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
在壹些大、中學生中流行的請“筆仙”、“筷仙”、“碟仙”等遊戲,並不是什麽新鮮的現代遊戲,而是中國最古老的巫術之壹“扶乩”(乩音jī)的變種或簡化版。
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塗建華先生告訴記者,“扶乩”最早發端於對傳說中紫姑仙的崇拜,而起源時間歷史記載說法不壹。宋代人洪邁在其《夷堅三誌》中認為是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逐漸出現,南朝的劉敬叔在其《異苑》中卻早有這方面的記載。
扶乩巫術的變化,表現在紫姑故事的變化、請神時間、場所和請神內容的變化諸方面,沈括的《夢溪筆談》曾有過記載。
“扶乩”的最大變化在於文人和道士、巫師操縱以後,已經變成壹種占蔔遊戲。到了近代,已被會道門利用,成為幫會聚合會眾和收斂資財的手段。
郭正誼教授介紹,扶乩壹般指用壹橫棍和壹支筆,兩人手指頂著橫棍,下面有壹沙盤,筆在沙盤裏畫出紋路後,主乩人就讀“天書”,耙子撫平沙盤後可以再讀。
“文革”時期和80年代中期,“請仙”在農村開始流傳,有些請觀音,有的甚至聲稱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能請到。這種活動在河南、陜西壹帶尤為猖獗。
最早“碟仙”只是個人玩,後來流傳成巫婆碟仙館。“請仙”在中國南北方都有,北方盛行的叫“簸箕仙”。是將簸箕裏盛滿米,插壹根筷子,當筷子提起裝米的簸箕時,相信者就認為簸箕仙來了。
破解“筆仙”騙人玄機
玄機壹:為何筆會自己動?矛盾的力量同時作用於筆
之所以“筆仙”遊戲能蠱惑人心,壹切皆因那支能動的筆。當兩個人都否認自己有主觀操作行為,筆怎麽就動了呢?
北京同仁醫院臨床心理專業副主任醫師張書芳告訴記者,從物理角度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玩‘筆仙’不允許以肘或腕作支撐,需保持懸空,筆垂直於紙面任何壹點,而同時求仙者被要求不能讓筆掉下來(因有說法掉筆會折壽)。身體時刻被要求放松,同時還承受地心引力。控制身體面積需要維持壹定張力,受到指令壓力,身體的壓強就會加大。當懸腕、無支撐、光滑紙面、尖筆這壹切矛盾條件具備,兩個人都會互相用力,因此,身體作用下的筆環行運動成為必然。”“碟仙”原理相同,當三個人走動時,手施展的力量不均衡,碟子會有所偏重的移動。
玄機二:為何筆會朝希望的方向挪動?女性更易受心理暗示
在張醫生和小葉的演示中,紙上出現壹堆亂圈,張醫生“請仙”並未成功。難道是心不誠則不靈嗎?張醫生回答:“某些人會因遊戲受到心理暗示。”
“筆仙”會暗示我們什麽?這種心理暗示對遊戲者產生怎樣影響?
張醫生接待的來訪者中,有因玩“筆仙”引發好奇、不解、恐懼,以至於欲罷不能、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的案例。
“起初小葉並不相信所謂的‘筆仙’,出於好奇玩過幾次後,發現結果非常準。
此後,她遇到什麽事都想先問‘筆仙’。結果越不好就越想算,越算越害怕,害怕到不敢出門、不敢上網、不敢打電話的地步。”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沈政認為,如果遊戲者是正常人,不排除兩種類型的心理暗示。第壹種是被賦予了暗示性人格特征的人易受到影響,因為此類人對周圍人和事非常關註,不難發現,求仙者以女性居多。女性特征決定了其更容易受到暗示。第二種是在特定環境中的某些人會由於意識範圍縮小、精神高度集中而產生違拗癥狀。即意識會向相反方面運動,比如身體不讓動時,意識上會強烈地想動。為何會執著地認為只要“筆仙”第壹次靈驗,就幾乎能次次顯靈?張醫生解釋說:“越是為了驗證什麽,自我暗示作用就會越加強。打個比喻,當妳剛開始學騎自行車,妳暗示自己不要撞到障礙物,可妳註意力越集中,車就越發不聽使喚地往墻根兒走。”原來身體的目標行為是在感官(通常為視覺)引導下大腦發出指令,肢體或軀幹完成,曰常生活的許多動作因習慣變成了下意識動作,即不需要過多思考。
玄機三:“請仙”效果為何不同?某些求問者處於半催眠狀態
古老靈學史盛行於19世紀初的北京、上海等,“請仙”其實是壹種中國形式的招魂術,早在五四期間,魯迅曾斥責過上海壹幫玩“筆仙”的人。個人思想追求、價值觀等問題都促成相信“請仙”。郭正誼教授指出,那些更為敏感的人即使暗示少,身體也會晃動得更厲害,念咒後,他們會處於半催眠狀態。人在似睡非睡時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此醫學上認定催眠可以治病,但在心理學上,催眠會使人進入對自己希望事情的自我迷茫和陶醉中。
“筆仙”、“碟仙”的真面目已經被解開,然而,相信迷信的人數卻依然讓記者觸目驚心。
筆仙碟仙的心理學解釋:
實際上筆仙碟仙只是壹種心理遊戲,仔細分析遊戲規則,可以看到遊戲有這樣壹種默契:
1、任何人應該心誠,信則靈。這就是說,請不要懷疑。
2、不要阻止碟子或筆的運動。如果碟子或筆向某個方向運動,遊戲者實際上在幫助碟子或筆運動。
引論:
1、如果某個遊戲者作弊,其他人會認為是碟子或筆在自己運動,從而成為幫兇。
2、如果某個遊戲者知道答案,他可以作弊。
事實上,沒有任何人遊戲者作弊,在這個遊戲裏面每個人都無意識的作弊,這是由於筆仙碟仙的放大效果:
以碟仙為例:
1、如果壹個人按住碟子,碟子沒有辦法運動。
2、為了讓碟子運動,遊戲者必須試探性性地讓碟子運動。
在這種情況下,遊戲者會無意識地作弊:
1、遊戲圖紙上某個問題的答案集中在某處,所以遊戲者會無意識地試探相應方向。
2、遊戲者傾向於試探自己確信的答案的方向。
3、當碟子到達答案,遊戲者會傾向於使碟子停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多人知道答案,這種作弊效果會被放大。如果只有壹個人知道答案,其他人也會幫助。事實上這助長了知道答案的人的信心,導致遊戲者無意識地引導碟子指向正確答案。如果兩個人知道的答案不同,其中壹個人會遵守遊戲規則“相信碟仙”而放棄自己的傾向。
如果沒有壹個人知道答案,遊戲者仍然會傾向於讓碟子向答案區域移動。在移動過程中,遊戲者實際上還是會選定壹個答案。這類似於多人知道不同答案,意誌強的壹方的答案將成為最終答案。
筆仙漫談
我來分析筆仙是怎麽產生的,發表我的意見之前請大家先作壹個小小實驗:
壹只手平伸出去保持不動,手裏握住壹支筆,筆尖輕輕點在桌上的壹張紙上,註意,不要把整個胳膊的重量都壓在筆上,(對了,其實就是所謂請筆仙的姿勢),然後保持幾分鐘,
然後看紙上被筆畫出的痕跡,如果自始至終只有壹個小小的筆尖大的點,那麽恭喜了,妳不用繼續往下讀了,直接去申請參加奧運會射擊比賽吧,冠軍非妳莫屬,但是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根本沒有辦法使自己的身體象壹塊石頭壹樣保持真正的紋絲不動。因為呼吸,心跳,脈搏,血流等原因,我們的身體隨時隨地都在輕輕的晃動,關於這壹點大多數人都知道,少數不同意的,請按我說的去體驗壹下:自然站立,閉上眼睛,放松身體,使呼吸心跳緩慢下來,十來分鐘以後妳就會明顯的感覺到身體的晃動,好像飄在水裏壹樣,壹晃壹晃的,但是很輕微。
或者大家想壹下軍訓時教官訓練我們踢正步時的場景,伸出壹條腿不讓放下就那麽站著,十分鐘後個個都東倒西歪的,有的同學那腿還抖啊抖的,是他自己要抖嗎,不由自主的呀。
為了以下敘述起來方便,姑且隨便給上面的現象起個名字。
OK,現在正式開始請筆仙,設有兩個同學,A同學和B同學,從未請過筆仙,聽同學們說的活靈活現的,終於決定自己也來試壹試,兩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壹點點緊張,壹點點刺激,壹點點恐懼,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期待,“期待”在請筆仙的初期扮演的角色絕對重要,抱有完全抵觸,完全不相信心理的同學是絕對請不來筆仙的。
話說兩人已經壹起握著壹支筆,伸出胳膊保持不動好幾分鐘了,好像沒什麽奇怪的事情發生,兩人不由有些焦急,此時根據>>,A同學因為長時間保持壹個姿勢,手那麽輕輕的從左向右動了壹下,只不過比之前晃動的幅度稍微大了壹些,而B同學正在期待和懷疑,這個較大的晃動馬上被B捕捉到,從而壹陣驚喜,心想:“難道筆仙來了?難道真有筆仙?筆仙現在要從左向右畫壹筆的嗎?”在B這麽想的時候,他握筆的那只手不由的在向右的方向是放松的,也就是說,如果
這支筆繼續向右移動,是不會遇到B同學的手的阻力的,而如果筆向左移動,因為這是B所沒想到的,則會受到B的阻力,這種現象姑且稱為 --- 鼓勵繼續向右
而此時A也感受到了筆的異樣,因為筆開始的晃動是正常的,但是晃到右方以後應該晃回來卻沒有,於是A也產生了和B同樣的想法:“難道筆真的動起來了嗎?”於是A要檢驗壹下,
(這裏還要解釋壹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檢驗壹個東西是否擺放穩固,或者檢驗它是否在移動時的動作:我們會用手把那個東西向左推壹下,再向右推壹下,不信的話請妳把自己的筆立在桌子上,立好以後用手去檢驗壹下,看自己的手是如何動作的,肯定是輕輕向左向右各晃壹下,動作很輕很快,這是我們從小到大十幾二十幾年養成的習慣,不用經過思考的,我把這種現象暫時稱為,
好了,話說回來,A要檢驗壹下筆是否真的在動,於是向左壹下向右壹下,當然很輕很快,但由於 B的>>正在起作用,於是筆只能繼續向右而不能向左,於是A也明白了,原來筆仙真的來了,而且筆仙是要向右畫的,於是>>在A的身上也起了作用,這下好了,筆真的動起來了,在>>和>>的壹起作用下開始正式向右畫。
筆既然已經動起來了,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筆仙降臨的標記是畫壹個大圈,這個大圈是怎麽化出來的呢?
如果A和B的猜想壹致,都猜筆仙是要順時針畫圈或逆時針畫圈,這很好辦,可是如果A猜想筆仙要順時針而B猜想逆時針怎麽辦?
那我們接著上面的繼續分析,話說已經從左向右畫了較長的壹劃了,要畫圈就該拐彎了,A在猜想筆仙是要順時針,可是卻在順時針的方向上感受到了筆的阻力,他當然不知道這是B在猜想相反方向的結果,於是順理成章的,在>>作用
下,A根據自己的檢驗結果改變了自己的猜想:“啊,原來筆仙不是要順時針而是要逆時針畫圈”,這樣兩人想法壹致,於是壹個圈就完成了。
畫圈畫線都好辦,那字是怎麽寫出來的呢?
好,接著分析。比如A提出了問題:“親愛的筆仙,能否告知我將來的老公姓什麽?”
A和B當然希望筆仙畫出來個字瞧瞧,假設接下來還是從左向右劃了壹道,A和B把這壹道看作是壹橫,那麽寫完壹橫應該寫什麽,估計在這個問題面前,十億中國人再加十億中國鬼起碼有十八億要回答:寫完壹橫,當然是壹豎了,於是兩人在>>和>>的***同作用下,又寫了壹豎。寫完壹豎又該怎麽辦,那當然是再寫壹橫了。
在這三劃寫完之後兩人有了分歧,A在猜想筆仙難道要寫壹個“王”字,那接下來壹筆應該是壹橫了,而B在猜想,難道筆仙要寫個“趙”字?那接下來壹筆應該寫壹豎了,於是在兩人的***同努力下,寫出來壹劃即不橫也不豎,斜的。
這時B先明白了,原來筆仙還是要寫個“趙”字,只不過不按照筆劃順序罷了,而A呢,多年的文化教育起了作用:壹個字既然已經寫出來4劃,應該很好猜它是什麽字了吧,A馬上反應過來,原來不是“王”字,而是壹個“趙”字,於是壹個字就出來了。
當然經常寫出來的東西是個四不象,那沒關系,“筆仙寫的字豈能每個都看懂 ?!”
好了,我要講的大概就是這麽多,所謂“筆仙”就是自己。
但有人說了,那為什麽某某事算的那麽準呢?---- 這個我也不知道,因為我沒辦法證明那是假的,就象妳沒辦法證明那是真的壹樣,
如果真有筆仙,那請他算壹下明天的彩票號碼應該不是什麽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