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第27章的內容。
如果妳換了工作或崗位,即使妳想過換,妳也會以自己的情況為參照點,看看新的工作和崗位的特點是更好還是更差。妳可能也會註意到,在評價中劣勢比優勢更突出,這說明厭惡損失起了作用。人們很難接受比原來更糟的變化。
我的思考:今天看的這段話讓我很有感觸。今天早上還看了李笑來的個人商業模式,說簡單來說就是投資自己,不僅是為公司工作,也是為自己工作。到了壹定程度後,妳只需要給自己打工。今天下午睡覺的時候做了個噩夢。我不知道我在做噩夢。這似乎是壹份不穩定的工作。醒來想了很久才想起現在的工作。其實我是有危機感的,進了壹個新單位。雖然是事業單位,目前看起來很穩定,但是我需要保持危機感,時刻提醒自己,不斷投資自己,不斷進步。這才是重點。我也想建立自己的個人商業模式。我覺得最好的就是能夠輸出內容,然後賣給很多人。這是我接下來想做的。
77、思考,忽快忽慢。2065年7月23日438+09
看了28章和29章的內容,在圖書館真的效率更高。每天下壹章的節奏,看完剩下的,也就是十天左右。剛開始覺得之前讀的東西沒用,有時候完成任務了。現在看來,事實並非如此。至少我們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們的效率會逐漸提高。
從零到5%和從95%到100%比從5%到10%或從60%到65%更有吸引力。從零到5%的提升,意味著情況徹底改變,從零開始,有希望獲得獎金,這是實質性的改變;從5%到10%只是壹個量的提升,贏得獎金的可能性增加了壹倍,但這種情況下的心理價值並沒有增加壹倍;從零到5%的巨大轉變,表現為“可能性效應”,會讓我們高估那些可能性極低的結果出現的頻率。大量買彩票的人表明,他們願意花比預期更多的錢來換取中大獎的渺茫機會。
從95%提高到100%是另壹個實質性的變化,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是“確定性效應”。幾乎肯定會發生的結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為了更好的理解確定性效應,假設妳繼承了654.38+0萬美元,但妳同父異母的妹妹不願意,並在法庭上質疑這份遺囑。判決將於明天公布。妳的律師向妳保證妳勝訴的概率很高,95%,但他不厭其煩地提醒妳,法律判決並不完全令人滿意。現在,壹家風險調整(矯正)公司找到妳,想馬上和妳交易965,438+00,000美元。接受不接受是妳的事。公司的報價低於預期價值(9.5億美元)等待判決(少4萬美元),但妳確定妳會拒絕這個報價嗎?如果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在妳的生活中,妳應該知道“結構性和解”這個大行業是高價保本的,他們充分利用了確定性效應。
我的思考:彩票利用的是“可能性效應”,而本文的案例,風險調整公司利用的是確定性效應。通過閱讀,我們知道了很多概念和作用。以前,也許我們隱約知道它是什麽樣子,卻無法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閱讀,我們逐漸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概念,也可以用文字表達出來。
李笑來的文章還提到,清晰而正確的概率是所有思維的基石。衡量壹個人是否聰明,可以濃縮為這兩個條件:是否有足夠清晰、準確、正確的概率;概念之間是否有足夠清晰、準確、正確的聯系?
78、思考,忽快忽慢。2065年7月24日438+09
閱讀第30章。
忽略分母有助於解釋為什麽不同的風險表達會有如此不同的影響。如果妳看到“能保護兒童免於某種疾病的疫苗有0.001%的風險,會導致終身癱瘓”的說法,妳會覺得風險似乎很小。現在,請考慮用另壹種方式描述這種風險:“6.5438億+接種疫苗的兒童中有壹人將終身癱瘓。”第二種說法讓妳產生了壹些第壹種說法不會引起的思考:它喚起了壹個孩子因為接種疫苗而終身癱瘓的畫面;其他99999名安全接種疫苗的兒童則完全無視。正如分母忽略原則所預測的,相比於抽象的術語,比如“風險”或者“概率”(可能性有多大),用相對頻率(多少)來描述小概率事件會得到更大的權重。我們已經知道,系統1更擅長處理獨立事件,而不是整個類別的事件。
只有當系統2極度活躍的時候,它才會對妳看到的語句有另壹種說法,而且會發現這些語句可以引發不同的反應。
我的思考:分母忽略,這是壹個新概念。同樣的事情,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表達,效果完全不同,關註點也不同,這壹點我們在本書前面的很多例子中已經深刻感受到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平時的交流如此重要,尤其是醫學交流。想起前幾天我們醫院壹個醫生和壹個心梗患者的交流。這位患者屬於繼發性心肌梗死。醫生直接告訴這個病人,妳肯定會第三次二次心梗,只是不知道什麽時候來。只是時間問題。妳要做好心理準備。當時我就想著從病人的心理出發。其實這個沒必要說。可以說,妳要多照顧他的心理。如果是我,我想我會說:妳這種情況,壹定要配合治療,因為妳是第二次心梗,所以第三次的概率會更大,所以平時不僅要配合治療,胸部有任何不適也要及時去醫院。其實很多患者都相信醫生說的話,所以醫生如何溝通和表達對患者的心理很重要。病人的心理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大的影響。
79、思考,忽快忽慢。2065年7月25日438+09
閱讀第365438章+0。
厭惡損失和狹隘框架的結合是壹個代價更高的詛咒。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減少檢查投資結果的頻率來避免這種禍害,在獲得寬框架帶來的情感收益的同時,節省時間和痛苦。盯緊每天的經濟波動是壹種虧損對策,因為頻繁的低水平虧損帶來的痛苦,比同樣頻率的低水平收益帶來的快樂更強烈。每季度檢查壹次就夠了。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頻率更高。刻意避免看短期結果,不僅能讓投資者感到更快樂,還能提高決策和結果的質量。對壞消息的典型短期反應是加劇損失厭惡。查看整體反饋的投資者很少得到類似的壞消息,因此他們更有可能避免損失,並因此獲得更多收益。如果妳不知道每只股票每天(每周甚至每月)的情況,妳就不會對妳的證券組合進行無效的變更。在幾個周期內不改變投資承諾(鎖定投資的同壹術語)可以改善財務狀況。
我的思考: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確定了選擇的投資之後,就不要再頻繁的看了。這種行為會阻止妳頻繁調動妳的股票。在李笑來的文章中,也是這樣建議的,但這樣做真的不容易。首先是妳的選擇,像目前我們中證500的選擇。定投結束後,那麽我有信心可以這樣做。進壹步閱讀這本書會發現,很多人其實說過很多話,有些其實是知道的,只是實踐的問題。隨著多本書的閱讀,我們會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實踐。
80,思考,忽快忽慢。2065年7月26日438+09
閱讀第32章。現在每天的閱讀量有點大,但還是自己調整,最少半小時,剩下的就看個人時間調整了。喜歡的話多讀點。看完之後很感興趣,所以看的比較多。
反對賣出盈利股票的另壹個論據是對市場異常情況的詳細記錄,即最近升值的股票可能至少在短時間內繼續升值。凈效應很大:預計第二年出售蒂芙尼股份而非藍莓股份的稅後額外收益率為3.4%。在盈利的情況下關閉心理賬戶會讓人感到快樂,但這種快樂是妳買的。壹個經濟人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在這壹點上,那些使用系統2的有經驗的投資者比新手更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我的思考:這個例子我以前見過,也在網上看過。好像是行為金融學。作者教導我們,無論發生什麽,尤其是投資,都應該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我們不應該拿現在的價格和我們第壹次買的時候比較。要判斷後面股票的漲跌,再做判斷。但是今天在這篇文章裏,我知道了另壹個詞,凈效應。
81,思考,快與慢。2065年7月27日438+09
閱讀第33章。直到81才看完第33章,估計第90天能看完。它還是很慢,相當於三個月讀看完壹本書。我之前覺得慢下來很有必要,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慢下來並不是說只是每天讀壹點點,而是高效的閱讀。這是我接下來要改變的。
“嚴重違反”安全原則的工人最高罰款7000美元;違反野生動物保護行動可能導致高達25,000美元的罰款。每個部門設定的罰款與部門設定的其他罰款相比是明智的,但比較不同部門的罰款就很奇怪了。就像本章的其他例子壹樣,只有把兩個案例放在壹個大的框架下,妳才能看到其中的詭異。同壹類別的行政處罰制度壹致,但與其他類別不壹致。
我的思路:就我們國家來說,很多部門的罰款都是分開進行的。如果在大的聯合部門考慮可能就不壹樣了,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能很難進行。這壹章的聯評在閱讀之初還是很難的,隨著閱讀的進展,會逐漸理解。這也讓我知道,有時候在閱讀中要求自己盡可能理解內容是好的,但是我們目前的認知和閱讀能力有限,有時候可能很難理解,所以堅持讀下去,妳可能會理解。
82、思考,忽快忽慢。2065年7月28日438+09
根據2003年發表的壹篇文章,奧地利的器官捐獻率接近100%,德國接近12%,瑞典接近86%,丹麥只有4%。
這些巨大的差異是壹種框架效應,是這個關鍵問題的模式造成的。捐獻率高的國家要填寫決定不捐獻的表格。不想捐的必須填壹項。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他們被視為自願捐助者。捐獻率低的國家需要填寫捐獻決定表,妳必須填寫壹項才能成為捐獻者。夠了。預測人們是否會捐獻器官的最佳和唯壹標誌是默認選項的設計,它可以在不檢查某些東西的情況下被采用。
我的思考:我覺得框架效應可以看作是對文字的描述。很多人會受到表面現象的影響,這確實令人擔憂,但我們必須適應重要的決策也受到系統1的影響(而不是控制)。就像上面的例子,為什麽不同國家的器官捐獻率差別這麽大?原因是捐獻率高的國家要填表決定不捐獻,捐獻率低的國家要填表決定捐獻。前者知道懶惰是人性,後者卻忽略了這壹點。當然,這和我們自己的文化有關。在我國,如果直接執行填寫不捐獻決定的形式,可能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我們平時和人說話,或者做壹些選擇,都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