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消費主義的陷阱

消費主義的陷阱

某天在翻看B站視頻看到壹個視頻,講的是目前疫情下我們普通人的抗風險能力。的確,移動支付便利的同時,讓我們逐漸失去對“金錢”具象化的能力,它的多少,只是壹串數字的長與短。我們隨手刷掉5000塊錢,跟妳去取款機中取出來“實實在在”的5000元錢再去買東西時的感覺是肯定不壹樣。這是壹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用未來的錢享受當下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花錢的快樂之下,我們的抗風險能力也許所剩無幾。第六季奇葩說裏有壹個辯題:年紀輕輕精致窮我錯了嘛?詹青雲的壹段話直指問題核心:妳不是在為妳喜歡的東西花錢,妳是在為精致這個概念花錢。妳可以自由的決定我要過精致的生活,可是誰來定義什麽東西是更精致的?我們正沈迷於消費主義所偽造出的文化中,我們首先要思考誰在定義精致?

這個問題有鉆石這個產品來回答,再合適不過。鉆石作為上世紀最成功的營銷案例,是壹種既沒有工業價值儲存量還大的驚人的石頭,通過壹句鉆石恒久遠,壹顆永流傳瘋狂營銷,最終在全世界的女人心中植入了鉆石等於愛情的概念。精致的東西怎麽定義對於精致的選擇,本應該是壹個極具個人色彩的事情,每個人對於精致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理解,有的人覺得,轟轟烈烈才是美,也有的人覺得簡簡單單才是真。但是隨著二十壹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單純推銷產品早已不是廣告公司們的最高追求。推銷壹個理念綁架妳的審美,在替妳來定義精致,這才是當代傳媒的威力。上遊的資本掌握資源和渠道,廣告公司和傳媒集團負責哄騙消費者,雙方聯手將這些商品和壹些抽象的概念綁定在壹起,植入到人們的心智中,最後讓妳心甘情願的為這些概念買單。在這樣的配合下,就連“愛情”都能被定義。何況“精致”?

西方經濟學討論問題習慣理性人為前提假設,所謂的理性人,就是每次都能做出利益最大化選擇的人。比如壹個“理性人”看到壹塊鉆石,發現這破石頭,論硬度不如人造的,論儲存量是驚人的,論外觀也就玻璃的水準,讓我花兩、三萬買他們門兒沒有。但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塞勒用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理性人”是不存在的。行為經濟學是心理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研究。人們在各種情況下做出的決策。事實上,我們大部分時候的消費絕對談不上理性。研究證明我們想買的東西往往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比如價格上千的AJ對於那些半年也不會去壹次籃球場的男生來說,根本就用不著買這麽貴的鞋。更何況如果妳是個打鐵小王子,那麽我相信妳穿上壹雙AJ也不能幫妳罰球線起跳灌籃得分。但是在其品牌的母公司,耐克的廣告攻勢下,大量男生產生了壹種只要穿上這樣的鞋,我也能在籃球場上吸引漂亮姑娘目光的錯覺。而後AJ更是已經脫離了籃球屬性被貼上了充滿逼格的潮牌和身份的屬性。也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有人囤積所謂發行量少的球鞋來炒,最後壹地雞毛。

營銷的秘訣說到底就是四個字:洞察人性。研究消費者的心理,然後利用鋪天蓋地的廣告來進行洗腦。所以品牌和資本砸了數以億級的廣告費,就是為了讓妳心甘情願的掏幾千塊錢買壹雙鞋。有心算無心,被坑了也是正常的。重點是也需要明白其中的機制。

首先,我們了解下 延遲滿足 這個概念:延遲滿足是指壹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系、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將這個概念提了出來。

與之對應的就是:及時滿足。比如妳現在刷壹下短視頻,可以讓妳擁有即時的短暫的快樂。但是妳把這個時間用來學習,妳會實現更長遠的目標。可惜的是未來是飄渺的,而當下的快樂是更顯而易見且唾手可得的。深諳延遲滿足道理的老板,卻利用算法與推薦機制專門研究怎麽讓用戶更加沈浸在短暫的快樂。而如今短視頻。應用大行其道。有的人壹刷就是好幾個小時。商家和營銷公司的道理是壹樣的,他們需要的是消費者,更多的及時滿足。這正是利用了我們的弱點。相比未來,我們更滿足於當下的回報。因此,在廣告中,產品會被直接導向結果,產品生效的過程卻被隱瞞。所謂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就是這個道理。妳以為買了跑步機,下個月就能瘦成壹道閃電,最後跑步機成為了晾衣神器。妳以為買了kindle,馬上就能學富五車,最後發現那他來蓋方便面確實很方便。我們被這種虛幻的結果沖昏頭腦掏錢,那瞬間大腦就處於最興奮的狀態,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性的行為。最終我們簡單的把數字和結果畫上了等號:買個跑步機==兩千塊就能變瘦。

除了最大程度刺激妳的大腦,讓妳獲得即時滿足以外,商家還會利用我們大腦裏心理賬戶的弱點。在理查德塞勒的理論中,人們除了實際的銀行帳戶外,大腦中還存在壹個心理賬戶。在這個心理賬戶裏,我們的大腦會將錢分門別類的,存入不同的虛擬的賬戶中,比如:壹部分用來存儲壹部分用來消費,而消費賬戶又可能分成了生活消費、娛樂消費、飲食消費等等。這些賬戶之間並不互通。我們每做壹個消費選擇,都只是計算其中某壹個賬戶的得失。舉個例子:我花二十塊錢買了壹杯奶茶,不慎打翻在地,心中無比懊惱,甚至有種想過下去舔幹凈的沖動,但大概率不會再買壹杯奶茶。可是如果我是在去買奶茶的路上,發現自己丟了二十塊錢,那麽我走到奶茶店,最終還是會掏出二十塊錢買杯奶茶。兩種情況下,我同樣損失了二十塊錢,但做出的行為卻絕然不同。這正是因為第壹種情況下,我已經把腦中奶茶賬戶的錢給用了。而第二種情況下,損失的錢則不在買奶茶的心理賬戶之中。這就能解釋為什麽我們對意外之才特別大手大腳,剛拿到壹筆獎金,就想趕緊去消費,因為這筆錢事先不在我們的心理賬戶裏。這種內心中的權衡,就是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性消費的原因之壹。

影響消費的還有壹個不容忽視的交易效用理論(transaction utility),即商品的參考價格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效用,當商品實際價格低於參考價格時,我們心理上就會覺得這次交易是劃算。仔細思考壹下,妳每次消費時的心理狀態,妳是不是總會不自覺的進行比較,我們事先就錨定了壹個心理價位,壹旦這個商品價格低於我們的預期,即使是妳可能並不需要他在交易效應的暗示下妳會忍不住購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五千塊的包打折到四千五,我們就忍不住剁手。實際上這個包可能根本不知四千五,但是打折所產生的交易效用卻給了購買者快樂。對男生這個理論同樣有效,如steam遊戲的折扣。

而最狠的營銷方式,則是制造身份認同,也被稱為制造焦慮或者中產陷阱。不用太糾結,名字都是壹個意思。對於資本來講,真有錢人和窮人都不是真心對象,壹個是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壹個無論妳說啥反正我沒錢買。最容易被忽悠的實際上是夾在中間的大量群體,渴望通過消費來確定自己的身份。我之前提到過“輕奢”這個詞,這個詞就是專為中產陷阱打造,是壹種市場細分後的修辭手法。比如壹百塊的衣服叫屌絲,壹千塊的叫奢侈品,五百塊的命名就很講究了,不能叫“重屌”而叫“輕奢”,給人壹種我在向社會上層流動的幻覺,但是現實是什麽?現實是妳月薪五千穿優衣庫,年薪百萬的人也穿優衣庫。區別在於人家隨時可以買壹件阿瑪尼。可能妳也能買,但妳得為此省吃儉用還十二個月的信用卡。所以現實告訴妳的概念與營銷概念恰好相反:真正決定妳身份的,並不是妳花了多少錢,而是妳的賬戶裏躺了多少錢。消費主義的本質是:消費的商品不再是其使用價值,而是其符號價值。消費主義不僅定義精致和愛情,還想要定義我們是誰--妳消費什麽產品就代表妳是什麽人。比如戴森吸塵器就算壹個三五百的吸塵器完全足夠使用了。但依然有不少年輕人願意為戴森這兩個字掏兩、三千。因為在打開戴森的那壹剎那,即使身在處十平米的隔斷房也能產生壹種住在豪宅裏的喜悅。這幾年最王八蛋的壹句話就是: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就因為這句話無數租房的小青年為自己添置了各種用不上兩次的東西,直到搬家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有壹個詞叫“無產中產階級”,意思是像無產階級壹樣,沒有固定資產和生產資料,靠出賣勞動力賺錢;同時積極用中產階級的消費習慣和審美趣味要求自己的群體。“無產”是指收入,“中產”則是生活方式。在所有的焦慮中,身份焦慮是最致命。正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才會需要身邊有聲音不斷的提醒自己,從而落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制造身份焦慮,滿足即時滿足,通過心理賬戶和交易效用刺激消費,這壹頓組合拳打下來,是個年輕人就受不了。消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持續。有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妳消費了壹個三萬元的包包,消費主義就會給妳壹種身份上的錯覺。在這種錯覺下,妳就會膨脹。為了這個包包不還得配雙高跟鞋嗎,再買壹條裙子呀。還要配壹些首飾啊。三萬塊的包都買了出去吃壹頓。人均五百的日料好像也不誇張了。而消費主義也並不是女性專屬,機械鍵盤、無線藍牙鼠標、新出的遊戲和外設消費陷阱,並不分男女,處處皆是誘惑。

在消費主義的陷阱下,錢不夠了怎麽辦,那就再辦壹張信用卡。因為在妳的心理賬戶中,還同樣存在著壹個未來帳戶,妳總覺得。哪怕我今天超前消費了未來賬戶裏的錢也能將債務還清。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壹個問題。人類對未來的預估能力非常的弱,因為生活和成長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我們總會以過去的經驗來推斷未來,比如三年時間自己的薪資翻倍了。所以未來三年,我們覺得自己的心思還能繼續翻倍。這種經驗可能是錯誤的,經濟環境不能永遠增長,妳的薪資天花板也可能隨時到來。真正增長的不是薪資,而是無窮的消費欲望和越來越高的債務。根據匯豐銀行的統計,九零後,人均負債已高達12.79萬,總負債近22萬億。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和普通收入者,平時妳很容易從他們的消費習慣將他們區分開來。有的人天天出國境外遊,有的人只能周邊打轉,有的人出去壹餐,人均三四百,有的人壹份外賣二十多塊,有的人出門必開車或滴滴。有的人壹年到頭都是地鐵...但是在面對黑天鵝事件時,雙方的境遇竟然沒有太大的區別。所謂黑天鵝事件,就是指非常難以預測發生概率很小的不尋常的,但壹旦發生就會引起市場巨大的連鎖反應,甚至顛覆的事件。比如這次的疫情,顯然就屬於黑天鵝事件。很多人但凡公司扛不住,接下來幾個月工資少發甚至破產,沒工資了就立刻面臨還不起房貸,甚至付不起房租的窘境。潮水退去搞半天全是裸泳的人,有的人可能褲衩都沒有。被消費主義掏空以後,面對現實的鐵拳,妳才會發現中產不過是不堪壹擊的美夢。如今我們更多的應該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第壹,去掉不必要的消費。針對消費主義,最好的辦法就是少消費,或者說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力的消費,花錢沒有錯,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理性的消費,但壹定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麽,而不是商家告訴妳想要什麽。壹個人的價值絕對不是通過他的消費來決定。如果妳是普通白領,其實買壹塊勞力士,別人也覺得是假的,但如果妳是朱壹旦買塊假勞力士,別人也覺得是真的。

第二,不要輕易復制。在對北美的家庭破產案例研究中,大部分破產家庭的支出都是他們稅後收入的壹點幾倍到兩倍。

第三,做好資產配比,建立理財意識。無論收入多少,都要做資金規劃壹部分用來儲蓄,壹部分用來理財。理財不要選杠桿高的產品,這不是用來暴富的,指望理財暴富還不如買彩票。把那些不必要的消費省下來,找個靠譜的平臺,做壹些常規的穩健性理財,哪怕這筆投資每天都只能讓妳多吃壹個包子。在時間的魔力下,這個包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多。當妳某天遇到類似的風險,連工資都無法保障的時候,就會意識到這壹個包子有多麽的重要。

以上內容基本來源B站視頻,鏈接在下方,只是做了稍微整理~, 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翻看原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