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查詢 - “闊”字怎麽編故事

“闊”字怎麽編故事

1、命題方法

報考導演藝術類的考生在參加面試的時候,往往會有壹個編故事的項目要考。重點要看考生的想象力,生活閱歷和知識面的寬闊程度;同時也看考生講故事時的表現力,包括語言表現力、手勢體態表現力等。這是壹項綜合的考試。編故事的考試可能有幾種命題的方法。

概念命題:

概念命題,是指以壹個詞語概念為題請考生編故事。

命題的詞語有的形象性很強。比如,壹張假人民幣、鄰居的窗、彩票、上網、笑了三次、壹次家庭晚宴、壹枚銅幣、大甩賣、堵車、我家窗外、壹碗面條……生活中的事物隨手拈來,就可以成為考試的命題。

命題的詞語有的有些抽象。比如,痛苦、堅強、甜蜜、瞬息萬變、軒然大波、引人入勝、尷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壹木難支圮廈、山外青山天外天……

接到命題後,首先要考慮的是命題的規定性在哪裏?我要在哪個方向哪個領域展開?命題的內容可以是故事的起點,也可以是故事的中間,還可以是故事終點。

相比之下,形象性的命題結構故事具體直接壹些,以壹個具體指定的事物編的故事,可能會呼喚各種有聯系的人物,有各種不同的結局和寓意;而抽象性的命題比形象性的命題可以想象的領域要寬,在壹個理念下,可以尋找多種人物形象作為故事的基礎來編故事。

具體命題的那個事物,可能是考生原來不了解的,應該說並不影響編故事。比如,命題是“上網”可是考生並沒有上過網,他可能不大清楚什麽是上網,這對於編故事來說不困難,完全可以這樣講:“有壹個山區的學生,總是在報紙上看到上網的報道,可他壹直不知道上網是怎麽回事,他就到處去問別人。壹次他到了縣城……,”這樣,完全可能以“詢問、求知”為主線來編故事,其中將會有順利和不順利、有悲有喜。編故事的人自己知道多少上網的知識,就讓故事裏的人物知道多少,最後以“還要繼續找”或者以“明天就能到網上了”為結局,作為扣題,最終還要扣在“上網”上。

形象命題:

形象命題指的是用實物、美術作品、音樂、音響、影視片斷等多種藝術形象來命題。

這樣的藝術形象既是故事的規定性,又對故事展開想象的引導和啟發。

有壹種形象命題的方式是以三件物品作為命題,或者是實物,或者是實物的圖畫。乍壹看,作為故事的規定條件,這三樣東西沒有直接的關系。比如,面盆——鞋子壹壹金魚、鮮花壹壹汽車壹壹小貓。需要通過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發展將這三樣物品自然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將三件物品(或者其中的壹兩件)當作故事的中心、關鍵、事件的起承轉合來運用。總之缺少這三件道具,故事就不能構成,而且這三件道具是別的物品不能取代的。

不要簡單地用壹句兩句的造句形式把三件物品套進去。不能“某人放下面盆穿上鞋子走到金魚缸旁觀看”,也不能“某人抱著壹只小貓從商場出來進了汽車,慌慌張張地撞翻了壹個賣鮮花的花攤”。有這樣的核心構思是壹件好事,但要把這樣的壹兩句話打開,成為壹個有頭有尾有過程的故事。有了規定的命題,故事怎麽編?編故事的時候是不是在心中把故事完全編好了再講呢?可能時間不允許。在準備考試的時候,心中編好了的故事,形成結構提綱,並非是完善了的,壹旦講起來,肯定有變化,如果不立足於邊講邊編,那麽壹下子卡住了,便會陷入慌張。必將有所發揮,或充實細節,或發揮擴張原先故事的走向均可。事實證明,這是個可行的辦法。實際的情況是,把最先編出來的故事講出來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聯想,然後再繼續在此基礎上發揮想象力。

邊講邊編故事,要註意記住自己已經講過了的內容,別出現前後矛盾的現象。

2、編故事的方法

人物和人物關系:

人物,是故事的主體,故事是人物的載體,故事是在人物身上發生的。

要根據命題中的規定想象設置人物。人物要有比較明確的個性。如果說是邊想邊講故事的話,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人物,然後從這個人物身上引出故事;也可能最先想出來的是壹個什麽事情的開頭,然後再說是什麽人。雖然命題給定的範圍是很寬的,但也是有界定的,這種限制性、束縛性是不能沒有的,想像力也是在此基礎上發揮出來的才有魅力。

人物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可以是自己個人生活經歷範圍的,也可以想像是古人,是動物王國,是未來世界,是宇宙世界,還可以是古今時間隧道裏的穿梭者,現實和虛幻世界的並行人……

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間要有反差,有矛盾,差異才能產生故事的魅力。

故事要有情節的發展:

情節,就是事情的發展過程。在故事裏也就是人物,人物關系的變化發展過程。也就是沿著時間線變化,出現新情況。簡單說,編出的故事要有“開頭壹壹發展過程壹壹結尾”這樣的過程。

有人以為故事很長才能有情節的發現,其實不然。有這樣壹個例子,世界上最短的小說之壹這樣寫:

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後壹個人,他坐在房間裏,突然聽到了越來越近的腳步聲和吼聲……

我們看到,這麽短的壹個故事裏,事件有了壹步發展。如果再往下進行,還應該繼續有進展,要麽是腳步聲夾雜著吼聲由近而遠;要麽門壹下子被撞開了……

什麽是沒有發展的故事呢?就是情節原地踏步,沒有沿著時間前進。

比如:“有壹個解放軍戰士,他入伍三年了,是個老戰士,他是南方人,三年來壹直在北方當兵,他個頭不高,性格有點靦腆。”說了這麽多話了,故事還停留在壹個時間點上,沒有向前發展。這樣不適合短時間編故事的要求。

如果接下來故事講到:“這個戰士今天就要復員回鄉了,他正在站最後壹班崗。”這才是故事開始,進入故事時間線上的第壹站。如果再接下去講:“他剛上崗不壹會兒,來了壹位首長模樣的人……”或者“他剛上崗不壹會兒,發現遠處有壹團黑影正向自己這裏移動……”,這就是故事有發展了。

當故事沿著時間順序向前發展的時候,要註意情節的前後要有關聯,後邊說的故事,要和前面講過的事情有關系。

有的有因果關系。比如,壹個人把喝了壹半的軟飲料從汽車窗拋出去了,經過壹段故事,最後發現正好損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有的有承接關系。比如,早晨出發時,背上了背包,裏面有衣服和藥品。在後面的故事裏就可能要有禦寒或者用藥的情節。

故事的表達順序通常是從開始到結束。可在邊想邊編的時候,有可能先講出了結果,然後再從頭說起,講事情的起因,倒敘的方式也常用。有的時候還會有插說成份,要註意別把插說成份說得太多,跑了題。

有人在講故事之初,常常會說上壹大段解釋性的話,實在沒有必要。比如,“我要講的這個故事是壹個過去的故事,這個故事曾經感動過很多人,我自己聽了後十分感動,我想我講了這個故事大家壹定也會受感動的。我要講的這個故事不是的愛情故事,也不是個多麽驚險的故事,這個故事既平凡又不簡單……”這就太長了,浪費了所有聽故事的人最初的最佳註意力,占了寶貴的考試時間,肯定會丟失相當的考分的。所以壹定不要說這樣解釋性的話,上來第壹句就該是故事的內容。

懸念:

什麽是懸念呢?如果我們向高遠處拋壹顆石子,在石子落地之前人們會壹直不安定,心是懸著的,到石子落地有聲,心中才會感到踏實。故事中的懸念就像石子拋在空中那樣,讓人心懸著,期待著。

就是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人物的關系往相反的方向變化,事物之間發展到對立的關系,欲知而未知的願望,都會產生強烈的懸念。比如:

在生怕驚嚇的重病人旁有壹個不知情的孩子正在點燃壹個大鞭炮……

在火車站迎接新娘,下車的人走光了,抱著鮮花的新郎壹直沒有找到新娘的身影……

姐姐壹直愛護弟弟,對弟弟的要求都是有求必應,這次弟弟找姐姐借錢,沒想姐姐就是不借……

壹個戰士剛剛上崗,就發現了壹黑影從遠處飄過來,戰士握緊了手中的槍……

壹位經理剛回家,電話鈴就響起來了,拿起聽筒壹聽,什麽聲音也沒有。放下幾秒鐘,電話又響了,還是沒有講話的聲音……

有壹種編故事的考試要求考生接續故事。由若幹學生壹起考,老師先講壹段故事由第壹個學生接著講,講到壹定時候,老師叫停,要第二個學生接著講,然後再由第三個學生、第四個學生繼續講下去……

這樣的考試看來很難,要及時反應。其實接著講並不難,人物、事件前面都已經講出來了。在這樣的考試中最要緊的是能夠在自己講的這壹段中能夠使故事有所發展,有既合乎前面已經所講的規定情境,又要有在此基礎上的新編故事。

為能夠讓故事有新發展,可以在自己接著講的時候,先說改變的條件,再說故事。改變條件,可以把原來故事中的“早晨”直接講“不知不覺天黑了”,可以讓原來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什麽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然後就是這個人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