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劉備伐吳,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總戰略規劃.而且諸葛亮無力勸阻.更要命的是,還大敗了.
本來蜀國就根基不穩,不該出兵的時候出兵了,打了不該打的敵人,還打了大敗仗.
易中天先生總結說:劉備建國,基礎不牢,夷陵兵敗,地動山搖.
二,諸葛亮發動戰爭太頻繁,導致蜀國生產力跟不上戰爭消耗.六出祁山,勞民傷財,國力空虛.
關於這點,我覺得是兩個方面原因.
1,諸葛亮晚年身體不好,他自己知道時日無多.想在有生之年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無奈自己生命剩下的時間太少,只好硬著頭皮上.
2,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蜀國的三股勢力並不融洽,為了調和國內矛盾,諸葛亮以頻繁戰爭的方式,將矛盾重點轉移至對外矛盾,因此不得不頻繁戰爭.
三,諸葛亮用人有失誤,但不是致命的.真正致命的,是諸葛亮事必躬親.
因為事必躬親,所以諸葛亮勞累過度,身體垮了,早亡.
因為事必躬親,所以下屬們得不到鍛煉,所以蜀國後期無大將,諸葛亮壹死,蜀國很快滅亡.
另外說壹下守荊州的事.
樓主認為關羽守是個錯,應該讓趙雲黃忠守是嗎?
其實妳仔細想想,雖然關羽丟了荊州,但確實沒有比他更適合守荊州的了.
1,劉備自己入蜀了,他不可能守荊州.
2,張飛跟劉備入蜀了.劉備手下總不能沒個大將軍吧.關羽張飛這左右手,至少要帶壹個在身邊.所以張飛也不能去守荊州.
3,諸葛亮跟劉備治蜀,沒空管荊州.
4,龐統已死.
5,孫乾糜竹等悲無大才,勝任不了.
6,法正黃權等人是蜀人,蜀人治荊不合適,更何況治蜀也需要他們.而且劉備得到這些蜀人時,關羽已經在守荊州了.隨便換人可不是什麽好現象.
7,魏延守漢中,其戰略重要性僅次於荊州,不能動他.
8,趙雲無大才(雲哥的粉絲們別憤怒,聽我把話說完).演義中的趙雲很強,頭腦也不錯.而歷史上的趙雲遠不是那麽回事.事實上別說趙雲獨領壹州了,甚至連獨領壹軍的機會也沒有.蜀國也沒有五虎將,其實是四虎將,趙雲是後人們給加上去的.他沒有統大軍的能力.地位也不高,壹直都是四五品的雜號將軍.
我知道樓主很喜歡趙雲.姑且不說趙雲實際能力如何,就算他是個"真將軍"又如何?他畢竟沒有獨領過兵馬,也沒有過鎮守壹方.即使劉備諸葛亮想培養他,也要先從小幹起,比如領個郡什麽的,怎麽可能直接領荊州這麽大,而且這麽重要的地方?
9,黃忠性子烈,比關羽還可能出事.....
10,馬超收時,關羽已在守荊州.壹個新投之人,換掉第壹大將,守第壹戰略要地,可能嗎?
11,蜀國還有誰能有資格值得討論?
所以說,只有關羽壹人最合適.
即使荊州不丟,也不會因為這個造成諸葛亮無將可用.
前面說了,造成這個局面的是諸葛亮自己,他事必躬親,下屬們都得不到鍛煉,時間長了,都成了聽令辦事.比如馬謖吧,小夥潛力無限,絕對大才,可惜實戰鍛煉太少,所以出謀還行,真正獨領兵馬就完蛋了.
補充:樓上幾位多次提到阿鬥的問題.其實不關人家阿鬥的事.蜀國的實際領導者畢竟是諸葛亮.關鍵看他怎麽引導阿鬥,怎麽擺正阿鬥的位置.阿鬥是可以扶起來的,看諸葛亮怎麽扶了.即使真的扶不起來,妳也可以不扶.反正他也只要享樂,不喜歡主政,只要妳不篡位他就滿意了.
看看曹操那邊,天子老在背後使壞,曹操不照樣挺好的嘛~~~
更何況阿鬥和諸葛亮還是壹心的,聽小人讒言才辦錯事.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諸葛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