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講,紀念性的散文要寫得文字凝重才行,但梁孟華先生的這篇《建良兄 小弟這項有禮了》顯然不是。僅從題目,就可以看出濃濃的調侃意味來。
為什麽要這麽寫呢?我試著從文中找出壹些答案:
壹是作者和建良兄“交集並不是很多”,但是彼此之間有過很親近的同事關系。
二是建良兄“和每個人都能打成壹片",曾經有過“不是老陰騎摩托,是摩托騎老陰”的糗事,也有復員軍人回地方工作普遍存在的“嚴謹認真有余,靈活變化不足“的缺陷。
三是追憶建良兄所涉及到的鄉鎮工作生活片斷雖然“極其枯燥",但也不乏無限樂趣的時刻:"鬥得星光燦爛,踢得不亦樂乎";“足蹬二五蛋,壹踩二挑三突突,聲勢雄壯,魚貫而出";"買彩票中獎,獲得'瀟灑木蘭’勉強騎著‘裝化’”;"買摩托大擺筵席'普鄉同慶’"……
然而正是以上這些因素的烘托,才愈現作者對建良兄的紀念之真誠、深切、痛傷。
仔細看來,這篇帶有調侃意味的紀念性散文,還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鑒之處:
首先是幾近完美的結構布局和格外清晰的行文思路。開頭以優美的夢境引出對故去的建良兄的文字紀念,既顯"入得夢中"的情之深切,又見文章起筆的新奇非凡。中間回溯了與其相處不到兩年的種種以及別後的少許見聞,特別是其中有關鄉鎮幹部生活場景的描述,似乎遊離於主題之外,實則更加突出了建良兄的人物形象,也豐富深化了文章的內涵。最後只壹句"只是,下葬那天,我在太原開會",便戛然而止,給人以無限的回味,真是紙短情長、字少意切啊!另外文中不時顯現的壹些連綴詞,使得其行筆思路顯得格外清晰,如“壹夢驚醒”"想起建良作古,要準備些文字將過去的歲月打包以資紀念”“思緒回溯”“相處不到兩年……此後””再再後來""再到後來"“下葬那天"等。
其次是鮮活生動、真實可感的建良兄形象。比如:唱著軍旅愛情歌曲《喀秋莎》的堅定而又飽含深情的男中音、壹米七七的個子、壹身黃呢子軍裝、整齊向後梳著的頭發、清瘦儒雅的臉龐、沈穩內斂的氣質、永遠掛著壹絲淡淡微笑的嘴角、身形挺拔、和每個人都能打成壹片、好同誌、急先鋒、老好人、耐得住寂竇、守得住無聊、為人低調、高調買五洋125、心疼摩托、優點是認真、缺點也是認真、無法適應體制內的生活、提前內退、幫妻子守攤度日、抑郁了、得癌癥了、病故了……令人讀後,如見其人、如歷其事,既敬佩,又嘆惜。
再次是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如:巧設夢境引出對故人的思念、細致入微的外貌描寫(個頭、衣著、頭發、臉龐、氣質、嘴角、身形)、對比襯托(在我等土得掉渣的幹部群中鶴立雞群;我等玩得不亦樂乎,他自巋然不動;我窮得叮當響,他能買起價值壹萬二三的摩托;別人騎摩托如長雙翼,而他卻背推摩托;曾經咤咤風雲,如今手忙腳亂、討價還價)、擬人修辭(《喀秋莎》擠過人群、每壹根頭發都毫不懈怠、中規中矩的標準軍姿)等。
第四是駢散並行、雅俗***舉、頻現幽默的語言風格。如:“壹聲吆喝,眾皆響應,鬥地主,踢小五,打打'跑得快’,妳吵我鬧,鬥得星光燦爛,踢得不亦樂乎”;“更不用說在其他地方能夠'開拓創新’";“幸福二五蛋、裝化、普鄉同慶、建良兄的'千裏馬’"……
第五是,有豐富的感情容量。文章雖然主要是表達對建良兄的深切懷念,但因為有了《喀秋莎》,還寄托了作者對美景、對愛情、對對軍人、對家國的贊美;因為有了對占廷、劉廷紅、龐建慶、南占祥、李會朝、老李頭等前同事的提及,也表達了對那段當鄉鎮幹部時期的懷戀。這樣,就使得文章的感染力、***鳴力得到很大增強。
囿於淺薄,對於梁老師此文的好處,我僅能談出上述粗鄙又不乏錯誤的認識,且多是摘錄而成,實在慚愧!
其實,讓我最佩服、最感動的還在於粱老師與建良兄僅兩年同事關系且時隔二十三四年,還能有如此真切的記憶、如此掛牽的情分、如此深切的痛傷,竟至於對因故沒能參加他的葬禮而耿耿於懷,以致情不自抑地付諸於文字表達對他的紀念了!
世間有如梁君這樣既情深意重又才華橫溢的小弟,我想建良兄足以笑慰九泉了!
附文:
梁孟華:建良兄 小弟這廂有禮了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山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壹曲優美的《喀秋莎》擠過熙熙攘攘趕集的人群,突然飄蕩在清明前夕故鄉的柳樹街上,堅定而又飽含深情的男中音頓時吸引了大街上妳來我往的好奇目光。
咦,這是誰呢?
我不由地定睛壹看:壹米七七的個子,壹身黃呢子軍裝,壹頭烏黑發亮的頭發依然整齊劃壹地向後梳著,每壹根都毫不懈怠、中矩中矩地以壹個標準軍人的站姿維護著壹個滄桑中年男人的挺拔;清瘦儒雅的臉龐,沈穩內斂的氣質,嘴角永遠掛著壹絲淡淡的微笑……看著正和幾位老熟人打著招呼的陰建良,我是又驚又喜:哎、哎……建良兄……
在追向陰建良遠行背影的同時,腳下壹滑,壹夢驚醒!
至此,才想起陰建良去年因癌癥早已作故,陰錯陽差沒有趕去送行。盡管我們交集並不是很多,我還是想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春天,準備些許文字,將過去的幾個歲月片斷連同這三月的菜花黃、梨花白、桃花紅壹起剪裁打包,以資紀念!
思緒回溯到1996年,那時我20吊兒郎當,剛到古仁鄉政府參加工作,說是黨委秘書兼文化站長,聽起來好聽,其實也就是壹個爬格子,費稿紙,熬燈油,下苦寫材料的。而陰建良則不壹樣,壹個復轉軍人、汽車連連長復轉到地方,要形象有形象,要技術有技術。身形挺拔,英姿颯爽,軍人特有的氣質可謂在我等土得掉渣的鄉幹部中鶴立雞群。建良兄是芮城陌南陰家灣人,估計大我十多歲,彼時正當年,可謂春風得意,當時被慧眼識珠的領導安排到古仁鄉政府土地辦,貌似是土地辦副主任。
建良兄,對人熱情,待友以誠,和每個人都能“打成壹片”。在機關裏,是個好同誌,遵章守紀;在工作上,是個急先鋒,雷厲風行;在生活中,是個老好人,中規中矩,謹小慎為。那時,遠離繁華縣城,地處黃河岸邊的古仁鄉晚上夜生活極其枯燥,壹夥年輕人下鄉回來,經常聚在單身宿舍,猶以建慶、占祥為主,劉廷紅為輔,壹聲吆喝,眾皆響應,鬥地主,踢小五,打打“跑得快”,妳吵我鬧,鬥得星光燦爛,踢得不亦樂乎,而老陰同誌卻耐得主寂寞,守得住無聊,任爾喊他千萬遍,我自歸然不動。除了學習就是睡覺!老陰愛好不多,為人低調,更不用說在其他地方能夠“開拓創新”。但讓人印像最深的是,老陰也有過高調的時候。
曾記得,那時的鄉幹部,跨下的交通工縣幾乎是清壹色的“幸福250”,用我們的話說就是“二五蛋”。晨會完畢,政府大院內,30幾名鄉幹部足登跨下“二五蛋”,壹踩二挑三“突突突”……數十臺摩托車,從鄉政府大門聲勢雄壯,魚貫而出,剎時消失在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下鄉途中……
當然,也有例外經濟好的,比較時髦的是水管站劉廷紅的“重慶80”,團委龐建慶的“鷹100”,土地所南占祥的“嘉陵70”,更好的還有李會朝副鄉長的“本田90”……至於我嘛,窮得叮當響,老天照顧,6塊錢買彩票,中了三等獎,獲得了壹輛“瀟灑木蘭”,雖是女式的,但也勉強騎著能裝化……說了半天,都是為了我們建良同誌作鋪墊。那時,買壹臺摩托是人生大事,是要放鞭炮,擺桌席,大鬧慶祝的。曾聽說鄉會計老李頭曾為自己新購“重慶80”就在縣城某大飯店大擺筵席“普鄉同慶”過。而陰建良同誌“入鄉”不久,便也買了摩托車,而且出乎眾人的意科,買了壹臺價值壹萬二三的“五洋125”,在哪個偏僻的地方,款式先進,配置高級,大手筆、大氣魄,很是搶眼奪目,絕不輸於現在的奔馳、寶馬。而那時,我壹月工資好像只有140元。建良同誌的“五羊125”在當年論品質,論性能,論時速可以說是獨冠群雄,首屈壹指的。可是每次下鄉,別人的“二五蛋”翻溝越澗如長雙翼,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可建良兄的“千裏馬”卻不時地掉隊。原因是,每逢砂石路、小土溝,謹慎的老陰都會心疼的下車步行,推著摩托車走,甚至遇到泥水路面,背著摩托車走。眾人笑曰:不是老陰騎摩托,是摩托騎老陰。
作為壹個軍人,陰建良是合格的,甚至可以說是優秀的。但,作為鄉幹部,卻是嚴謹認真有余,靈活變化不足。建良同誌的優點是認真,缺點也是認真。我們有緣,在1997年村村通油路的攻堅中,分為壹組,包的是陳常村。在具體工作中,總是被建良兄生拉硬拽下,步行下鄉,十幾裏的路程,因為意見相佐爭吵壹路;回的路上,因為又說到壹塊,又開心壹路。總之,記得那次通村油路大會戰中,我們的成績排名躋身前列,記得我當時拿了800元的獎金,正好解決了當時結婚缺錢的燃眉之急。
相處不到兩年,我從古仁鄉回到了學張鄉,此後壹路輾轉奔波,各自謀生。
後來,聽說陰建良同誌提拔了副鄉長,為此很是高興了壹陣子。再後來,聽說老陰在西關露天市場擺了壹個秋衣秋褲攤,每逢趕集,便想方設法找機會到小攤子邊和老陰聊聊天,才知道他們當時的那批副鄉長待遇基本沒有兌現,他也無法適應體制內的生活,就自願提前內退了,幫助妻子收攤度日。看著昔日叱咤風雲的汽車連連長手忙腳亂地應付著壹些農村大嬸大嫂的討價還價,我不由得心生黯然。
再再後來,聽說他抑郁了;再再再後來,聽說他抑郁後得了癌癥,從此就再也沒有後來,因為他已病故。
只是,下葬那天,我在太原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