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目前許多朋友發出來的星盤,大都是使用Placidus分宮法制作的,這是由於許多軟件默認的分宮制就是這個。所以,也造成了許多朋友對於別的分宮制不是很了解,這裏就作壹個簡單介紹好了。
在占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展出了各種不同的分宮方法,而不同的宮位制也使得許多朋友常常犯迷糊了。在不同的分宮方法中,會導致星盤中行星所坐落的宮位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對於星盤的分析的時候,造成混亂。
占星學上的宮位制大概可分為以下兩類︰ (1)整宮制(Whole House System)
等分法,壹宮30度,從上升點落入星座的0度開始第壹宮,因此宮位和星座是完全重合的。約出現於天宮圖創始之時B.C.2~3世紀左右,普遍為古時的占星家所使用。
整宮制是最古老的宮位制,世界知名占星家 Robert Hand有寫書專門介紹它,高格林的統計雷達圖也影響了壹些占星家重新評估這個已經作古的宮位制。由於占星術起源和早期發展在緯度較低的地區(巴比倫、印度、希臘),因此出現這種均分黃道為十二宮位的分宮法。但這類分法到高緯度地區越發困難。最極端的例子是在南北極圈內,極晝、極夜期間內黃道和地平線根本沒有交點。
(2)等宮制(Equal House System)
等分法,壹宮30度,從上升點開始第壹宮,宮位和星座不重合。起源於公元1世紀左右,目前使用者以英國占星系統的占星學家為主,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為了教學的方便。
和整宮制有壹樣的問題。因地球自轉的軸心與黃道的軸心偏離23.5度之故,在接近北緯或南緯66.5度的區域,也就是高緯度與低緯度地區,其天宮圖特別容易產生MC-IC軸心嚴重扭曲的現象。
(3)以中天(MC)為準劃分的等宮制(Equal(MC))
類似於等宮制的等分法,壹宮30度,但是以中天(MC)為10宮頭,其他宮位以此為準排列。這時上升點壹般不是第壹宮宮頭。
(4)太陽宮位制(Solar House System)
等分法,以太陽所落的星座度數開始第1宮,然後依次按壹宮30度排列。
太陽宮位制也是通常媒體上出現的太陽星座運勢預測的基礎。
(5) 吠陀制(Vedic House System)
等分法,上升點在第1宮的15度,也就是上升點每側15度作為第1宮,然後依次按壹宮30度排列。吠陀制是印度占星學才會用到的宮位制,其論斷系統自成壹格,國內少有人研究。 也稱為四象限宮位制,需要先定出上升、下降、中天、天底四個關鍵點,把命盤分成四個象限
普拉西德宮位制(Placidus Houses System)
中文譯為普拉西度制,現在已經成為最流行的宮位制。這個方法是由十七世紀的意大利數學家普拉西度提出的。方法是以天底到上升星座,以及上升星座變成天頂所需時間來劃分,以地心為主軸計算,每兩個小時移動壹個宮位。這樣,以上升星座為第壹宮的起點,天頂為第十宮起點,從而借此找出其他宮的起點。這種分宮制度,需要將時間和出生地的經緯度進行結合來計算,因此會出現“劫奪宮”的情況,使得某個星座的行星失去影響力。
柯赫宮位制(Koch House System)
又稱為出生地分宮法。是由十九世紀的壹位德國占星師懷特(Walter Koch)所創,雖然也是結合了時間和地點的分宮方法,但是是先確立出生時的天頂位置,再將其沿著白晝的黃道逆行推回上升星座的時間,從中依次確定第十壹宮和第十二宮的位置,最後才得出所有的宮位。這種分宮制,主要是結合出生第的縱坐標。目前許多北美、德國附近的占星師比較熱衷於這種分宮制。
Equal分宮制
又叫等宮制,是目前所知歷史最久的分宮制了,其確切成形的出現時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世紀了。這種分宮制的計算最為簡單,在找出上升星座以後,從上升星座開始,每30度劃分為壹宮。但是,這種分宮制的天頂與天底則需要重新計算,因為第十宮的起點並不等於天頂,所以不能弄混了。這套分宮制目前使用的人並不是特別多,據說英國占星學會的占星師,目前大多采用的是這套分宮制。
坎帕那司宮位制(Campanus House System)
又叫坎式分宮制,是十三世紀Giovanni di Campani所創。這種分宮制是將包含東方地平面到天頂的主垂圈均分為12分,再以南北極平於赤道為軸心而投影到黃道上。但是這種方式在實行沒多久以後就被約翰穆勒改變了。
Meridian分宮制
又稱子午線分宮制,是1900年,由澳洲的占星學家賽瑞爾(Zariel David Cope)提出。其方法是以天球南北極為軸所架構出來的圓,再將赤道均分為十二等分,從子午線開始,將十二個等分點投影到黃道而劃分出十二宮位。需要註意的是,在這個分宮制中,天頂是第十宮的起點,但是上升星座卻不壹定在第壹宮,因此在這種分宮制中將上升星座稱為東升點或者赤道上升。只有在赤道出生的人,其東升點才能恰好位於上升星座。許多漢堡學派的占星家是使用這樣的分宮制的。
芮吉歐蒙塔那司宮位制(Regiomontanus House System)
又稱為芮氏分宮制,是十五世紀的占星家約翰穆德(拉丁文名字是Regiomonta-nus)所創。這種分宮制的計算方式,是以天球赤道與東方地平線的交匯為起點,在赤道上均分12點,然後再將點以南北極平於赤道為軸心,投影到黃道上而確立十二宮的位置。雖然這種方式是從坎式分宮制演變而來,而壹直到普拉西度分宮制出現後才被取代。但是其對宮位精巧的構思,使得許多占星家在進行時辰占蔔占星術時也堅持使用。
錐心宮位制(Topocentric House System)
又稱為錐心分宮制。這種分宮制與普拉西度分宮制類似,不過在地點的角度上,普拉西度以地心為中心,而錐心分宮制則以出生地的地表為中心來計算。目前也有許多占星家使用的。
以上的分宮制屬於目前較為常用的幾種分宮方式,另外還有壹些由於不太常用就不詳細介紹了。由於對於星盤的考慮的角度不同而出現的各種分宮制,在解釋上也各有優劣,難判高下,所以在目前,占星學界並沒有統壹的分宮制。各位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進行選擇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