可通機帆船,額爾古納河有對外開放的黑山頭、室韋水運口岸。民航交通以呼和浩特為中心,區內有通往赤峰、海拉爾、包頭、錫林浩特、烏蘭浩特的航線,區外有通往北京、上海、沈陽、廣州等20多個省會城市的航線,呼和浩特、海拉爾為對外空運口岸。
經濟建設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0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545.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361.32億元, 增長2%; 第二產業增加值624.44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559.73億元,增長12.1%。全年社會勞動生產率14521元/人,比上年提高9.1%。
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第壹產業的種植業和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明顯,農牧業產業化步伐進壹步加快,第二、三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第三產業中的運輸郵電、房地產和社會服務業快速發展。
特色經濟區內名優特色產品有純毛毛線、純毛仿古地毯、羊絨制品;手工制品有銀器、多倫馬鞍、馬靴;農副產品有發菜,口蘑,黃河大鯉魚;優良藥材有麻黃草、甘草、黃芪等;風味美食有烤全羊、奶豆腐、馬奶酒等。
工 業工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2001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07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完成工業增加值307.22億元,增長12.9%。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0.2%,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11%;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4.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5.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增長26%。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21.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8.3%。產銷銜接保持穩定,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7.9%。
工業結構調整步伐有所加快。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比上年增長28.9%,新產品產值比重有所提高,但仍處於較低水平;以農畜產品加工為主的輕工業進壹步加快發展,生產能力不斷擴大,乳制品、液體乳、配混合飼料、鮮凍畜肉、凍凍飲品和機制糖產量分別增長9.1%、1.8倍、32%、28.9%、62%和45.1%,紗、布和服裝產量分別增長28.7%、25.1%和6.0%。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進壹步擴大產量,彩色電視機產量增長85.6%,電子元器件產量增長16.4%。重工業中的載貨汽車、工礦車輛和鐵路貨車等產量大幅度增長,天然氣、洗煤、焦炭、以及多數化工和建材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原煤、發電量、鋼、鐵產量保持平穩增長,天然原油、木材、小型拖拉機等產量下降較多。
工業經濟效益進壹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90.6,比上年提高3.2個點;實現利潤19.46億元,比上年增盈3.36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2.22億元,增盈0.8億元;規模以上虧損工業企業虧損額比上年下降9.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9.9%。全區38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到年底盈虧相抵實現凈盈利的行業有26個;年末全區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5.6%。
建築業 建築業生產較快增長,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建築業增加值117.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全區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企業施工的單位工程個數9433個,其中投標承包工程4423個,占全部施工單位工程總數的46.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06萬平方米,增長10.4%;竣工房屋面積1115萬平方米,下降1.3%;全區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利潤2.81億元,增長1倍;實現稅金5.48億元,增長22.9%;建築施工虧損企業虧損面15%,比上年降低2.6個百分點。
農牧業農業在結構調整中平穩發展。2001年,盡管全區農牧業生產遭受歷史罕見的幹旱的影響,但是農牧業生產依據市場需求變化,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明顯,糧食、油料、甜菜作物播種面積均比上年減少,飼草料種植面積擴大,奶牛業在農牧業產業化帶動下高速增長,牲畜出欄明顯增加,農牧業生產在大災之年仍能保持壹定增長。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61.32億元,比上年增長2%。
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較為明顯。糧、油、糖產量因受災和播種面積減少呈現不同幅度減產,飼草料種植面積在發展農區畜牧業的帶動下擴大到33.2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55倍,蔬菜產量有所增長。糧食作物中玉主播種面積擴大,豆類因播種面積增加及主產區氣候比較適宜有所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239.10萬噸,比上年減產2.78萬噸。其中小麥、稻谷、馬鈴薯等減產較多,玉米和豆類產量分別增長20.3%和3.8%。主要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80.62萬噸,下降30.7%;甜菜產量133.09萬噸,下降5.8%;蔬菜產量768.66萬噸,增長1.2%。
林業生產繼續保持較快發展,以退耕還林還草為主的生態建設得到重視和加強。全年完成退耕還林還草面積11.7萬公頃;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3.2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4.1%;幼林撫養面積46.73萬公頃,增長3.6%。
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牧業年度牲畜總增頭數 2588.97 萬頭(只),比上年同期增加25.97萬頭(只);良種及改良牲畜總頭數5516.83萬頭(只),增長2.1%,比重為77.3%。牲畜出欄頭數明顯增加,全年牲畜出欄3244.96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4%,牲畜出欄率66.1%,比上年提高5.4個百分點。全年肉類總產量149.58萬噸,其中豬牛羊肉產量134.78萬噸,分別增長4.3%和3.5%;奶類總產量109.05萬噸,其中牛奶產量106.24萬噸,分別增長31.4%和33.2%;禽蛋類產量26.38萬噸,增長8.1%。
農牧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區農牧業機械總動力1423.60萬千瓦,比上年提高5.4%;機耕地面積414.0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0萬公頃;機電井數量29.29萬眼,增長4.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47.2萬公頃,增長4.2%;節水灌溉面積94.65萬公頃,增長25.1%;農村牧區用電量22.83億千瓦時,增長7.2%;化肥施用量(折純)79.26萬噸,增長6%。
人民生活
社會保障社會保障事業得到進壹步發展。2001年末全區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17.7萬人,月平穩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4.36萬人,比上年增加1.43萬人;全年有225.3萬職工和65.3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有138.8萬職工和40.8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有78.8萬職工參加 了大病統籌。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區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達2.21萬張,收養1.56萬人;城鎮建立起各種社會服務設施5766個;全區城鎮已基本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有30.82萬城鄉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437.40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903.2萬元,接受社會捐贈3527.2萬元。
收 入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隨著國家兩次增加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和努力落實城鎮居民“三條保障線”等政策的逐步到位,企業經濟效益的好轉,以及私營個體經濟的進壹步發展壯大,城鎮居民收入明顯增加。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6元,比上年增加407元,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盡管農牧業受災嚴重,但受農畜產品價格回升和牲畜出欄加大,以及政府出臺的賑災救濟措施和減免農牧業稅等因素作用,全區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所增加。全區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元,比上年增加42元,增長2%。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進壹步改善。全年城鎮竣工住宅面積720.17萬平方米,農村牧區竣工住宅面積924.8萬平方米。居民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城鄉居民每百戶耐用品擁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