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男,漢族,廣州市番禺區人。17年從事教育工作,1938年在廣州大學任助教,1944年任講師,1948年任副教授,1950年任廣州生茂紀念學校校長,1961年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生前是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中文名:麥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廣州番禺區
出生日期:1907
死亡日期:1986
職業:書法家
畢業學校:廣州大學
代表作品:書法的起源,藝術船,書影
親身經歷
麥·華三年輕時就讀於壹所私立學校。
1927考入廣州大學預科,兼職。
1938畢業於廣州大學文學院教育系。麥華少年時就迷上了書法,經常流連於舊書攤,參觀名家書法手跡。他早期的書法深受劉師安的影響,但平時又致力於臨摹各種風格。鑒於抗戰前出版的《碑誌史》未能做到古今銜接,他撰寫了《中國書法藝術》壹書,以弘揚祖國書法藝術。
從民國23年(1934)到民國26年(1937),歷時三年,甚至積勞成疾。這本書出版時,我已臥床不起,無法校對。印刷廠的石印局對碑文的編排沒有經驗,導致整本書的編排順序混亂。只好改名為古今書法匯通。後來這本書傳到日本,受到日本書法界和道教界的贊賞。
1938年,日軍侵占廣州,麥去了香港。當時香港書畫名人雲集。麥曾參加過“廣東文物展”,寫過關於廣東歷代書法家的文章。後來參加香港書法座談會,主編研究月刊《書法》,為港澳同胞舉辦書法比賽,十分活躍。
1941年,日軍占領香港,麥逃往韶關,在廣州大學任教。當時情況很尷尬,但我還是以學業為主。在資料匱乏的情況下,寫成了《書法的起源》,介紹了從殷墟到民國時期的作品300余幀。他還被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和中原中學邀請教授和示範書法。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州大學從韶關遷至廣州復課。
65438-0946,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
1949廣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曾在《商報》以專欄形式發表《漢晉木簡對書史的貢獻》《書法的起源》《益州書影》,逐日連載,同時編成書。
1948受高可寧委托,在農村創辦了生茂紀念學校,並任名譽校長。
1949廣州解放後,院校合並,麥受聘為華南聯合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受冼玉清教授之邀,為中山大學鑒定歷代碑刻。後來編了王羲之年譜。
1956 10進入廣東省文史館,擔任該館書畫研究組組長。
1958年,麥應邀抄錄《中國憲法》全文,送國務院。
1961年調任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保留廣東省文史館館員稱號。第四、五屆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分會副主席、顧問。
成就榮譽
麥不遺余力地致力於書法藝術和書法教育。他更熱心於年輕人的培養和教育,為弘揚民族文化做出了貢獻。他是著名的書法家和書法教育家。1983患直腸癌。手術切除後仍堅持工作,應香港中文大學之邀赴港講學,歷時1個多月。1986死了。同年2月25日65438+,他的門生分別在廣州和香港成立了“麥花三書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