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為了探尋佛教不同流派之間的差異,在貞觀元年西行五萬裏,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得到真經。他研究當時大乘、大乘的各種學說,研究了十七年。公元645年玄奘歸來,共帶回舍利子150件,佛像7尊,佛經657部,長期從事佛經翻譯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譯了75卷(65,438+0,335卷),翻譯的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深秘經》、《瑜伽師地論》、《唯識實現論》等。《大唐西域記》12卷,記述了他在西遊記中親身經歷的110各國的山川、河流、城市、物產、風土人情以及傳聞中的28國。西遊記以玄奘取經的故事為原型。
擴展數據:
西遊記的故事我們每個人從小就知道。小說中的唐僧形象雖然出自玄奘,但小說屬於玄幻故事,有些個人形象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玄奘在現實中的個人經歷和處境也與小說中的不太壹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小說中唐僧了解到的是,這個事件是真實的。
因為歷史上玄奘去印度取經,確實經歷了很多苦難,花了很多時間。當然最後的結局也是合適的。唐僧師徒獲得真經,玄奘從印度成功運回大量藏文真經。
玄奘出生在今天的洛陽。他的祖上是官僚世家,父親也在隋朝當過官。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玄奘從小就有很好的學習機會,學習了儒家經典,養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後來隋朝滅亡,唐朝建立。陳辰的父親也選擇了退休,然後他死於壹場大病。
至此,玄奘的人生道路有了轉折。父親死後,玄奘的哥哥逃入空門,他自己也在年僅十歲的時候出家為僧,潛心修行佛法。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玄奘和他的哥哥去了各個地方修行佛法,尋求真知。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玄奘發現,當時佛教在中國的界限並不是很清晰。
人們對佛教的態度和看法不是很統壹。經過仔細思考,他發現問題出在過去。最初傳入中國時,先人對佛教的翻譯並沒有完全解釋其真正含義,導致了許多佛教修行者的誤解和爭議。這種情況的存在,更加堅定了他去佛教發源地印度尋求真經的決心。
玄奘的突出貢獻得到了唐太宗的大力贊揚。與此同時,佛教提倡的與人為善的思想和因果報應也有助於唐太宗治理國家。例如,唐太宗沒有發動戰爭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之間的爭端,而是努力為人民工作,以便人民可以依賴它。這對壹個統治者整頓國家很有幫助。
而且玄奘回國後,把自己十幾年的經歷寫成了《大唐西域記》,記錄了他沿途經過的地域和人物。出版後,他讓國人了解國外的情況,通過派遣外國了解其他國家進行和平外交,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百度百科-玄奘