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開玩笑說"兩個恐怖分子劫持了我和芒格的坐的飛機,聲稱在處決我們之前可以滿足我們最後壹個願望,結果芒格說能不能讓我再講壹次Costco的優點,而我說,先殺了我吧。"
這家被稱為"芒格想帶進墳墓",並被雷軍瘋狂追捧的公司,再也不是大洋彼岸的遙不可及,因為它入華後的首家門店將於8月27日在上海閔行區開業,中文名叫開市客。
電商沖擊下,美國實體行業慘不忍睹,關店、裁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全球最大零售百貨沃爾瑪不僅在中國頻頻失利,在美國本土盈利水平同樣持續縮水。就連百年 歷史 的西爾斯百貨也難逃倒閉的厄運,於2018年宣布破產。而Costco似乎是零售行業的壹股清流,不僅營收和利潤持續上漲,股價更是連年走高。
而各大巨頭在新零售戰場激戰正酣,開市客選擇在這個節點入華,是來扛旗,還是來攪局?
奇葩 開市客
作為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開市客,目前在全球七個國家有超過500家分店。創始人Jim Sinegal曾就職於Price Club,之後利用其在Price Club學到的量販店經驗,於1983年在華盛頓西雅圖成立開市客,1997年10月,兩家公司合並,也就有了現在的開市客。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全世界的商家都在追求高利潤,唯獨開市客反其道而行:如何降低商品毛利率絞盡腦汁,今年毛利10%,明年能不能降到9%,後年要是8%就再好不過了。力求做到每個單品的毛利基本都在10%以下,如果高於14%,就要報CEO批準。
在國內,服務好的線上平臺可以做到七天無理由退貨,這已經讓我們這些消費者感激涕零了。但在開市客,據說除了電子產品,其他產品均有90天的退換貨期限。吃了壹半的餅幹,喝了壹半的水,哪怕您就壹句,看它不順眼,都可以拿來退。
暢銷品藏起來。賣的越好,店家越高興,這是基本常識。但在開市客,賣的好的爆款產品往往都被壓在不起眼的角落,因為銷量大到產能跟不上,只能"省著點賣"。
SKU少的可憐。在傳統印象中,我們覺得超市就應該是大而全,但在開市客,SKU只有3800個,相當於沃爾瑪的十分之壹。小米之家也崇尚精品策略,不知道是不是跟著開市客學來的。
員工福利好到爆。在美國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Costco員工滿意度僅次於谷歌,位列第二。要知道零售行業的員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要取得他們的滿意是相當不易的,據說在開市客時薪是沃爾瑪的兩倍,離職率也只有5%。
開市客如此"奇葩",如此"絞盡腦汁"地替客戶省錢,目的其實只有壹個,就是引流,繼而提高用戶忠誠度,因為開市客有唯壹壹個賺錢法寶就是會員卡。
在美國,沒有會員卡,是進不去開市客的,即使進去,推著壹車東西去結賬,會發現妳無法付款,如果借後邊客戶的會員卡,收銀員也會阻止妳。為什麽拿錢還買不到東西?這是因為開市客是靠會員費產生利潤的,在美國,每張會員卡120美元,但卡內沒有余額,花這120美元只是為了證明妳有權在開市客消費而已。但是壹年下來,開市客替妳省下來的錢絕對遠遠大於這120美元。
開市客壹年凈利潤是20多億美元,而會員費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這也就意味著,開市客只要用10%的毛利覆蓋掉運營成本就可以了。而他們的凈利潤就是所收取的會員費。
海底撈妳學不會
黃鐵鷹有本書叫《海底撈妳學不會》,講述了海底撈"變態"服務後的深層商業邏輯和管理智慧。最後得出結論:海底撈,妳看得懂,但妳學不會。
海底撈的服務究竟有多"變態",吃過海底撈的都深有體會。單身狗去吃,放壹只布朗熊陪妳解悶;壹家老小去吃,有人幫妳陪孩子玩;冬天戴眼鏡進店的客戶會第壹時間送上擦鏡布;甚至告訴店員剛才上的免費果盤味道不錯,服務員會立刻幫妳打包壹個完整的西瓜過來……有人形容在海底撈吃飯,除了上廁所沒人幫妳提褲子,其他的都不用妳親自下手。
民以食為天,中國有四萬億的餐飲市場規模,於是年輕人紛紛將首次創業的賽道選在這裏。而火鍋因為其產業鏈短,口味也容易標準化,對後廚依賴性小,壹直是餐飲小白首選的類目。有人專門研究了2018年海底撈的財報,發現海底撈的成本結構跟對手完全不同。
在分別對比了海底撈和呷哺呷哺兩家火鍋連鎖巨頭的成本結構後發現,在凈利潤幾乎持平的情況下,海底撈的人工成本遠遠高於同行,但租金成本又遠遠低於同行。
海底撈采用扁平化管理思路,門店員工都享有極大的自主權,可以在壹定範圍內對客戶自主打折。同時海底撈還制定了完善的人才管理辦法和激勵機制,甚至還有專門的海底撈大學用來培養人才。用這樣的辦法,海底撈為新店源源不斷地輸送管理幹部,同時也確保了各門店員工服務流程的標準化。
同時,海底撈還涉及了產業鏈的上遊,包括食材供應、人力資源、裝修等,每壹個環節,海底撈都成立了專業公司運作,同時他們還對外開放。比如海底撈的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甚至早於海底撈上市,而頤海國際有壹半的營收來自海底撈之外的渠道。
海底撈通過高人工成本,組建了自己高標準的服務團隊,接著通過對供應鏈的極致管理形成了食材的低成本優勢和火鍋口味的穩定性,最後通過品牌"碾壓"房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超低租金優勢。
這就是我們看得懂的海底撈。
看得懂,但不壹定學得會
壹方面,開市客利用超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極高的運營效率,將毛利率控制在10%。會員多了,也就有了跟供應商議價的能力,於是,進壹步降低成本。同時開市客還通過對供應商買斷來保證它產品的獨特性,所謂"人無我有"。
另壹方面,低SKU使得開市客的庫存周期只有29.5天,遠低於沃爾瑪的45天。商品的高速流動進壹步壯大低成本的優勢。而且開市客的店面大部分都在美國,規模效應更有助於提高它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最後,開市客的房租大部分為自建倉庫,低廉的租金成本也是他取勝不二法門。
亞馬遜CEO貝佐斯有壹個經典的飛輪效應。指的是,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壹開始妳必須用很大的力氣,壹圈壹圈反復地推,每轉壹圈都很費力,但是每壹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開市客和海底撈,都是飛輪效應應用的最好例子,他們壹開始都是用某壹方面的優勢撕開壹個口子,慢慢轉動了飛輪。
比如開市客最開始的低價質優,相當於在飛輪上施加了壹個小小的力。接著有了會員積累,進壹步提高議價能力,產品價位進壹步降低。同時掙到更多利潤,有條件提高員工工資,然後提供更好的服務,緊接著產生更多的會員,進壹步反哺系統。飛輪於是越轉越快。
海底撈則是通過服務撕開了口子,接著積累客戶,供應鏈優勢,然後客戶越來越多,形成壹個又壹個的正向反饋,加速轉動飛輪。
巴菲特有壹個著名的"卵巢彩票"理論,說的是,我們很多人壹生成就的天花板在沒有出生的時候已經確定了。比如洛克菲勒時期的石油大亨,鋼鐵大王都是出生在19世紀40年代左右,趕上了美國的崛起;國內PC互聯網有大成者基本也都是出生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趕上了互聯網的東風。不早不晚,風吹起來的時候他們都正當年。
對於商業同樣如此。比如開市客和海底撈都是在行業競爭沒有那麽激烈的時代,犧牲超高利潤的壹部分換取產品的質優價廉、服務的無可挑剔,撕開了壹個個閉環的口子,進而不斷轉動自己企業的飛輪。
但到了現在行業利潤普遍偏低,如果還是用犧牲利潤的辦法來啟動飛輪,那最終可能革掉自己的命。因為這些微薄的利潤就是他們生存的基礎。所以他們還有壹個被人忽視的成功因素,就是踩準了節拍,或者說他們壹開始就有"格局",希望自己能走得比別人更遠。這也是商業競爭越發激烈的今天,開市客海底撈模式更難走通的原因。總之壹句話,選擇這樣的商業模式,要問自己有沒有信心耐得住寂寞?
鬥膽預測壹下開市客能否在中國走紅?壹是開市客的品牌溢價足不足以讓它在中國撕開壹道口子,比如租金夠低,產品議價能力夠強;其二是,如果沒有撕開口子,美國總部有沒有耐心,以虧損為代價慢慢轉動這個飛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