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明英宗廢“人殉”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

明英宗廢“人殉”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

先給您出個題目,當您看到下面這些不同作者在不同筆記中,對同壹位帝王發自內心的評價時,您會想到誰:“仁澤遠且大矣”、“不世出之明君哉”、“深仁厚澤、超前絕後矣”……

網絡配圖

相信屈指可數:漢文帝、漢宣帝、前秦世祖苻堅、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康熙……畢竟封建專制盛產暴君和昏君,出壹個明君或仁君,基本上比中彩票的幾率還低,但是我要告訴您的是,開頭所述的那些稱頌並不是給所列這些帝王的,而是贊美壹位似乎在我們心中“不咋地”的皇帝的。

這個人就是因為寵信太監王振,禦駕親征,導致“土木堡之變”,自己也被俘,後來在“奪門之變”中復辟為帝,旋即殺害民族英雄於謙的明英宗,他壹輩子幹了無數的糊塗事、荒唐事,但卻因為臨終前的壹個舉措,從而使自己獲得了千古美名,那就是——廢除“人殉”。

 壹 秦始皇殉葬者“不下數萬人”

“人殉”,顧名思義,就是用活人殉葬,死亡的貴族、統治者渴望在另壹個世界裏繼續過著有人伺候和奉養的好日子,於是便把生前供他們役使的奴仆、嬪妃、婢女甚至將領殺掉,跟自己壹同埋進地下。這無疑是壹種殘忍之至、邪惡至極的做法,雖然考古證明,早在母系氏族社會就出現了這壹現象,但第壹個以此臭名昭著的是秦武公,清末劉聲木所撰筆記《萇楚齋隨筆》裏提到“以人殉葬,始於秦武公,當時死者六十六人,至秦穆公,遂用至壹百七十七人,而子車氏三人在焉”。《左傳》詳細記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奄息、仲行、針虎是秦國有名的賢良,殺此三人殉葬,等於自毀幹城,秦國人做《黃鳥》壹詩表達對人殉制度的憤怒。

《萇楚齋隨筆》繼續說道:“至秦始皇,則凡後宮無子者,皆令從死。”負責建造墳墓的工匠——尤其那些制造防止盜墓的機關的工匠們,在秦始皇陵落成的那壹天也被悉數趕進墳墓內活埋,“當時死者,當不下數萬人,暴秦之虐,不特始作俑者,皆為苛政,且愈用愈多,殺人如螻蟻,可謂酷也!歷代人君相沿,用之千余年……”

在千余年的時間裏,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人被當做陪葬品,跟那些帝王將相壹起埋進了地下。不過總的看來,隨著歷史的進步,人殉壹點點被“簡化”,尤其宋代,隨著儒學的興盛,“人殉”這麽不“仁義”的事兒,哪個皇帝也不願意攤上千古罵名,所以極其罕見,即使有,陪葬者的數量也大幅減少。

但到明太祖朱元璋,這壹惡行又死灰復燃,“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明代學者王世貞在筆記《弇山堂別集》中記錄,由於死者太多,而其後又發生“靖難之役”,國家陷入壹團混亂,以至於朱棣打下南京奪取政權後,有人提出加封這些宮人的親屬,都很難壹壹核對名單:“獨有所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者,初以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為本所千戶百戶。”永樂初年,朝廷商議對建文帝時期升授的官員該怎麽辦時,提到這幾個千戶百戶,朱棣“開恩”說:“這幾家都是好職事,不動。通調孝陵衛帶俸世襲。”後來人們壹直管這幾戶人家叫“天女戶”。

而朱棣的殘暴程度不亞其父,在人殉這件事情上也深得遺傳,據《李朝實錄》所記:“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余人。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於其上,以頭納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三十多個人中有兩個是朝鮮女子,其中壹人向她的乳母道別喊道:“娘,吾去!娘,吾去!”慘絕人寰的哭聲催人淚下。

網絡配圖

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死後也都采用了人殉,雖然陪葬的人數大為減少,但殘暴程度卻壹般無二。明宣宗死後,被逼殉葬的妃嬪和宮女們的哭聲,深深震撼了時年只有七歲的少年朱祁鎮的心,這成為他壹生揮之不散的噩夢,他就是隨即繼位的明英宗。

二 明英宗為護皇後廢“人殉”

說起明英宗廢除“人殉”,壹個很少被正史提及的原因是: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錢皇後。

明英宗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復雜的皇帝之壹,從本質上看,他不失為壹個好人,如果把人分成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人格,那麽明英宗壹定是後者,他就像張無忌壹樣,永遠被環境和別人左右著行為,包括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滿朝文武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壹種是驚慌失措,壹種是想著在擁立朱祁鈺的過程中官升三級,還有壹種想著保衛國家,幾乎沒有人想到被俘的朱祁鎮,除了他的結發妻子錢皇後。這個從十六歲嫁給朱祁鎮的女人,為了營救丈夫,把自己所有的財產拿了出來,由於沒日沒夜的哭泣和跪地祈禱丈夫平安,她壹只眼睛瞎了,壹條腿也殘疾了。等到丈夫被贖回後,又跟他壹起被關進了冰冷的南宮,過著壹種實質上是囚禁的日子。明代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編》裏記載:“聞英宗為太上時,錢後至手作女紅,賣以供玉食。”也就是說錢皇後在極其艱苦的環境裏,為了換壹點吃的,必須拖著病體做壹些手工活兒、絲織繡品拿出去賣錢。

可想而知,在這種環境下,英宗和錢皇後這壹對患難夫妻的感情,是怎樣的相濡以沫,生死與***。

“奪門之變”後,明英宗奪回皇位,對錢皇後更加情深,“蓋聖德仁厚,加以中宮錢後同憂患者積年,伉儷情更加篤摯”。

《萬歷野獲編》記:在還沒有大婚時,年少的英宗就重視人倫。有個名叫周璟的,任雲南左布政,妻子剛死就續弦,被革職,後來向英宗上訴說,法律有“父母或丈夫死了,私自嫁娶者杖壹百,哪裏有妻子死了不讓續弦的?請皇上召集大臣,對我的革職秉公裁決。”英宗大怒,沒搭理他。第二年另有壹官員因為老婆死了,偷偷溜回家奔喪,有都禦史彈劾他,英宗卻說:“此亦至情可矜,姑貰其罪。”等到奪回皇位後,英宗更將是否忠於夫妻感情作為衡量官員合格與否的標準,壹個名叫馬良的官員,跟英宗不僅是君臣,更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有壹陣子馬良請假回家,給死去的老婆辦喪事,沒多久,英宗“至內苑,忽聞鼓樂之聲”,壹打聽是馬良續弦,英宗大怒說:“此人簡直天良喪盡!”從此再也不見他。

雖然這些做法聽起來有些偏執,但是又讓人不免覺得英宗的可愛,古代中國認為“家國壹體”,壹個不忠於家庭的人,很難忠於國家,壹個不忠於國家的人,當然不適合擔任什麽公職,從這壹點上來看,英宗的行為可以理解。

天順八年(1464)正月,英宗壹病不起,知道自己很快將要死去,他唯壹牽掛的就是錢皇後,由於錢皇後壹直沒有生育,太子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為了執掌後宮大權,很可能會要求錢皇後殉葬,而那時病殘的錢皇後毫無奧援,只能壹死。英宗想起了父親宣宗死後,回響在內宮裏的哭聲,於是將兒子朱見深叫來,鄭重下旨道:“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無論做兒子還是做臣子,朱見深都只有服從的份兒,《菽園雜記》中記:“故憲宗皇帝(朱見深)賓天,亦有命不用,遵先訓也,英宗壹言,前足以杜歷代之踵襲,後足以立萬世之法程!”從此有明壹代,再無強迫宮人殉葬的惡行。

網絡配圖

清代壹開始存在著“人殉”,王世貞在《池北偶談》中記載:“八旗習俗,多以仆妾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皇帝去世後,都有人殉——多爾袞的母親就是在努爾哈赤死後復雜的政治鬥爭中,被皇太極逼迫殉葬的。而康熙大帝英邁千古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對儒家文化有著深刻的學習和領悟,所以極其厭惡“人殉”,康熙十二年,有位名叫朱裴的禦史建議禁止這壹行徑,康熙立刻表示同意,並以嚴厲的口吻下旨,禁止隨主殉葬的惡行,延續千年的“人殉”終於畫上了句號。

 三 將殉葬者“釘身於墻”的暴行

翻回頭來看古代筆記中,經常有壹些詭異莫名的“人殉記錄”,讀來令人後脊發冷。

《萬歷野獲編》中有壹則是這樣寫的:“嘉靖八年,山東臨朐縣有大墓發之,乃古無鹽後陵寢”。無鹽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醜娘娘”鐘離春,墓中“珍異最多,俱未名之寶”,尤其令人瞠目的,是其中有“生縛女子四人,列左右為殉”,四個女子的屍體歷時千年,因為那些珍寶的“寶玉之氣”所護,居然還未腐爛。

袁枚在《子不語》裏也寫過壹則關於人殉的故事。陜西有個姓孫的人挖溝,突然鏟子碰到了壹個硬邦邦的東西上,怎麽也挖不動,扒開土壹看,原來是壹座石門攔在了前面,姓孫的找來工具撬開,發現壹條幽長的隧道,通向壹座大墓,走進墓穴裏,只見“陳設、雞犬、罍尊,皆瓦為之”。中間擺著兩座棺材,尤為可怖的是兩邊墻上有男女數人“釘身於墻”,都是給墓主殉葬的遇害者,為了怕他們死得不透或者化作僵屍,“故釘之也”。這些人的“衣冠狀貌,約略可睹”,姓孫的膽子大,正想上前仔細看時,壹陣風突然從大開的石門吹進了墓穴,釘在墻上的人瞬間都化成了灰,只剩下墻上的幾枚鐵釘,“不知何王之墓”。

徐珂所撰《清稗類鈔》中,記述了著名的廣東盜墓大賊“焦四”的行狀,焦四“常於白雲山旁近,以盜墓為業”,此人比胡八壹還厲害,“有聽雨、聽風、聽雷、觀草色、泥痕等術,百不壹失”。有壹天他發現了壹處墓葬,便召集了十幾個人,“建篷廠於其地,日夜興工,力掘之”。每挖壹尺,必要仔細辨別土質,挖到壹丈左右的深度,“陡聞崩裂聲,白煙壹縷,自 *** 噴出,約炊許而盡”,焦四帶著幾個膽子大的,“使手炬,坐竹筐,懸長繩以下。”下了五丈多長的繩子,竹筐落了地,只見墓穴裏有三座宮殿,中間的宮殿放著壹個最大的金棺,“列銅人數具,貌猙獰”,前殿是“餐廳”,碗盤具備,可怕的是後殿,“有柩十數,蓋當時殉葬人也”。焦四沒有管這些殉葬人的靈柩,直接把金棺打開,“則見屍之長髯繞頰,骨肉如石,叩之有聲,中實金珠無算,其臥處,鋪金箔盈尺,卷疊如席”。焦四把屍體拿出來拋在壹旁,將財寶席卷壹空,揚長而去。

這大概是墓主生前萬萬沒有想到的,他不但沒法在另壹個世界繼續享有榮華、尊貴,而且連自己的屍身都無法保存,徒遭盜墓賊的 *** ,反倒是那些在他眼中永遠為奴的殉葬者,反而得以保全。在這個不公道的世界上,有壹些隱形的“公道”卻往往為我們所忽略:有些人,用別人殉他的文治、殉他的武功乃至殉他的死亡,下場往往連殉葬者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