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競技體育對經濟效益的驅動
競技體育的經濟效益是為從事體育經濟活動直接花費的成本與收入及利潤之間的數量對比關系。從經濟角度來講,它不僅能促進旅遊業,改善投資環境,還能在爭辦比賽權中吸引大量資金進而推動科技發展。
(壹)競技體育對經濟直接的驅動
競技體育對經濟的直接驅動具有明顯性,主要體現在競技體育維持發展經濟驅動、競技體育競賽組織經濟驅動和競技體育競賽基礎投入經濟驅動等方面上,本文重點闡述競技體育驅動這壹問題維持發展經濟。
競技體育對經濟發展的驅動,直接表現在項目投資、比賽場館建設及運動員培養等相關方面,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驅動作用。北京奧運會根據投資性質,直接投資1386.97億元,間接投資1438.3億元。北京市統計局報告顯示,在2005至2008年的“奧運投入期”內,北京市的GDP年均增速達到11.8%。由此可見,承辦競技體育比賽帶來的直接經濟驅動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競技體育對經濟間接的驅動
競技體育對經濟的間接驅動主要是以競技體育主體或比賽預期而展開的壹系列經濟活動。它主要包括競技體育競賽期間的體育實體如各類體育器材、設備用品、賽時電視轉播、住宿、交通、醫療、餐飲等服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門票收入約為1.4億美元,特許經營收入約7000萬美元;與奧運經濟關系密切的旅遊會展業、文化體育產業、房地產業、商業餐飲業、信息咨詢業、金融保險業、郵政電信業等行業對經濟的驅動也不可估量(表1);2008年北京奧運會各類體育器材、設備用品等價值接近1.7億元;賽時電視轉播、住宿、交通、醫療、餐飲等服務支出50.92億元;由此帶動的體育博彩業、體育彩票等也對經濟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體育彩票為奧運籌集公益金約106億元,上繳中央財政約53億元。
(三)競技體育對經濟潛在的驅動
競技體育潛在的經濟效益主要是指與競技體育比賽前後相關的行業產生的潛在經濟效益,包括體育基礎建設及其周邊產生的效益。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房地產業的刺激作用,促使壹批功能齊全、設計人性化的樓群誕生,而北京使館區的改造與重建,增加210萬個就業崗位;奧運會的籌辦,使北京的交通建設水平大大提高,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壹步發展,居民的出行條件、生活水平大為提高,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整個北京的城市面貌煥然壹新。北京GDP增長了1%左右。而且在奧運會後,通過奧運形成的各種資產仍然進壹步推動了北京的經濟發展。從表2可以看出,競技體育後期潛在經濟也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另壹方面,競技體育對旅遊觀光業的驅動也十分明顯,如鳥巢、水立方旅遊觀光,奧運吉祥物等特色商品持續熱銷等。另外,競技體育的壹些潛在經濟驅動效果是無法用價值概念衡量的,如通過競技體育運動對國家或承辦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展開宣傳和交流,能夠促進社會的全方位發展等。可見,競技體育運動對國家或承辦區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是壹種持久的潛在驅動。
綜上所述,競技體育對市場經濟的驅動作用巨大,競技體育是擴大我國內需的重要經濟手段,也是發展我國經濟的重要措施和組成部分。
我國競技體育經濟效益的主要影響因素
(壹)管理體制因素
發展競技體育越來越依賴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的綜合投入,同時,政府、社會對競技體育功能作用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並利用這種載體,達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目的。目前我國競技體育的管理體制還是傳統的從中央到地方到部門的形式,這種管理體制在短期內能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及促進競技體育的發展。從宏觀控制上來講,中央、地方、部門各級管理體制形式有利於多頭並進,促進競技體育項目的競爭,有利於提高運動水平,但國家投入的競技體育資金是有限的,這種管理體制易造成重復投資,不能以有限的財力發揮最佳的競技體育效應,投入產出效應不明顯。這樣導致有效益的地方投入不足,沒有效益的地方存在明顯的資金浪費,經濟效應不能達到最大化,影響競技體育經濟效應。
(二)創新意識不夠
有關方面要加強對創新技術的學習,理論聯系實際,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於訓練實踐,全面提高教練員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競技體育正在朝著職業化、商業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功利性色彩日趨濃厚。所以應堅持實施“精品工程”戰略,以重大國際、國內比賽,特別是奧運會、全運會取得優異成績為目標,合理布局,提高整體水平,保持競技體育的優勢地位,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經濟效益的建議
(壹)建立並完善運行管理體制
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和機制,推進工作制度化、規範化開展。制度建設帶有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保證競技體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制度建設是根本。所以應充分認識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不斷改進領導方式和方法,把工作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國體育事業能夠取得壹定的成績,關鍵在於建立和鞏固了壹整套便利、有效、有約束力的制度和機制,便於對各級各單位和黨員幹部實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因此,競技體育經濟效益應該是社會指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運行模式,也是壹項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壹個能體現國家競技體育發展與改革的專門機構。在運動員的教育培養過程也應有相應的管理體制,特別是在配備管理人員中,應配備業務水平較高,並從事過競技體育經濟效益的研究和管理人員來擔任。
(二)強化部門的競爭機制
體育競賽中的壹個突出特點就是競爭,為創造有利於競爭的環境,必須制定壹套新型的訓練、科研、比賽和分配的經濟管理制度。各個部門可根據國家的整體方針和自身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運動員的招收、訓練、比賽的計劃,並對制定的計劃進行落實,做到責、權、利到人,只有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產生經濟效益。有了經濟效益,部門的工作人員、教練員、運動員之間才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競技體育經濟效益才會得到體現。
(三)加強隊伍的建設
由於體制方面等因素,我國競技體育微觀經濟效益長期得不到提高的壹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員匱乏。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強隊伍的建設,提高整體素質。首先是提高運動員整體素質來推動競技體育經濟效益,采用新的、科學的、高效率的訓練方法手段和技術來取代陳舊落後的訓練方法和技術。並且應采取各種管理措施,從各方面來提高運動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運動員的整體素質。同時提高管理人員整體素質,以此推動競技體育經濟效益提升。
綜上所述,各級部門、各個行業、各個地區要充分認識競技體育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活躍市場,繁榮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