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彩票銷量迅速增加,按規定應占彩票資金15%的發行費也隨之大幅增長。不僅“標準隨規模降低”的政策要求難以落實,使用中還存在“操作空間”:
—標準常年不降,催生高價發行。我國彩票管理條例等壹系列規範明確提出:隨著彩票發行規模擴大和品種增加,可降低彩票發行費比例。但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這壹要求沒有強制性,多數彩票品種的發行費標準十余年沒有調整,成了“粗線條”約束。
浙江省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宣傳部負責人陶怡心介紹,2004年,當地福利彩票銷量五六億元,截止2014年已達100多億元。記者按不同彩票的發行費率標準計算得出,僅2013年,該省的福利彩票發行費就達近18億元。財政部數據進壹步顯示,2013年全國銷售彩票3093億元,而在2004年還不到400億元。據專家測算,2002年後,主要彩票品種發行費率基本保持在13%至15%左右,10年時間發行費上升了逾7倍。
—采購尋租腐敗現象頻發。壹家上市印刷企業的負責人透露,當前每張彩票的背後均印有廣告、玩法等圖文,需要外包企業印刷。“多數省份均由壹兩家公司長期承印,通過何種渠道獲得業務不得而知。”鮮為人知的是,薄薄壹張張彩票的印刷、供紙業務也“利潤驚人”。 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定,彩票中心按35%等比例上繳公益金後,怎麽花就是政府主管機構的事。以福利彩票為例,公益金有壹半上繳中央財政,壹半留在地方。上繳中央部分按60%、30%、5%、5%的比例,分配至社保基金、專項公益金、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留在地方的,也規定須用於“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5類公益事業。
然而,在現實中,壹些地方公益金卻使用效率低下,或在“睡大覺”或淪為“小金庫”:
—“趴在賬上睡大覺”。截至2012年末,山東省體育部門有4.25億元體彩公益金未使用,其中4個市、34個縣未使用體彩公益金占當年撥入金額壹半以上;截至2010年2月,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累計結余6418萬元,占籌集公益資金總額過八成。
業內人士表示,在留存地方的公益金中,壹半“趴在賬上睡大覺”是普遍現象。江蘇某地級市財政部門負責人表示,盡管當地明確彩票資金可用於補充社保基金,但實際“從來沒見過這筆錢真正用”。“究其原因,怎麽分這筆錢成了部門的權力,甚至能不花就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