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壹個網友說,現在讀書沒有什麽用,看書的理論跟不上變化和企業實踐的節奏。其實這點我覺得有壹定道理。現在社會的變化太快了。而前人的經驗與知識寫在書上,等到人們再去學習落地實施,現實社會已經有壹些變化了。節奏太快的原因。
這樣的人,能根據現實隨時調整,適應力強,靈活度高,能快速打入現實社會,因勢導利,獲得機會。
反觀熱愛看書的人,容易因理論過強和實踐性低,效率慢。
不過讀書的人個人底子深,因為他有知識內涵和體系作支撐,有長遠的思考與目標。
比如另壹個人分享壹個做彩票的年青小夥子後來去讀會計學,成為會計師,找到長期的方向。也是讀書努力的成果。
那麽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成為體系框架,是打入人認知裏面,當人的認知變了,對社會和壹切問題都會有個人的判斷和理解。即使現實怎麽變化,他也有自我的客觀判斷,因為他了解的東西夠多。
而從現實社會實踐得到成功經驗,是從實踐上去打通人生的升華之路。
他不需要去看前人怎麽說的,因為就當下這個時代,當下這個地方,前人沒來過,也沒經歷,前人說的壹切都只是他壹時壹地的經驗,對我們當下,只有借鑒與參考,該怎麽做,根據形勢判斷,這些都需要當下的“我”這個人,去感受去思考,去幹,才知道結果,知道怎麽是有利的,怎樣是沒用功。
也就是這種,不管什麽理論,也不太看書,而直接實踐出來的成功經驗,具有時效性,具有地理性,還具有人文性。也就是企業家或成功的人通過摸爬滾打得到的戰果,是有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方面因素在裏面,當時當地此人,三者所產生的***同作用,具有特定情境因素在內。
然而,前人寫書傳承的經驗和知識智慧,只要妳看得多,上到五千年,下到最近10年,時間跨度夠長,各種各樣的人的經歷夠多,不同的地理環境也很夠全。
從這些經歷中,雖然我們不具有他們的特定情境,但是從特殊中,可以總結壹些普遍的規律和東西出來。
這種普遍的不會因時間變化,地理變化,人物變化,而產生變化。這就是道,就是智慧。
當熱衷於理論的人,能從這種所看的經驗中得到這些東西時,他就不論在何時何地何處,他可以定下來,不論情境和處境如何,因為知道規律,可以把握自己行為的趨勢,也能大概知道未來時間上社會、人的趨勢。
2.
所以妳說到底讀書有沒有用呢?
目前大多人們的看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壹個人習慣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加以實踐並且能生活得不錯,那麽他大抵相信讀書是有用的。
而壹個人如果不看書也能很好地生活並且滿足,大抵他也是覺得讀書沒有什麽作用,因為他都不用看書,照樣生活不錯。
人們對讀書有用,還是沒用的看法取決於,讀書這件事是否對他們產生了實際的影響。
實際上也是如此。
讀書有用,也沒有用。
對能運用的人有用,對閱讀了不能運用或理解的人沒用。對不愛看書的人沒用,對看得太少的人作用不大。
有用的是對那些喜歡看書的人有用,對那些看了足夠多書的人有用。看多了書就容易通透事物規律和本質,但這種理論的掌握需要思考和實踐加以上升到更高層次。
而對那些不喜歡看別人的書,更喜歡自己去做的人,就沒有什麽用,想那麽多,還不如直接做了試壹下就知道了。他們更多的憑自己的行為去做,不喜歡想太多而喜歡直接幹。做完了自己再調整,再做,為壹種理想的生活壹嗑到底。
3.
那麽,讀書對我們每個人,是有用還是沒用?
取決於我們這個人是什麽樣的人,是壹個愛動腦子,還是愛動身體的人。
妳喜歡用別人的智慧,經驗武裝自己,腦子善動,就多利用這個特點,去多讀書。讀少了量不夠,達不到那個質變的過程。淺讀不行,為讀而讀,沒什麽目的的讀,與自己的經驗和生活沒聯系到壹起,讀了也就是忘了。學以致用是關鍵。也就是要從讀書的實際效能上、客觀讀書的數量上下功夫,累積形成量變,讓書來撐起人生長遠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方向。這種方式是累積,長遠,慢方式。
若妳喜歡直接去做,不思考太多,喜歡用付出來驗證結果,那就要多去做,多嘗試,這個當時當下的人要多接觸,接觸外面的世界,環境,人,物品,等等,在與這個現實世界互動的過程中,當妳看到,摸到,做到,看到妳行為產生的結果後,就會懂得越來越多的規律和回饋機制,就能把握住這些外在的事物,因勢導利,達成自己的目標。
這個過程需要觀察,思考,總結,調整。這種人他們壹般不會寫出來,但是壹想到某個想法或問題,就會馬上付諸行動,壹個個做起來,然後結果也就馬上就出來,好的就繼續,不對的就放棄。因為行動力超迅速,在腦子裏過壹遍的過程中,他們已經完成了調整和如何做的決定。這是壹種快節奏的思考行動方式。
4.
很多時候為什麽我們會懷疑,會迷茫?
在於我們可能讀的不多,然後期待太高,或者做的不夠,也是期待太高。本質上還沒有達到壹個量的積累。
第二個是在做的過程中,沒有達到壹個質的提升,做到很好,做到超好,然而也期待太高。
於是就會懷疑這個過程是不是值得,壹懷疑就會退縮,退縮又會使方向倒退,轉移方向,結果就本來這種努力,只要再堅持1倍,就能有不壹樣的變化,就轉移目標或放棄,改方向了。
於是就容易兜兜轉轉,感覺到沒有成效,沒有成績出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喜歡學習理論的人,很可能在於不了解事物本質、做壹件事、實現壹個目標本質的規律。缺乏足夠的信息知識來支撐我們去努力,去堅持。這種本質很可能就包含了學以致用,要實踐,缺少足夠的實踐行動力。
而擅長於行動的人,出現懷疑和迷茫在於,有大量的實踐,卻在事物發展的規律,方向和事物運行的本質上,缺乏足夠的認知,而只能看到短期的時勢,不能高瞻遠矚,看得更寬更遠,看到那些能跨越時空,跨越地理而千古不變的東西。
前者要利用自己的腦子多學習,多思考,要克服少實踐的傾向,多實踐,才能發揮腦子善動的長處,使學以致用,
而後者要利用自己的身體行動力,多做,多思考,要克服少學習的傾向,多學習前人知識,掌握超越時間的不變智慧,在善行動之中,能在那些需要定的事情上定下來,才能讓行動力在智慧的基礎上,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