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語文作為壹種社會交際工具,其核心功能在於能夠熟練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參與社會交際。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課程將大量時間消耗在文本解讀上,文本解讀式的課程形態與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社會交際能力的要求是不對稱的。語文課程應該對接現代社會對本課程的要求,建構理解和運用並重,並且朝向運用的課程形態。吳忠豪教授在國家骨幹教師培訓中明確指出:“對小學生來說,學語文首先就是學語言——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今後在課程目標設置上,應變‘閱讀核心’為‘讀寫並重’並朝向‘表達’;在教材編寫上,應變閱讀本位的‘閱讀教材’為聽說讀寫並重的‘語文教材’;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應變‘閱讀主導’為‘表達主導’;在教學內容上,應變‘理解課文’為註重‘讀寫結合’的實踐活動。”這也就要求我們的閱讀教學要從單純的指導閱讀轉變為讀寫並重、讀寫結合,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不斷積累語言,逐步學習運用語言。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呢?教學中,教師抓住有效的訓練點,適時適當地組織學生隨文練筆,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筆者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文的特點,對讀寫結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壹、抓住重點詞、句,適時訓練,培養遣詞造句的能力
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看壹堂課是不是語文課,重點就是看教師是在教課文還是教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少而精,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準則。如果上課東抓壹下,西摸壹把,看起來什麽都有了,結果卻什麽也沒有教會。就會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錯誤。在壹篇課文中選擇壹個或幾個語段重點教學。在語段教學時,要抓住重點詞句培養遣詞造句的能力,讓孩子在對比、模仿中領悟語言,習得語言。
比如在教《麻雀》壹課中的這壹句:“突然,壹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壹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
1. 出示投影:
“突然,壹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壹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
“突然,壹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壹根羽毛似的落在獵狗跟前”
2.說說從兩個句子的對比中,妳體會到了什麽?生:(速度快、心情急切)
3.能不能用“像……似的”寫壹句話,形容某種心情?
生:上體育課了,我像離弦的箭似的向操場跑去。
生:他做事情像壹只蝸牛似的,慢死了。
……
再如在教《火燒雲》顏色變化的壹段時,我曾經學習著這樣設計:
1、火燒雲有哪些顏色?列出來並歸歸類。
2、妳為什麽分成這幾類?這些寫色彩的詞在結構上各有什麽特點?
(壹種水果名+顏色、壹種事物名+顏色、ABB、半A半B)
3、妳能再寫幾個這幾種結構的描寫顏色的詞語嗎?
梨黃、葡萄灰 ;
茄子紫 ;
紅通通、金燦燦 ;
半灰半百合色 。
4、把妳自己寫的詞語代入課文讀壹讀,妳有什麽感受?
再比如在執教《貓》壹課中,引領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在品味語言中進行模仿寫作的教學片斷:
師:剛才我們品讀老舍先生用的語氣詞,老舍先生對這只貪玩的貓是這種態度,而且有的同學發現老舍先生用詞很有特點。妳來接著說說。
生:“吧,呀,呢”這三個詞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見的語氣詞。比如,我們常說“去玩——吧”。
師:老舍先生在壹句話裏連用了三個語氣詞,現在我們去掉三個語氣詞,請大家自己比較著讀壹讀,放開聲音讀讀。
生: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麽會壹天壹夜不會回家呢?
生:加上語氣詞可以強調貓壹天壹夜沒回家,不加語氣詞的句了就不能強調。
生:不加語氣詞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沒有壹點兒味道。加上語氣詞後,句子變得更具體,更能通順了。
師:我也想來讀讀,加上這三個語氣詞我們可以感受老舍是帶著什麽樣的感情來說的呢?
師:妳體會到什麽?
生:老舍對貓的喜愛。
師:妳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了不起。同學們從老舍先生連用的三個語氣詞中,深深地體會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無比喜愛。
師:妳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寫法,也用上幾個語氣詞來寫壹種動物,表達對他的喜愛之情呢?
生:仿寫小兔子、小狗、小雞等
生:讀。師生***同評價。
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適時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不斷鍛煉中習得語言。
二、抓住文本空白點,發揮想象,培養創意表達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了解到有許多空白點,是作者言猶未盡的。教師可以抓住這些訓練點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發揮學生的想象,適時拓展,也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提燈女神》壹課中,在教學到南丁格爾照顧戰爭中的傷病員壹段:“每到深夜,南丁格爾常常提著壹盞小小的油燈,在營區裏地探視傷病員。她不是給熟睡的傷病員掖掖被子,就是為呻吟的傷病員換換藥。”
我這樣設計:1.讀句子說說妳的體會。2. 從“壹間病房壹間病房”“不是……就是……”妳體會出了什麽?3.用“不是……就是……”說壹句話。4.假如妳是受傷的壹位戰士,當妳疼痛難忍時,南丁格爾提著壹盞小小的油燈,給妳換藥,安慰妳,並順手帶走了妳臟了的內衣去洗幹凈,妳想對她說些什麽?
再比如教學詩歌《我站在祖國地圖前》建設祖國:“看哪裏鐵路未通,問何處還是荒原。沙漠在呼喚綠色,河水正思念電站。” 壹段時,我這樣設計:
1.怎樣建設祖國呢?鐵路未通我們可以……看,前邊是壹片荒原,我們來……對付沙漠我們要……不能讓河水白白流掉我們壹起來……
2.這幾句妳覺得哪裏寫得好?為什麽?
3.對啊,“呼喚、思念”寫得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句子寫活了,誰能模仿這種寫法,說說祖國還有哪些地方等待我們去建設?
生:荒山在呼喚樹木、鹽堿地在思念綠色、麥苗在牽掛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
再比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壹課,有這樣壹個詞“飽經風霜”。教學時教師這樣設計: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什麽樣的臉?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請同學們接著寫。這個練習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把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可以說是壹舉兩得:既幫助學生理解了“飽經風霜”這個詞語的意思,又讓學生進行了人物外貌描寫的練習。
閱讀教學中有許多課文存在空白點,只要教師善於發現,適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錘煉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三、抓住拓展延伸點,因勢利導,培養表達。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點,改變教法,因勢利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執教《衛星比武》中的壹個讀寫結合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這五種新型玻璃有什麽特點,有什麽用途呢?請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師:請停壹下,我發現,全班同學不但邊讀邊想,還在用筆畫、作記號。看來陸飛宇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養成這樣壹個好習慣。
師:五種衛星的特點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嗎?不過,老師不打算讓妳們說了,我想讓妳們寫。寫什麽呢?寫 “自述”。“自述”是什麽?就是自己介紹自己。現在我把全班分為五組,第壹組寫“通信衛星自述”……現在妳們都是衛星了。請把妳們各自的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做個廣告。看誰會誇自己,當然嘍,要實事求是,不要吹牛。
生:匯報交流自述。……
本次讀寫結合,既理解了課文內容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學習了表達,可謂壹舉兩得。
再例如在教學《裝在信封裏的小太陽》壹課時,1.我組織學生討論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壹個什麽辦法,給庫伯改正錯誤的機會,又不傷害壹個孩子的童心的?結果怎樣。2.此時如果妳是庫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這樣的做法,妳會怎麽想?3.多年後,庫伯成了壹名警察,獲得總部的嘉獎,在領獎時,要發表獲獎感言,妳會說寫生麽呢?請同學們寫壹寫。學生們贊揚了丹尼斯父親做法的巧妙,盡情表達對他的感謝之情。
再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我組織學生反復品讀文本,學生在領略文章內容的同時,情感之弦也在不斷被撥動著,表達的欲望也在不斷被激發。在了解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時,我讓學生寫寫此時此刻妳最想做什麽?有的說想去圓明園中遊覽,有的說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來,有的說想去親眼看看、親手摸摸那些奇珍異寶……很顯然壹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生心裏油然而生。在學習了“火燒圓明園”這段屈辱歷史時,我讓學生寫寫這把大火燒毀了什麽?用上“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也沒有了……”的句式,並聯系上下文感悟“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然後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妳是當時的皇帝、是輔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軍隊中的壹名守城士兵、是旁觀的壹位老百姓,面對侵略者的醜惡行徑,妳會怎麽說?妳會怎麽做?學生的思維、情感的閘門壹下子被打開了,他們頓時激情澎湃,暢所欲言,各抒已見,不少見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後就要挨打”、“唯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才不會受欺侮”這些道理學生自己領悟出來比老師直接告訴他們要深刻得多。結束新課時我再讓學生思考:假如現在妳就站在圓明園的廢墟前,妳心裏會想些什麽?妳有什麽話要說?讓他們去寫讀後感,自然水到渠成。
“水本無痕,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學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適的情境中才能被點燃、被激活。老師善於抓住課文中的拓展延伸點,因勢利導,讓學生能直接與文本對話,學生收獲的是刻骨銘心的感悟,積澱的是紮實的語言文字,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四、抓住讀書筆記,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實際的聯系。
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提高閱讀和作文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積累材料,提高認識。讀書筆記通常有三種寫法:壹是編寫內容提綱,壹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壹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寫讀後感,是最有效的訓練手段。
比如《成長》壹文學習之後,學生被文中壹個虎頭虎腦的男孩約翰父母從小但連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壹個要從小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壓歲錢。之後我讓學生以《讀〈成長〉有感》為題,寫壹篇讀後感,起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再如《凡卡》壹文讀後,我要求體裁不限,讓學生充分自由發揮,寫出心中所想的話,有用日記形式寫的,有用書信形式給凡卡寫信的,有用對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還有用勸慰方式鼓勵凡卡堅強、振作起來,與不公平的社會抗爭的……
再如在教《頂碗少年》壹文後,我讓學生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為題,通過自身的經歷,說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難、面對挫折的。學生對“人的壹生是搏鬥的壹生。只有敢於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裏,再搏壹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壹下,壹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的啟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幾種都是課內讀寫結合的策略,語言習得重在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逐步變“理解課文”為主的解讀式教學為註重“讀寫結合”的實踐活動。要善動心思,巧抓契機,適時練筆,豐富積累,錘煉語言。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平時的教學中就要讓學生發現寫作素材,註重積累,不斷引導學生鍛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真正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