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契科夫簡介

契科夫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英語: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但契訶夫只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1904年6月,契訶夫因肺炎病情惡化,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 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生平

契訶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之王,著名戲劇作家。契訶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倒閉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極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小見大,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鉆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征。

主要作品

他壹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壹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作品大多數取材於中等階層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胖子和瘦子》《凡卡》(《萬卡》)《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等等。  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是壹個獨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學史上和在社會情緒中構成時代的作家中的壹個。”列夫·托爾斯泰也給契訶夫極高的評價,稱他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而且還說:“我撇開壹切虛偽的客套肯定地說,從技巧上講,他,契訶夫,遠比我更為高明!” 註:契訶夫的“訶”字應讀為hē ,不要誤讀為kē。 在他的眾多小說中,《變色龍》入選上海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第壹學期第八單元的第二十八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七課,其中關於契訶夫的生平也做了詳細的介紹。 《凡卡》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第二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語文五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第壹課。反應了在沙俄時期統治下,社會的黑暗和生活的悲慘。

編輯本段個人生平

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壹個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雜貨鋪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只有契訶夫只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 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 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公務員之死》、《苦惱》,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裏希別葉夫中士》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醜惡嘴臉。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都曲折反映了俄國大革命前夕壹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 1904年6月,契訶夫因肺炎病情惡化,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契訶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他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壹個文官的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裏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的醜惡嘴 契訶夫的油畫像

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裏》則揭露富農窮兇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鬥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壹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壹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

編輯本段創作道路

1、早期(1880—1888)奠定簡潔、幽默風格的時期。 主要作品分兩類: (1)嘲笑奴性心理的:《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等。 (2)反映下層人民悲慘命運的:《苦惱》、《凡卡》等。 2、中期(1888—1896)思想、創作走向成熟的時期。 作品主題多寫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風格變為嚴肅深沈。 作品:《草原》、《第六病室》等。 3、晚期(1896—1904)創作的全盛期。 優秀的中短篇:《套中人》、《關於愛情》、《醋栗》等 著名的劇本:《海鷗》、《櫻桃園》。

編輯本段總體評價

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征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鉆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征。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練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訶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壹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契訶夫的小說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樸實、簡練,藝術描寫的客觀性,同時富於幽默感。他自己說過:“簡練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說沒有多余的東西,很少有抽象的議論。他善於用不多的文字表現深刻的主題。 契訶夫是壹位風格獨特的短篇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契訶夫是壹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家”。托馬斯·曼斷言:“毫無疑問,契訶夫的藝術在歐洲文學中屬於最有力、最優秀的壹類。”海明威也十分贊賞契訶夫的藝術:“人們對我說,卡特琳·曼斯菲爾德寫了壹些好的短篇小說,甚至是壹些很好的短篇小說;但是,在讀了契訶夫後再看她的作品,就好像是在聽了壹個聰明博學的醫生講的故事後,再聽壹個尚年輕的老處女竭力編造出來的故事壹樣。”更有意思的是,這位被譽為“英國契訶夫”的卡特琳·曼斯菲爾德本人對契訶夫也佩服得五體投地,她在給丈夫的壹封信中說:“我願意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訶夫的壹個短篇小說。”在壹篇劄記中她寫道:“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壹炬,而這個短篇小說(《苦惱》)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在我國,契訶夫也備受推崇,茅盾先前曾號召作家們學習契訶夫的“敏銳的觀察能力”,“高度集中概括的藝術表現能力和語言的精練”。[1]

編輯本段作品評論

嚴格來說,契訶夫不是在“寫”小說,或者像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作家在編小說,他是在“吐”小說,“流”小說。他無需編故事,他甚至也不要構思,他的故事在空中四處蕩漾。他能從任何角度開篇,又能從任何章節斷流,但都是天衣無縫,都是自然膠合。他的人物不請自來,他的情節隨手拈來。他仿佛只要拿起筆,就像擰開了自來水龍頭,小說便如水源源流出…… 契訶夫之所以能隨意地“流”小說,在於它獨特的敘述方法。這種敘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處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尋,文字像音符那樣流動。快節奏,簡潔,自然,質樸構成了清純的文風,單刀直入,不拖泥帶水,高度濃縮與深入淺出的表現,更增加了作品的韻味。

編輯本段契訶夫經歷

19世紀80年代

在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壹時。契訶夫開始創作時常以安東沙·契洪特等筆名,向這類雜誌(如《蜻蜓》、《斷片》)投稿。短篇小說《壹封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信》(1880年)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麽?》(1880年)是他初期發表的作品。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壹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傳統,針砭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如寫卑欺強節的小官吏(《在釘子上》、《小公務員之死》、《勝利者的勝利》,均1883年),淩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英國女子》1883年),見風使舵的奴才骨(《變色龍》,1884年),專制制度的衛道士(《普裏希別葉夫中士》,1885年)。但他迫於生計和缺乏經驗,在當時主要只求速成和多產。1886年3月,名作家格裏戈羅維奇寫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華,他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對待創作。寫於1886年的《凡卡》、《苦惱》和1888年的《渴睡》,表現了作家對窮苦勞動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問世的著名中篇小說《草原》描繪和歌頌了祖國的大自然,思考農民的命運,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年)和《公爵夫人》(1889年)等暴露了偽善、愛慕虛榮和庸俗等習氣。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但受小資產階級環境影響的契訶夫在這時不問政治,只“想做壹個自由的藝術家”,要有“最最絕對的自由”。他從1886年起為反動文人蘇沃林發行的《新時報》撰稿,雖經批評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勸告,仍同它保持關系。1888年10月,契訶夫獲“普希金獎金”半數。 這時他已是5部短篇小說集的作者(《梅爾波梅尼的故事》,1884年;《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年;《在昏暗中》,1887年;《天真的話》,1887年;《短篇小說集》,1888年)。聲譽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創作的意義。他說:“自覺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確的世界觀,就不是生活,而是壹種負擔,壹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思想形象地表現在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1889年)裏。 安東·契訶夫代表作《萬尼亞舅舅》

從這個時期起,契訶夫開始創作戲劇。獨幕劇《結婚》(1890年)和《論煙草的危害》(1886年)、《蠢貨》(1888年)、《求婚》(1888~1889年)、《壹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年)、《紀念日》(1891~1892年)等輕松喜劇在思想內容和喜劇性上接近於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劇本《伊凡諾夫》(1887~1889年)批判缺乏堅定信念、經不起生活考驗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1900年間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遊歷,對那裏的所有居民、“將近壹萬個囚徒和移民”逐壹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1891年他在壹封信裏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我至少需要壹點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壹點點也好。”他開始覺察到,為《新時報》撰稿所帶給他的只是“禍害”,終於在1893年同這家刊物斷絕關系。他對俄國的專制制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了《庫頁島》(1893~1894年)和《在流放中》(1892年)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則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年)。這部中篇小說控訴監獄壹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壹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列寧讀它後受到強烈的感染,說自己“覺得可怕極了”,以致“在房間裏待不住”,“覺得自己好像也被關在‘第六病室’裏了”。 在1890至1900年間,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遊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裏霍沃莊園。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奧爾迦·克尼碧爾結婚。在雅爾塔他常與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布寧、庫普林和列維坦等人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