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中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壹、在歷史課堂中應用問題探究法

問題探究法是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主要方法之壹,也是課改下所倡導的教學方法之壹。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立足於歷史教材,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同時,也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時,我選擇了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思考:十月革命爆發的必然性?(2)巴黎公社起義迅速失敗,而俄國十月革命卻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壹成壹敗的原因是什麽?(3)十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革命的勝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思考上述的問題,並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加強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為高質量歷史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歷史課堂中應用小組自學法

小組自學法的實施目的是要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而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應用的過程中,我們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按照“優劣互補”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確保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中掌握基本的知識,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時,由於本節課的重、難點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評價辛亥革命的成敗。所以,在本節課的基本知識講完之後,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這壹話題進行討論,這樣的小組自主學習、自主討論不但能夠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辛亥革命”的意義,而且這樣的小組討論,還能讓學生小組激烈討論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走進歷史課堂,以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三、在歷史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壹種教學方法,也是高考歷史中占分比重較大的壹類試題。但是,實際課堂上,我們常常是為了解題而解題,並不利於學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不利於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將案例與實際教學相結合,要引導學生在思考、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應用相關的知識進行結合,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歷史應用能力,而且也有助於學生主動性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時,為了提高本節課相關知識的應用能力,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分析了壹些案例,如,“ *** 同誌曾宣告:本 *** 為代表中華人民***和國人民的惟壹合法 *** 。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 *** 。本 *** 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引導學生思考該宣告說明了我國外交政策的什麽原則?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而且也能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在歷史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教法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多媒體以其集視訊、音訊、圖片、動畫、文字為壹體的優勢被廣大教師生所喜歡,尤其是在歷史教學當中,多媒體的輔助授課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沈悶,而且,對學生學習熱情的培養以及自主性的發揮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發揮多媒體的價值,以確保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抗日戰爭》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壹些紀錄片,目的是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視訊沖擊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日軍的行為,進而在調動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也促使學生願意自主去了解這段歷史,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展示歷史學科的價值,進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構建發展學生主體性的學習平臺 通過觀察和小組探究等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構建發展學生的探究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和體驗,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幹小組,創設相互交流的學習氛圍,設計問題,先讓小組內部討論、歸納、總結,然後再與全班同學進行分享。通過學習平臺充分集思廣益,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如何在歷史新課改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近幾年,新課程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並且相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此背景下,歷史教學也必須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方法。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課堂組織、指導、示範和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想讓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使課堂教學有成效,那就得首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壹、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①通過討論交流、搞實踐活動、小品表演、寫歷史小論文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如學習了關於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壹帝國的有關內容之後,讓學生評價歷史人物拿破侖。事先讓學生做些準備,通過上網、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教師印發壹些材料等,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拿破侖進行評價,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每組推選壹個代表闡述本組觀點。經過討論交流,激發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也學會了合作。②利用多媒體課件、相關視訊、短劇、圖片、音樂等創設情景,激發興趣。③運用詩詞歌賦等傳統文化中的優美篇章,提高興致。

二、創造環境,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活動就應以學生為主,這就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教師在組織歷史教學活動中就要註意創設小組學習的氛圍,要不斷豐富小組活動內容。如學生小組討論、自制教學圖片、組織小組間交流、小組競賽等;同時要強調學生小組活動中要尊重別人,虛心聽取他人意見,使小組成員人人有機會表達,人人受啟迪,小組成員***同進步;還要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小組成員***同分享榮譽等。

三、改進教學方式,體現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即壹堂課應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根據不同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前些日子,在泰安市省莊二中參觀學習時,發現他們嘗試讓“學生主持課堂”,整堂課由壹至兩名學生來主持,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學生或讀或說、或搶答、或自學、或討論、或展示,氣氛熱烈,主動積極,課堂效果很好,名為“精彩主持”,確實達到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之目的,值得學習與借鑒。

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在歷史教學中也必須尊重學生,因為學生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師生平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肯發表自己的觀點,才有利於教師進壹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向權威挑戰。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輕易說“不”, 更不要斥責,而應鼓勵。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表現在:在生活中,關心學生健康成長,註意學生的每個生活細節,增進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用“真愛”“俘獲學生的心”,真正建立起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放下“心理負擔”,敢於和老師“較真”,真理才能在“愈辯愈明”中充分發揮其教育人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在歷史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註重知識的思維過程,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效搞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這是實施新課程標準教學行之有效的科學教學方法。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新課程改革兩年來,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方面進行了壹些探索,現簡介如下:教學工作分為課前、上課和課後三個基本階段。

壹、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對於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容、明確重點、發現疑點、較好地與教師教學相配合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前預習是教學的壹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良好途徑。我的基本做法是:

1、要求學生通過預習歸納出預習內容的知識結構,列出書面預習提綱,作為上課評議的依據。

2、教師根據新課的重點、難點,把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問題的形式在導學案中展現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從而加深重難點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3、要求學生預習中對新知識不理解的地方要學生做好記號,通過上課認真聽講來解決;對有異議的內容做好眉批,上課發言時提出來討論,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二、課堂學習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各種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的主要場所。“新課程的課堂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成為擠壓與消磨學生個性的場所,老師應學會發現和欣賞學生的缺點,選擇其帶有主體性和創造性的部分,成為學生的個性,並充分的呵護與培養。”[3]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應是壹種平等互動的關系。教師應尊重、信賴每壹個學生,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問難、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中,除教師精講外,我采取以下辦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評議預習提綱

復習提問,匯入新課後,請學生展示預習提綱,並闡述自己如此概括的理由。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發言給予評價。整個評議提綱的過程,學生註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熱烈。同時學生在比較鑒別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分辨力,加深了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不易遺忘。

2、開展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常用方法,較好地開展它,對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以及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新教材增加了“學習思考”、“史學爭鳴”等欄目,既提供了討論素材又使討論圍繞所學知識來進行,有明確的針對性。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把教師定位成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角。在教學中,只有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其主體性才得以體現。因此,課堂討論的形式要多種多樣,討論的主體是全班學生,要讓所有學生參與,既可以開展同桌間的,又可以開展前後排的,或小組間的討論。在討論中,教師要有意識避免只是優生介入,差生旁觀的現象。

3、學生提問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解惑”是教師工作職責的壹個重要方面。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在課堂中,新課講授完畢,教師要留出時間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教師應根據問題的難度通過鋪路搭橋,由學生自答,或指定某個學生回答,或由教師回答。通過學生提問發散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在自己提問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習能力。

三、課後活動

恰當安排符合學生實際的課後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對鞏固知識,深化能力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增強歷史的吸引力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針對具體的情況,分別采取以下方法:

1、構建知識體系,設計課後習題

在學生學習與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課外自己去建立每節的知識結構和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增強對歷史事物整體認識的意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發動學生獨立編寫設計各種型別的題目,然後進行匯總和篩選,提取富有創意的題目。這壹環節不僅僅是為了鞏固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創造的嘗試,獲取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引導學生撰寫小論文

引導學生寫歷史小論文、小評論等是歷史學科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歸納推理能力以達成歷史學習目的的壹種有效形式和途徑。通過教學實踐,不僅有利於豐富學生歷史課外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和培育學生思考、歸納思維能力。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能對歷史課產生濃厚興趣,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發學生去主動學習。如組織學生參觀、考察當地壹些歷史文物、創辦歷史園地小報。這些活動既拉進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

以上是我在歷史課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所做的探索,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探索與嘗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發揮學生主體參與優勢,活躍課堂氛圍,消除學生對於歷史課的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歷史課教學實效。

當然,“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式和手段采用都是為實現壹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依據不同教學內容,教學物件和教學條件,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具有廣闊的視野,活躍的思想,敏捷的思維和靈活應變能力的創造性人才是可望可及的。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上數學課,要使學生註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離不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循循善誘,提倡思考。精心設疑,互相尊重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於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於學習。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提高現代中學生的歷史素養,方法如下:

壹、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創新探究討論方式,建設高效課堂是提升中學生歷史素養的首要途徑。

(壹)依據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創新思路,領悟教材編寫新模式,讓學生在設定的情境中體會歷史,在適度的問題中感悟歷史,以培養學生歷史素養。

(二)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討論式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又壹種最佳手段。因為通過老師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和讓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置身於歷史的思維之中、處於積極的課堂參與之中。

二、培養中學生自身素質是提高其歷史素養的必要條件。

(壹)大量閱讀各種歷史題材的書籍、史籍等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聯絡歷史電影或小說來了解歷史,培養歷史素養。

(二)關心時事,以史為鑒,學以致用是最高的歷史素養。

三、提升中學生的歷史素養,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同重視。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歷史與社會學科具有壹定的過去性特點,導致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壹定的時空距離,使得學生難以產生***鳴。同時,由於學生長期受生活環境和家長的影響,以及高考體制的束縛使他們對學習的被動應對,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壹堂成功的課教學不應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內涵;不應是僵死的知識灌輸,而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方式也正發生著變化。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獲得數學知識的主陣地,教師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教學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無疑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激勵喚醒調動學生的這個內在動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那麽如何在數學課堂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呢?下面就這方面的探索談幾點體會:

壹、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條件,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的重要標誌。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見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生的執行機制是形成有效課堂的必然選擇,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必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重視數學知識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壹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二要善於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出發,使學生看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正余弦定理在建築、測量中的應用;數列在儲蓄、經商、分期付款購房、環境治理中的應用等;如在體育福利彩票中的概率問題。向學生提出壹些趣味性問題,可以把上面的問題制成妙趣橫生的,創造出壹個圖文並茂、生動逼真、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在激發他們求知欲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運用資訊科技和多媒體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資訊科技和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教學過程之間的聯絡越來越密切。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巧設情景,使學生動手、動眼、動腦,使創設問題形象化、明確化、直觀化。對於壹些數學問題,特別是與圖形有關的問題、對動態圖形中某些不變數的探索等,利用數學軟體展示問題情境,觀察圖形,分析其中的規律,或通過拖動滑鼠跟蹤點的軌跡等辦法進行研究,容易使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教學不但讓學生體驗了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也在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探究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3、鼓勵學生提問質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課堂上提問質疑,本身就是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體現。教師對此必須予以大力鼓勵,並很好地引導,要下功夫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即使學生有時提的問題不著邊或自相矛盾,也要充分肯定他們的積極思考精神,同時引導學生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而不要輕易的否定。這樣下去,就能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斷鞏固提高。

二、關註學生學習過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努力創造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高中數學課程設立的"數學探究"、"數學建模"等學習活動,為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關註學生學習過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的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激發自主探究的動機。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其啟蒙而引起趣”。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定理、證明、概念、定義、理論、公式、方法中任何壹個都不是數學的心臟,只有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因此,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設計問題情境,將壹維的知識講解變為多維的問題情境設定,化消極的灌輸為積極的探索,使學生有壹種“壹波未平,壹波又起”之感,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是進行自主探究的前提,因為這往往是學生發現和創造的萌芽。我們在教學中壹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有了問題才會對其作出猜想,才會進行科學探索。另外還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知識出發,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註意,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有壹種躍躍欲試,產生獲取知識的欲望,這樣才能誘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活動,產生壹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究問題的心理取向,從而誘發探究的意識,進壹步激發他們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興趣和動機。

2、關註學生學習過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充分的了解和和關註學生如何學習和學到了什麽。要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究知識,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在教學中要適當設計壹些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就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獲得;凡是能通過小組合作解決的問題,就應通過小組交流取得***識,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樂於鉆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習慣,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從而充分發揮學習積極主動性。

三、熱愛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拉動情感在學習中的內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認識活動都是在情感的動力影響下進行的,情感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以教師的情感為轉移,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堅持“情感教學”,把愛心寓於教學之中,通過富有情感的語言、動作、表情感染學生,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熱愛、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最易於激發出來,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信念最容易樹立起來,學生的無限發散的潛力最容易挖掘出來。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與教師自由交流的學習環境中,才能敢於並樂於提出和探究問題,激發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智慧潛能,智力活動才會不受抑制地充分調動起來,同時,學生對教師的理解、尊重、愛戴也容易加強教師教的主動性、針對性、誘導性和實效性。

四、關註學生差異,尊重學生人格,重視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主要是智力的發展不平衡以及知識基礎的差異,當他們被考慮時這種教學才可能是有效的。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發展學生的個性既是個體成長的需要,也是未來社會對建設人才的需要。因而教師教學中必須要關註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人格,重視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形成。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關註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學中應把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當作資源,作為教學的的積極因素加以利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制定差異性、挑戰性的教學目標以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會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來獲取知識。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選擇,尤其是註意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他們通過自主選擇享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並從中學會取舍,學會總結和積累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